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飞利浦项目负责人的醒悟:越到中年,越该有一场“自我革命”

 leafcho 2022-09-17 发布于浙江

本文总计3020字,为来访者深度案例回归,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采取化名,读完约1.5分钟,原创不易,请勿抄袭,侵权必究

中年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有的人说,对未来不敢奢望,因为背负了太多重担,但是对于不甘平庸的你来说,其实是一次全新的开始。

在我看来,越到中年,你可能就越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离挑战有多近,也不知道挑战什么时候来。

其实,人本身就具有贪图安逸的本性,对眼下潜藏的危机可能一无所知,但是总会有一个“虽迟但到”的机会点让这些危机迸发出来,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要做出怎样的回应?

01

在一个夏日的午后,一位来访者带着这样的困惑推开了我咨询室的门,来访者苏飞(化名)39岁,当下500强飞利浦项目负责人,薪资丰厚,手握大把资源,然而这位本该金光闪闪的“甲方爸爸”此刻看起来却愁容不展。

“赵老师,我现在的情况有点难办哦......”苏飞开口,带着些犹豫和歉意,这一句话,让我感觉到了他埋藏内心已经很久。我和他开了个小玩笑道:“难不难办,咱们也要试试办,万一只是当局者迷呢?”苏飞笑起来,气氛活跃了不少。

随后,苏飞将他的困惑和盘托出:“现在市场形势和前几年比明显有所下滑,都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可是近一年,我发觉自己进入了发展的第二次迷茫。

早几年,借助公司平台不断晋升,近一年,公司面临一轮又一轮的组织精简,一方面降本增效的项目接踵而至,另外一方面,我们项目部对比以前,反而背起更重的负担,我身为他们的头,天天忙的两头不见太阳,工作不断上升,可到手的钱不增反降,好多补助都被砍掉了,我越来越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我认真地听着他的故事,感觉苏飞被压抑了很久的迷茫情绪一涌而出,看到他当下的进退两难,我递了一杯绿茶给苏飞,示意他喝了润润嗓。

苏飞一手攥住了杯子,一手轻轻摩挲,停了几秒,苏飞自嘲道:“赵老师,我现在感觉自己就像拉磨子的驴,不知道主家哪天会卸磨,更不知道自己目标在哪,在飞利浦干了半辈子,我现在却觉得一无所获,只有被无尽的消耗。我也尝试过转行,但我这个年纪的'驴’真的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选择?”

我笑道:“老马能识途,所以39岁来一场职场革命,一切真的还不晚。”

02

在和苏飞聊的过程中,我始终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语中我找到了他的三个纠结点:

1. 感性内敛,对精神要求很高,不期待温水煮青蛙。

从刚开口的交谈,我就发现苏飞本质是一个“内向”的人,他也承认其实自己从小就不善言辞,但是却心思细腻,志向远大,靠着自己的努力从偏远小城走出来进入500强大企。

当初进飞利浦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也是看中他了感性内敛的特质和不服输的劲头,破格录用了他。用苏飞的话说:“我希望自己从事的一项永远都可以做出成绩的事业,'温水煮青蛙’式的悲剧我不希望发生在我身上。”

2. 不愿意成为高级螺丝钉,但是又想向上发展。

所谓高级螺丝钉,指的就是没有灵魂,只是“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高级打工人,这样的职场人在中大型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比较常见,企业给他们的定位就是“服从”,而“服从”所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没有创新,一直按部就班地走,自然做不出耀眼的成绩,但只要熬得时间够久,就能熬进管理层。

显然,苏飞是不甘于这样的无尽的消耗,他期待有更多上升空间的职位。

3. 想要的太多,但是方向不清晰,成效太少。

在咨询过程中,当我问及:“职场多年,能不能和我聊聊你感到最骄傲的业绩?”,苏飞犹豫了,坦言自己真的没有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的成效,因为飞利浦的层级观念非常严重,他必须按部就班按照领导的要求一步步走,他想要的那些改变,根本没有实现的途径。

“我以前有很多想法,但是因为没有方向,所以渐渐地我也就放弃了”苏飞这样说道。

03

苏飞的这个案例,从表面看,是人到中年的职场发展焦虑,但其背后深层次根源却来源于“优势思维匮乏”。

优势思维匮乏(Scarcity Mentality),指的是当个体拥有大量需求,却没有足够资源去进行满足时,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会影响决策。

简单来说,当我们缺少一些东西,或者渴望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会把注意力高度集中那些匮乏的资源上,而这种情况就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能力。

这种思维模式是:优势资源的匮乏→摆脱匮乏引起的焦虑和痛苦→决策错误无效逃离→匮乏维持或加剧

“优势思维匮乏”在过往学员中是比较常见的,尤其对于35-45之间的学员,他们已经在职场打拼半生,自认为掌握一定优势,因此在面临发展迷茫的时刻,一开始往往会去尝试不同领域力图让自己持续成长,可是兜兜转转一圈后,发觉每份第二职业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而且感觉精力无法均衡,于是选择一一放弃,导致一直停留原地瓶颈一直从未突破。

04

那么面对“优势思维匮乏”,像苏飞一样的资深职场人要何去何从呢?我的建议还是要从个人调整状态入手,关键是挖掘自身性格和能力,资源,行业职业等优势,嫁接过往优势组合,从而精准发力。

但是仅仅靠定位还是不够,重要的还是要促成新方向的落地。

这里以心理咨询举例,近年心理咨询越来越走向细分领域,想要把心理咨询发展为第二职业,新人往往要从以下四个阶段开始,才能获得老手的转变。

1. 学习:

这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也是最重要的积累阶段,学生需要系统学习心理咨询的理论以及各类流派,深入的了解咨询的底层规律,对行业形成完整的认识,对知识体系有一个初步的掌握。

2. 模仿:

经过第一阶段的积累,这个阶段就需要认清自身性格和能力优势,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钻研方向,同时找到和自己研究方向对应的标杆专家,要学会借力学习,掌握咨询的底层方法

3. 精进:

这个阶段开始就要尝试从模仿中脱离,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和实践,不断打磨自己的咨询能力,在专业的道路精进。

4. 创新:

在脱离了模仿,拥有自己风格后,开始在不断研究和打磨过程中,形成自己独有的咨询体系,脱离模板化,在过往基础创新,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格。

苏飞告诉我,他在寻求改变的过程中,跌跌撞撞尝试了很多领域,但是他都没有历经以上提到的新手到老手的高效路径,只是希望能够尽快地入手,而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

接下来的咨询中,我帮助苏飞结合愿景,价值观,能力树,商业趋势等探索,帮助他明确了下一步第二曲线的定位,还包括帮助他定位落地实践、打磨新方向的研发体系,助力更快实现从新手到老手的转变。

苏飞坦言:“赵老师,这场职场革命来得有点猝不及防,但是在您的帮助下我可以更高效的走向正轨,我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拥抱改变,成就更好的自己。”我鼓励他:“勇敢迈出来!你一定可以的!我相信你!”

05

文章图片6

时间过得飞快,大概三个月后,我收到了苏飞的来信,展开信纸,映入眼帘的是苏飞遒劲有力的字迹,信中这样说道:“赵老师,感谢您对我的帮助,我现在成为了一名精力成长教练,这是我以前都不敢想的事情......我走了那么多弯路,我非常愿意去帮助更多人从心理和精力去成就自己,这是我这场'职场革命’最有效的原动力。正如您说的那样,最好的改变时刻,就是当下......”

“永远都不缺少从头再来的勇气”是一句职场箴言,职场永远危机四伏,后天很美好,但很多职场人却“死”在了今天和明天。我们要做的,就是永远将自己的plan B整理好,如果你觉得对plan B无从下手,那么不妨选择借力,避免不必要的弯路。

歌德说: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愿你在职业面临瓶颈的过程中,抛弃年龄束缚,更加勇敢地向前一步,找准发展策略,成为更好的自己。

共勉!

作者简介:赵默,公众号:赵默,2022最新代表作《跨越式成长思维》,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分析当下非常关心的“乏力”“进退两难”“平衡”等问题,多角度深入挖掘个体隐藏的潜能,结合商业趋势,运用管理、经济、NLP心理、教练技术、生涯规划等知识和方法,给你提供接地气切实可行的一本好书,前上市500强公司十年HRD,资深高管赋能教练,美国全球BCC生涯认证教练,资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企业高管生涯领导力顾问,累积11年已帮助5000+企业CEO和高管,内外突破瓶颈,实现向上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