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国春:《九三战报》创刊号

 昵称73531636 2022-09-17 发布于北京
【总第181301期】


《九三战报》创刊号
赵国春

在北大荒博物馆第四展厅里,展示着黑龙江垦区最早的一份由分局党委主办的报纸(《九三报》的前身)《九三战报》创刊号。有缘分的是,我原来就在这个《九三报》社工作,而且,这张《九三战报》的创刊号,就是我捐赠。应该说对于这张报纸的来历,我是有发言权的……
《九三报》有着悠久的创办历史。而且是随着九三分局机构的变更,从一张油印的小报演变而来的。这张报纸最早的名字叫《丰收报》,那是1951年由鹤山八一五农场创办的。1952年九三农场将《丰收报》改为《星火报》,均为四开两版,每周出刊2至3期,油印套色,文图并茂。1953年,九三农场与伊拉哈荣军农场合并后,仍叫《星火报》,每周三刊。1958年大跃进时改为《生产快报》八开一版,每周3至5刊,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刊。
1977年8月10日,《九三战报》出版创刊号。为八开两版铅印,每周1至2期。
1978年5月,省委常委、省农场总局党委书记王振扬视察九三农管局,找到当时的九三局宣传处副处长张成富说:“在垦区西部办张报纸,弥补《农垦报》当时发行不畅,到西部局时已成为迟到的消息的遗憾,让九三局先试办。张成富和宣传处的同志们一讲,大家都反对,其理由是:现在办一张不定期的《九三战报》弄得手忙脚乱,从组稿、编稿、排版、校对、发行,占去全处很大的精力,这定期出版正规报纸不能办。张成富立即把大家的意见向管理局党委书记王元钧汇报了,也转达给王振扬书记。王振扬书记听后很不高兴地说:“你们这个宣传处长咋这么多畏难情绪,办报纸是宣传工作的一件大事,别的局都求之不得,你们却推三阻四。王元钧书记立即找张成富谈话,让他下决心办报。叫什么名一时定不下来,决定在全局征集报名,经过反复酝酿,也为办报大造了舆论,最后把带有深刻时代印迹的《九三战报》,去掉一个“战”字,改为《九三报》。
出版报纸需要省出版局批准,张成富带着试刊版几次跑省城,出版局一位女科长要来九三局实地考察办报条件。同意后发给出版刊号,为内部发行,每期2000份,周刊。
一开始,由齐齐哈尔女知青汤劲松七手八脚忙活,不久,从局文卫处调来刘安一(老作家郑加真夫人,后来到《农垦日报》当编辑)办报,一个人背个书包起早贪黑的约稿,该稿、排版,校对清样、发行。后来,局编委会给定编4人。张成富兼主编,具体由新闻科长张福宽(后来调到《黑龙江日报》社工作)负责。
试办期间,由管局印刷厂印刷,由于设备落后,字号不全,印出来的报纸像黑板报,制锌版还要到齐齐哈尔或哈尔滨,即浪费又保证不了出版时间。张成富到齐齐哈尔铁道报印刷厂联系后,当即签订了合同。报社每期编好后派一名编辑到印刷校对、分发、邮寄。后来,发现这样也很费钱,就在印刷厂聘了一名退休工人,帮助做这些工作,每月给40元工资。从此,《九三报》越办越好。
我于1979年9月19日,从九三修造厂调到工交党委政工科(后来改为党委办公室),负责全九三局工交系统的共青团和宣传报道工作。召开团代会后,政工科长王凤江兼工交团委书记,我是专职团委副书记,当时在基建工程大队政工股做共青团工作的刘文秀(现任九三分局党委委员、九三分局党委宣传部长),是工交团委的兼职副书记。我们俩人那时候来往比较多,除了工作上有联系外,业余时间我写点东西就去找他帮助打印,他当时会用铅字打印机,打印完就在一起吃顿工作餐,当时那纯粹叫工作餐,一个是没啥可吃的,再一个是也没有钱可以用来吃。他知道我爱好收藏,有一天我去他那,他告诉我他在为徐华大队长收拾办公桌时,发现抽屉里铺的那张报纸,竟是《九三战报》创刊号,他就把这张报纸收藏起来。那天他拿出来给我看时,他看我很喜欢,就把这张创刊号送给我了。我回到家里,把这张报纸贴在了我已经装订好的《九三报》合订本的第一页,就珍藏起来。后来,我被调到总局党委宣传部工作后,我家从九三分局搬到了佳木斯市,在佳木斯市10年中,我的家搬了六次,可每次淘汰旧书报时,我都翻出这本《九三报》合订本,仔细翻一遍后, 就还放到保险的地方。这张创刊号上留着雨水浇湿的痕迹,就是我家在佳木斯住平房时,一些书报全都放在一个漏雨的仓房里浇的。
1981年5月《九三战报》改为《九三报》,并列入《中国新闻年鉴》企业报名录。《九三报》为四开四版,周刊,铅印。一版为要闻版;二版为经济版;三版为综合版;四版为“沃土”副刊。副刊当时办得比较活跃,我负责编辑副刊,为了培养副刊作者队伍,1988年11月13日,在九三农管局组织成立了“九三垦区文学联谊会”,制定了《九三垦区文学联谊会章程》,把全局八个文学社团的130多人组织起来,我担任理事长和沃土文学丛书主编,王英文、王剑刚担任副理事长和副主编,秘书长由付明、刘文秀担任。编印了诗歌集《最初的旋律》、散文集《早春的鹅黄》。较有影响的栏目为“七日谈”、“每月一场”、“九三南北”等。
1987年我还主动负责创办内部刊物《九三报通讯》,专门供通讯员阅读,每期印刷500份,每季度出一期,到1989年11月15日,共出版了10期。每期除了刊登《九三报》的宣传报道要点外,还刊登一些采写体会文章和编辑的论文。   
自1990年开始,《九三报》开始自办发行。1992年1月22日,经管局党委扩大会议决定,《九三报》由周报改为周二刊,并新增了3名编采人员,由机关3楼搬到“小白房”办公。但因印刷、编辑等原因,周二刊只出版了几期,后又变为周刊。  
1993年3月17日,《九三报》出版最后一期,经管局党委决定,4月1日,《九三报》停刊。报社解体,原报社编辑、记者多数调出垦区。《九三报》的创刊与发展,在九三农管局的发展史上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是九三广大新闻、文学爱好者的重要活动阵地,是培养和锻炼文学和新闻人才的一个重要摇篮。
这张创刊号是九三印刷厂印的,《九三战报》报头四个字是黑体字,报头下面还有一行汉语拼音,拼音下面写着“黑龙江省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政治部编印”。北大荒博物馆筹备期间布展时,我把这张创刊号捐给了北大荒博物馆。
作家简介
赵国春,山东邹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作协散文委员会副主任、北大荒作家协会主席。1978年开始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作家文摘》《读者》等120多家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作品870多篇。有120多篇作品先后入选全国70多部文集。著有《赵国春文集》等21部。曾荣获冰心散文奖和中国传记文学奖。传略收入《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散文家大辞典》《东北文学60年》等书。曾出席第八次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桦
在场文学感谢您支持原创作品
,是一种情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