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乌战争启示录(四十)北顿保卫战,弃守之间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2-09-17 发布于山西
5月底开始贯穿整个6月,一个叫做“北顿”的名词成为全球焦点。
这是因为俄乌双方数万大军围绕着北顿展开了开战以来最血腥的激烈攻防。
要欣赏北顿保卫战,首先得知道北顿是什么地方。

北顿就是前几节我们反复介绍过的卢甘斯克堡垒群防线,如图红圈所示。
这个堡垒群实际上是包含鲁比日诺、北顿涅茨克和利西昌斯克等众多小城在内的密集堡垒型城市群。
可能会有朋友会产生这么一个疑问,看图这个堡垒群已经靠近卢甘斯克与顿涅茨克边境了。
我们介绍过全面战争打响前,乌东卢甘斯克州乌军占据的地盘超过一半。为什么现在被打到边境了呢?

看地图很直观,卢甘斯克州是乌克兰国土朝俄罗斯方向伸出去的一个突出部,因此俄罗斯到卢甘斯克的交通很方便且距离很短。
俄罗斯本土就有一条铁路直通卢甘斯克州首府卢甘斯克城。
全面战争前俄乌双方对峙地点大体在铁路线周围不远处,当然此时和乌军对峙的名义上是卢甘斯克共和国的部队。
前面介绍过,乌军在乌东常备9个旅大约4万部队轮换作战,卢甘斯克方向大约有2万左右部队。
卢州“民兵”编制有两个军,大体也是2万多人,双方这几年的作战基本上势均力敌。

2月24日全面战争打响后,俄军卢甘斯克方向派出了近卫第20集团军,大约有一万多精锐主力。
此外,北路俄军开战后迅速攻占了关键交通枢纽库皮扬斯克。这里有另一条铁路通向卢甘斯克州。
我们看地图能直观的体会到随着库皮扬斯克失守,蓝圈处原乌军地盘已经被从背后包住。

乌东整体上是较为平缓的地形,没有险要山峰,这段也没有适合建立防线的大型河流。
另一方面当时乌军主力都在奔向基辅救亡图存,卢甘斯克方向也等不到任何援军。
因此乌军主力只能且战且退撤往北顿涅茨克方向的城市堡垒群据险固守。

看地图很明显,北顿附近的城市堡垒群和库皮斯扬克的铁路和公路是直通的。
也就是说乌军不用像在蓝圈里那样担心被俄军从背后攻击。
当然决定堡垒群关键战略地位的核心要素还是此前反复介绍过的北顿涅茨河。
这小段城市堡垒群关键要地分布如下:鲁比日诺和北顿涅茨克市在北顿涅茨河左岸,利西昌斯克在河右岸与北顿遥遥相望。
这里稍微介绍下左岸和右岸的概念,我们面朝河下游方向,左手边就是左岸,右手边就是右岸。
左岸右岸方向固定,如果用南岸北岸这样的方位可能受河水流向改变的影响容易反复变换。

乌军为什么要在北顿附近的小段城市堡垒群重兵固守呢?
原因很简单,这里有三座跨越北顿涅茨河的坚固桥梁,两座公路桥,一座铁路桥。
从伊久姆到北顿八九十公里路段缺少可以让装甲部队大规模渡河的桥梁。俄军如果不想正面攻北顿,那就得浮桥渡河。
俄军也努力尝试过,可惜一再失败(见链接:《残酷的渡河战役)。
现在我们就能理解北顿方向的意义了:俄军想要越过北顿涅茨河就必须在北顿这个狭小坚固的堡垒战场艰难的正面攻击。

可能有朋友眼尖会提出异议,卢甘斯克市不是在北顿涅茨河右岸吗?
我们都知道从卢甘斯克市到顿涅茨克市的广阔土地都是乌东两个“共和国”的地盘,实际上都是俄占区。
这里显然都在北顿涅茨河右岸。
那俄军明明从南边就可以在北顿涅茨河左岸一路北上,干嘛非要走北顿坚城渡河呢?

还是此前反复介绍的基本原理,俄乌战场重点与河流、铁路和公路的分布息息相关。
伊久姆通往乌东地区有一条铁路和一条叫M03的高速公路,这两条道路的交汇处叫波帕斯纳(图中红星处)。
理论上从波帕斯纳沿M03公路和铁路推进也可以包北顿乌军的饺子。

波帕斯纳和北顿一样位于卢甘斯克州和顿涅茨克州交界处,属于卢甘斯克州。
全面战争打响前这里一直由乌军控制,战争打响后,这个方向和乌军对峙的主要是卢州“民兵”第6团和几个地方民兵营。
全面战争开始后,俄军当然也会大举进入乌东,但当时以北线基辅及周边战场为主战场,乌东投入兵力并不多。

俄军大体上以北顿涅茨河为界将乌东分为左岸和右岸两个分战场。
左岸战场进入乌东作战的是近卫第20集团军,右岸是近卫第8集团军。
左岸的战斗前面介绍了,俄军进展比较顺利,不断压缩乌军,但右岸前两个月几乎没怎么动。
原因很简单,俄军主力甚至顿州“民兵”主力都被牢牢拖在马里乌波尔(见链接:《马里乌波尔保卫战)。

直到4月22日,俄军宣布不再在马里乌波尔打巷战,俄军这才腾出手来。
稍作休整后,4月底五月初,近8集主力摩步第150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红旗师(二战将红旗插到柏林国会大厦)调往波帕斯纳。
俄军还补充兵力,把波罗的海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的3个海军步战旅也调了过来。
大批俄军增援,乌军波帕斯纳守军压力倍增,大约在5月7日前后,俄军就宣传攻克了波帕斯纳。

但是波帕斯纳位于一个高地,虽然人口不多,城区不大,但是高层建筑不少。
而且这里也是乌军经营多年的地方,周边二十多公里内沿着公路、铁路有多个类似的大小堡垒型村镇。
俄军随后花了不少时间肃清波帕斯纳的敌人并向纵深方向推进,可惜进展很慢。

俄军在波帕斯纳进展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前线步兵数量严重不足。
我们前面反复介绍过,由于高精武器与信息战能力相对弱于欧美援助的乌军,俄军可行的战术只能是利用重炮和装甲数量优势正面推进。
这种战术需要有不怕牺牲的步兵顶在第一线帮助发现敌军位置,因此乌东民兵是最好选择(见链接:《原来我是一块宝)。
波帕斯纳是卢州地盘,卢军三个主力步兵旅一万多精锐都在北顿前线,波帕斯纳方向精锐只有四五千。

我们或许会有疑惑,马里乌波尔不再巷战后,不是可以把顿涅茨克的部队拉上来吗?
其实这里大家可能会有误解,以为顿军和卢军同为乌东“民兵”,彼此亲密无间。
实质上顿军和卢军有着不小的矛盾,没有人看着几乎无法形成有效配合甚至没准自己先打起来。

简单来说,顿军的主体构成更偏向于民族主义,和俄罗斯皇俄的价值观比较类似。
有意思的是顿州另一部分秉承同样民族主义理念的坚定分子组成了大名鼎鼎的反俄先锋亚速营。
卢军主体大不一样,他们更强调对前苏联和其主义的认同,我们开篇就介绍过,前苏派和皇俄派在俄境内也是对立的。
乌东战争打响的时候,依靠斯特列科夫和他麾下的一帮能力出众的皇俄先锋统帅和调节,顿卢二军尚且能相安无事甚至有所配合。
但这帮人随后逐渐被普京清洗,俄军方面就很难协调顿卢二军了。

所以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俄军不愿自找麻烦把顿军和卢军混编,因此顿军主力暂时还留在马里乌波尔。
俄军为了在波帕斯纳方向取得突破,又把伊久姆方向的近卫空突76师和31旅都调了过来。
乌军也随即把伊久姆方向的机步24旅和空突80旅调过来防御。
由于缺乏能在一线牺牲的步兵,俄军在波帕斯纳方向连续几周都举步维艰。

基辅战役失败后,“解放”乌东顿卢二州就成为俄军对外的核心诉求。
在顿涅茨克被马里乌波尔牢牢粘住短时间进展无望的情况下,尽快拿下北顿,完全“解放”卢州在政治上极为迫切。
眼下伊久姆方向的饺子梦已经破灭,渡河包馄饨的思路也已完全失败(见链接《饺子梦碎》和《馄饨梦碎)。
再加上波帕斯纳方向进展慢,俄军终于等不及这些饺子馄饨了,开始集结重兵于北顿正面。

北顿前线主力是一直冲锋在前的卢军摩步第2、4、7三个旅。
这些部队虽然装备远逊于俄军但久经战场,战斗力比俄正规军反而强不少。
我们也介绍过,此时的顿卢二州经过了至少三轮大规模动员,因此可冲在一线的步兵人员充足。
虽然协同作战的20集被调往伊久姆战场强攻且损失惨重,但俄军从伊久姆战场调来了近坦90师和来自远东的摩步127师。

现在的北顿正面俄军有装甲部队,有重炮,还有不怕牺牲的步兵,攻坚能力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俄军还将伊久姆战场的近坦二集与201军事基地(前摩步201师,我们就理解为一个摩步师好了)东移攻打重镇利曼。
我们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下利曼,先看下这里的大致位置:

北顿涅茨河从伊久姆向北顿涅茨克市的河段蜿蜒曲折,到处都是密林和沼泽。
利曼俄方称其为红利曼,虽然只有不到3万人口,却是北顿涅茨河这段河道右岸少有的城镇。
这里和北顿有公路相通,道路相对发达,而且作为城镇具备驻扎部队和存储物资的功能。
俄军大约在5月22-23日宣布向利曼发起总攻,大约在5月26日前后攻克红利曼。

利曼在北顿涅茨河右岸,甚至也有公路桥穿过北顿涅茨河。
可惜这一带位于,密林和沼泽区,河两岸没有好的高速公路,都是些泥地土路,并不适合重装甲部队大规模进军。
所以俄军即便攻占利曼,要想大部队渡河还得架设浮桥。
看了上节咱自然知道,俄军眼下实在没这个能力,也就是说即便攻克利曼俄军还是没法大部队渡河。

但是攻克利曼对于俄军仍然有很大意义:
俄军等于把北顿以外北顿涅茨河左岸乌军全部拔掉,确保北顿乌军成为一支孤军。
这对北顿守军无疑会带来不小的恐慌心理。
另一方面毕竟利曼有路过河,这就使得乌军不得不防备河对岸的斯拉维扬斯克一带,也能牵制一些乌军。

此时很多乌军方面的军事专家提出,是不是还要坚守北顿?
毕竟把北顿的三座桥梁炸断后,俄军还是要想办法过河,乌军不还是可以想方设法集中火力炸俄军嘛?
与之对应的,人们发现乌军坚守在北顿和与其隔河相望的利西昌斯克的是国民警卫队第4旅和国土防卫第101、103、105、111旅。
我们之前介绍过,国民警卫队是武警部队,国土防卫军是民团招安后的部队。
乌军前线都是些二三线部队,隶属一线正规军的摩步58旅和坦克17旅目前都躲在两侧防线。

大约在6月1-2日前后,俄方在自媒体平台上显得非常活跃。
众多自媒体拍摄的视频显示俄军已经深入北顿,乌军已经退缩到离北顿涅茨河只有1公里的工厂区,市中心街道似乎已一片平静。
尤其是著名的“抖音军团”——车臣部队也随后开进北顿,大量精品视频传遍全球。
似乎这一切都在印证乌军执行了放弃北顿的战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