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离!这个行业贫血勿碰

 mynotebook 2022-09-16 发布于湖南

文:扫地僧司马懿 配音:蔓茜宸语

大家好啊,今天这篇文章是扫地僧司马懿在微信公众号写的第316篇文章。如果您要和我互动,文末留言。如果您不想错过司马文章麻烦点击上方“扫地僧司马懿”→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和文末点“在看”。

图片

图片

三个与国外市值差距较大的行业

今天这篇文章继续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排雷”,投资就需要不断缩减自己的能力圈,勇当排雷兵。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排雷的这个行业叫券商,也是和每个人投资息息相关的。

券商行业,乳制品行业以及医药行业三大行业,是民间股神林园先生所认为的和国际市场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三大行业。林园先生在采访中也自诩为国内第一宏观分析师,对于宏观的把握确实能力很强。对于市值同比差距看的比市盈率还重。券商行业和乳制品行业目前与国外的差距相差几十倍,医药行业与国外的差距相差几百倍,这是目前的客观事实。

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扫地僧司马懿是深表认同的,因为未来保命的东西是无价的,特别是中国将有4~6亿的中产阶级老年人口,这个庞大的基数就是孕育牛股的土壤。

但是券商和乳制品行业我是持保守态度的,因为我没有看懂,所以我不碰,虽然林园看好,但对于投资,扫地僧司马懿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抄作业,不懂不做。特别是对于券商这个行业,在中国要走出像高盛、像摩根这样的企业并非易事。今天,这个行业直接进入司马的“排雷”视线了。

图片

图片

券商出现了缺铁性贫血了吗?

记得昨天我发的林园经典视频中,他曾经对媒体采访说老是融资的企业我不投,我就喜欢投那种投入一定产出无限大的企业。但是券商巨头们却在今年开了个坏头,开始融资了。

2022年9月13日晚间,中金公司披露A+H股配股预案,拟采用向原股东配售股份方式,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270亿元。

以中金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总股本为基数测算,本次配售股份数量不超过14.48亿股,其中A股配股股数不超过8.77亿股,H股配股股数不超过5.71亿股。配股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将在规定期限内择机实施。

目前中金公司总股本为48.27亿股;包括29.23亿股A股和19.04亿H股。中央汇金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达到19.36亿股,且均为A股(仍处于首发限售期),其持股比例占公司总股本的40.11%、A股总股本的66.23%。按照A股配股股数不超过8.77亿股来估算,则中央汇金最高认购股数将达到5.81亿股。

今年以来,上市券商再融资方案频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8家上市券商再融资累计超800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东方证券、兴业证券、财通证券4家券商完成配股融资,实际募资额分别为273亿元、127.15亿元、100.84亿元和71.72亿元,合计募资超500亿元,一共为570亿元落地(包含H股)。其中,中信证券以A股募资223.96亿元、H股募资60.4亿港元(相当于人民币约49.3亿元),合计约273亿元募资总额创下了上市券商单次配股募资最高纪录。

市场也非常礼貌的“用脚投票”,在中金公司抛出配股计划的第2天,中金公司A股下跌9.2%,H股下跌7.95%。

图片

图片

市场的三大“抽血机”已经启动

传统的价值投资者一直以来都在为自己所持有的低估值的金融股饱受偏见而“叫屈”。认为都跌破了净资产,跌破的内涵价值,就算是破产倒闭,拍卖资产也不值这个市值。但是市场先生就是不买账,低估还有继续低估,高估还有继续高估。面对市场先生的乱发脾气,大部分人都说市场先生错了,但是真的如此吗?

在今年行情这么不景气的情况下,不仅仅券商融资了800亿。大家看看银行业也在搞花式融资。

Wind数据显示,兰州银行首发上市募集资金20.33亿元;青岛银行通过配股融资25.02亿元;另有重庆银行、成都银行通过可转债分别募资130亿元和80亿元。

尽管上半年没有银行股定增落地,但华夏银行和无锡银行的定增计划已于日前获证监会发审委通过。按照计划,华夏银行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不超过15亿股(含本数),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0亿元(含本数);无锡银行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不超过3.205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除此之外,在各类外源性资本补充工具中,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尤其受到商业银行欢迎。据兴业研究统计,上半年各银行发行永续债1580亿元,国有行发行占主导,规模占比高达82%;二级资本债发行近3800亿元,为历年同期最高,同样也是国有行发行占主导。

银行业除了向二级市场定增、配股外,还向债市进行的融资,通过发行可转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向债市进行融资,对于A股的股民来说相对温和,最多就是“温水煮青蛙”,没有像定增配股那么暴力。

经过扫地僧司马懿这么一测算,仅仅2022年上半年,银行业融资和再融资规模居然达到5835亿,看来券商行业800亿的融资规模也算是“弟弟”了。

作为保险行业,融资从来也不会缺席。扫地僧司马懿还没有找到上半年保险业的融资数据。但是我相信只要经济形势稍微好转,保险业的融资抽血机马上启动,这几年保险业的权益投资可以说亏损累累,一人错众人扛,最终还是股民扛下了所有。没有记错的话,中国平安距离上次融资已经很多年了吧。

图片

我们的券商和他们不一样

我们在憧憬中国的券商行业,确实应该出现像美国的高盛、摩根大通这样的大企业。但是现实却是比较残忍,我们在反思资本市场给予不公平待遇的同时没有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呢?

一,重融资轻回报

我们的券商行业,常常在融资的时候实行高价发行,特别是近年来的券商股,都是高价IPO,上市的前几日就是好几年的高点,本来理应拿走10个亿,你却通过做大资产包拿走了100亿。之后还时不时地通过定增、配股、发债等多种方式进行花样抽血。大家可以去看一看这个行业的企业融资了多少钱?而给股民分红的多少钱?

我们就以本文的主角中金公司来计算,2020年11月,中金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并在沪市主板上市,实现A+H两地上市。A股IPO中,中金公司合计募资131.98亿元,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募资净额为130.32亿元。若以本次配股募资上限计算,中金公司A股募资规模将合计超过400亿元。而在回馈股东方面,2020年和2021年,中金公司分别推出10派1.8元、10派3元的利润分配方案,各年度分红金额分别为8.69亿元、14.48亿元,合计分红23.17亿元,募资总额则为现金分红总额的17.3倍。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中金公司此前深陷的“月薪8万”门吗?在披露的券商2021年年报中,中金公司员工人均年薪以116.42万元居首,其次是中信证券,人均年薪为94.59万,第三为华泰,人均薪酬88.57万元。

图片

嗜血高薪,融资是分红的17倍,这就是中金公司。从这个角度来讲,你还怪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吗?

图片

二,产品同质化严重

我们的券商业目前进入到存量竞争时代,准确的定义不是黄金时代,不是白银时代,也不是青铜时代,有点像黑铁时代,彼此之间都是在深挖对方的客户。随着国外券商巨头零佣金的介入,我们的券商价格战直接进入“白刃战”。佣金低到0.8,0,9,两融低到成本线,看上去基本上都在做着不赚钱的“买卖”。

三,负债高企

以前对于金融业,券商,保险,银行的负债率比较高的情况。扫地僧司马懿和很多人的认知一样,动不动百分80以上这种高负债率其实并不是真正体现公司的负债情况,和地产业的高负债率一样。但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种高负债率还真的是真负债,通过高负债撬动发展,其实“含水量”非常大。

图片

四,股本过大

制约券商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融资太多股本过大。我们的券商业之所以和海外巨头不一样,就是因为我们不断的融资,不断的通过定增配股发债等多种方式,扩大股本,虽然雨露均沾,风险共担,但是也把股本搞到了极高的境地。“股本太大也制约着股价的上涨”这句话是扫地僧司马懿的语录。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印证这句话的正确性。

简单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拿美国的摩根大通和中国的券商一哥中信证券相比较。

图片

摩根大通创立了223年,总市值接近2.4万亿,但是总股本只有29.33亿股。而我们的券商一哥,中信证券仅仅创立27年,目前总股本148.21亿,股本直接是人家的5倍多。图片

不知道经过扫地僧司马懿的抽丝剥茧,大家看明白了这个行业了吗?对于券商,林园股神看好,司马依旧傻傻看不懂。我就记住几个关键词:融资800亿,股本是美国一哥的5倍,负债率达到86%,员工平均年薪116万,融资是分红的17倍……券商,这是一个对股民并不友好的行业。

图片

(这两兄弟又神奇地在一起了)

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投资的道路需要用脚去感受,投资的道路需要用心去丈量。需要“司马懿”的坚忍,更需要“扫地僧”的禅心。此文仅作为本人投资记录和思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