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看台3425 | 吕珠满:红海湾石鼓山上觅奇山

 海陆物语 2022-09-17 发布于广东
丘惠谊黄俊杰吕珠满:四片石/甲子巨石多奇观/石狮头炮台
吕珠满:壮帝居,宋存庵
吕珠满:峰峦深处羊蹄岭

................................................................................

................................................................................

石鼓山上觅奇山

●吕珠满

凡汕尾山水,差不多游历殆遍,独未至石鼓山(又曰凤凰山)。这个周日,我们前往红海湾东洲街道石鼓村,经该村天太后宫旁边的石径,欣然登山去寻觅奇石。

................................................................................

与巨石擦身而过,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三块大石垒砌成一个山洞,山洞里阴凉宽阔,可惜绿色的藤蔓挡住了去路。拐弯往前,我们的眼光立即拉直了:树倚岩生长,藤与树相依为命,缠缠绵绵。继续探寻,我们从天然巨石搭成的洞口挤身进去,眼界豁然开朗,一道炫目的阳光不期而遇,描画出一棵嫩绿小树,似乎裱在三块揽肩抱臂的奇石上。躬身俯首,我们摩肩接踵,拾级而下,果然别有一番洞天:矗立的巨石,构成两面岩壁;一块石头挣扎在逼仄的夹缝里,似乎有掉落之势,令我们提心吊胆,赶忙腾手遮住头顶,确保生命安全。

其实,石鼓山的海拔并不算高。奇妙的是,我们目睹的每一块奇石,竟是这么亲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或清秀婀娜,或壮硕雄浑,或泰然自若,或突兀挺拔,姿态迥异,荟萃成十八个天然的石洞,而且石洞与石洞之间相连相通,都岿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石鼓山上的奇石,悄无声息地厮守在白沙湖畔,经受着风雨雷电的侵蚀,经受着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风化、水流冲击而形成各种奇观。在人迹罕至的石鼓山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赐予人间这样的奇石美景,着实让我们啧啧称赞,拍手叫绝,油然想起曹雪芹《题七画》的绝句:“爱上一拳石,玲珑出天然。溯源应太古,坠地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正当遐思正浓的时候, 手机铃忽然响起来,响得那么急促。

“喂,我在洞里迷路了。你究竟在哪里呢?”有一位文友焦急地问。

在嶙峋怪石的缝隙钻来钻去,我们简直变成无头苍蝇,团团乱转,也分辨不出东西南北。不得已,我对着手机那端的文友回答:“我也不晓得位置在哪里?也看不到标志性的东西。要不然,你就开通导航定位!”

话刚出口,我就搔着后脑勺,偷笑起来。导航的前提条件必须输入目的地的名称,否则就注定失败!过去了一会儿,我们三个人在幽暗的山洞里摸索着前行,终于踏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我们不约而同地敞开喉咙,朝着后面的人群大喊:“大家快跟上,从这里能够达到白沙湖畔!”

碧波荡漾的白沙湖上,静卧着奇形怪状的石头:有的像百年乌龟,有的像搁浅鲨鱼,有的像爬动海狮,有的像一块生日蛋糕等等,形态逼真,难以比喻。在一湾浅浅的海滩上,有三两位妇女正在捕捞着小螃蟹,远处便是施公寮半岛的风车。

意兴阑珊,我们懊悔来时在杂树丛里跌跌撞撞,到处寻觅;现在却发现有一条石级延伸进石鼓山的绿林里。一马当先,有位勇者引领我们撩开枝桠的阻拦,踩着枯枝烂叶的小径,抬腿跨越霸道生长的树干,继续上爬。一回生,两回熟。一块巨石终于出现了,如同神仙吐出的舌头,舔着舌根下的石块,好像在回味什么佳肴。恍然想起我们来路时,曾经在此拍照留影,定格在那美丽的瞬间。曲里拐弯,我们居高临下,自上望去:两面巨岩,轰然裂开一道幽深狭长的小路,湿滑的岩面绣上斑驳的绿苔,渗出丝丝的凉意。翘首仰望:一线蓝天,飘浮着几朵白云;一缕或明或亮的光线照落下来,还有三两声啁啾的鸟鸣,显得这里愈加静谧。相比韶关丹霞山的一线天,人流汹涌,喧闹至极。岁月静好,我们认为眼前的美景,毫无雕琢,质朴天然,一点不逊色于丹霞山的一线天。

奇石中有画,奇石中有诗,奇石中有魂。石鼓山上形状各异的奇石,无疑是精美的石头,无疑是会说话的石头,仿佛给我们一场精彩的演讲,给我们无穷的韵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