分享

只有让使用者建立自主产权,才能彻底迈入Web3.0时代

 江海博览 2022-09-16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如今,互联网正在从 Web2.0 时代向 Web3.0 时代迈进。Web3.0 源起已久,甚至在 Web2.0 出现之初,就已开始有人预言其出现。

虽然,Web3.0 的说法出现较早,但是,它的概念一直是不统一的。现在流行的 Web3.0 的定义由英国约克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以太坊客户端原型的开发者加文·伍德(Gavin Wood)在 2014 年提出的。早期,业内人士对于 Web3.0 的理解争议巨大。

图片(来源:Pixabay)

有些用户将 Web3.0 理解为“语意互联网”,有些将其理解为“云计算”。后来,Web3.0 被人们总结定义为“用户拥有的互联网”或者“价值互联网”。互联网迈入了“可读+可写+拥有”(read+write+own)的全新时代。

面对争议,《Web3.0:下一代互联网的变革与挑战》的作者陈永伟认为:“早些年,之所以没有彻底迈入 Web3.0 时代,是因为相关技术并不成熟,即缺乏一种技术可以让用户建立自主产权,真正实现对自己生产的内容、数据,以及身份的持有。”

图片
区块链技术为 Web3.0 提供技术支撑

区块链技术或将带来最新一轮的产业技术创新改革,被很多大型互联网机构认为是可以彻底改变业务模式乃至运营形式的重要颠覆性技术。

据了解,区块链技术并非独立的信息整合,而是依托于已有的技术,进行原创性的组合与创新,得以实现从未实现的功能。

将来,区块链技术会产生如下作用:1.推动新一轮产业信息技术革命;2.为社会经济水平上升提供技术支撑;3.培育新型的创新创业机遇;4.成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技术手段。

陈永伟介绍:“近些年,区块链等技术的出现为实现 Web3.0 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也是现阶段 Web3.0 概念如此火爆的主要原因。目前,区块链技术虽然已经成熟,但是,在其之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比如,共识机制的完善、跨链技术,以及与链上应用的兼容等。另外,国内的区块链很多都部署在大型互联网机构,区块链技术并不能达到所谓的去中心化。”

影响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因素众多,有技术,也有制度。从短期看,技术因素会带来更大的影响。但从中长期看,制度因素更加重要。

在制度因素方面,中国区块链的发展以联盟链为主。这与目前国外的以公链为主具有很大的不同,会造成链上生态差异的形成。区块链潜力巨大,但单靠区块链还不够,还需要其它条件配合。

图片
Web3.0 时代的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