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临创】以米芾《淡墨秋山诗帖》为例谈书法的临创转换

 朝歌淇水悠悠 2022-09-16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浅谈书法的临创转换

——以米芾《淡墨秋山诗帖》为例

■黄贤志
  学习书法临帖是手段,但不是目的。临帖是为了取古人法帖之精华为我所用,最终达到自主书写的目的,即创作。

  以米芾《淡墨秋山诗帖》(图1)为例,谈谈该如何学习。首先是读帖,明确该帖特点,在临摹过程中善于捕捉适合自己的元素,以期学以致用。学习的方向不外乎章法、笔法、字法、墨法等。


图片

图1 米芾《淡墨秋山诗帖》

  观《淡墨秋山诗帖》,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章法上的欹侧之势,字字有姿态。苏轼尝评米书如“风樯阵马”,是说其字里行间的偏斜倾倒姿态,如大浪中被吹得东摇西晃的帆船桅杆,或如古战场中左冲右突的战马。这应是我们学习米芾行书吸取的一个要点,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字的姿态,即结字要注重字势、要有姿态。

  此帖通篇虽然雄浑厚重,但却不乏点睛之处,从单字来看,米芾较重视字内的变化,如“霞”“添”“重”“不”“五”等字,在书写时均有意把某些笔画写得较为纤细,使之与粗重之笔形成鲜明对比;再从整体来看,第3行尾端“故、人、好”三字以线状的形态呈现,尤其是“人、好”二字一笔连贯书写,打破凝重氛围,为通篇注入活力。如我们在以一首七绝为书写文本进行创作时即可采用类似手法,通篇以雄浑厚重的用笔为基调,选取合适的字符进行连带处理,或者反其道而行之,进行尝试性创作。

  米芾善侧锋用笔,凌空取势,尝自云:“善书者只得一笔,我独有四面。”可知米芾善用笔势,他能够从空间的上下左右任何方向取势,并擒纵开合挥运自如,运笔如刷,笔力雄健,使转灵动,从此帖中我们亦可清晰体会,其入笔的角度多变,落纸顶笔铺毫,写出来的线条饱满圆润,极具张力。

  众所周知,王羲之《兰亭序》20个“之”字各具姿态,此帖亦有异曲同工之处,《淡墨秋山诗》共28个字,其中有“淡”“秋”“远”“天”“暮”“霞”“还”“添”“故”“人”“不”“谩”12个字中均带捺画,在捺画的处理上各具形态,变化无穷。这也是我们在书写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点,即同一字的异变处理,以及同类笔画的变化处理。

图片
图2 黄贤志临米芾《淡墨秋山诗帖》

  临帖之后汲取其中适合自己的元素,进行仿作,是我们创作的初始阶段,正如董其昌所述“吾书无所不临仿”。此时我们要大胆尝试,如有不足之处,则再返回到相应的帖中汲取养分,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汲取的养分愈多,创作也会随之饱满、丰富、自然,最终会形成自己的艺术表达形式。

《书法报》

国内统一刊号CN42-0062
编辑部热线027-8677857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