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5年,冷兵器专家梁彬,正在整理收藏品,一件锈迹斑斑的残兵器

 唯我英才 2022-09-17 发布于河北
2015年,冷兵器专家梁彬,正在整理收藏品,一件锈迹斑斑的残兵器掉了下来,竟意外磕掉了一块。梁彬忙不迭地伸手去捡,突然,他从磕掉铁锈的兵器上,看到了金色的纹路。这一发现,让梁彬大喜过望。

在古代,士兵作战兵器多为刀和剑,因为他们地位低下,使用的兵器上并不会刻有花纹或者铭文,而在兵器上刻意装饰纹路的则非富即贵。那么可以说明,梁彬手上的这把兵器并不简单。

有纹路势必有铭文,梁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了一台医用的X光检测仪。果然,透过锈迹,在剑身上赫然出现了两行小篆——永元甲卫梁造五灌百,十四七工朕羼孙削工生工阳。可是,无论梁彬怎么读这些字,都无法成句。这是怎么回事呢?

带着一肚子疑问,梁彬找到了社科院考古所。工作人员对这把残兵器产生了极大兴趣,梁彬忍不住问了一句“一把残刀有啥稀奇的吗?”

“你错了!这不是刀,而是一柄环首剑”听到这句话,梁彬也惊呆了。他深知环首剑的珍贵。因为环首剑在秦汉之前被作为主要作战武器,但到了西汉中期,因为和匈奴要进行兵马之战,刀可以砍伤马腿,慢慢地,环首刀取代了环首剑。所以,留存到后世的环首剑少之又少,目前世界上只发现了两柄。而且,那两柄环首剑破损严重,令人惋惜。

虽然梁彬这柄环首剑也是断剑,但是凭上面的文字和花纹,足以可以断定,它来自千年之前。但是,仅仅通过那21个不知意的小篆,能破解谜团吗?就在这时,有个细心的研究员发现,这些字与字之间的空隙很大,足以容得下一个字的位置,难道说,剑身上还有隐藏的字迹?

工作人员找到了一台先进的三维X光检测机器,他们让兵器在旋转台上旋转360度,每一度生成一张照片,最后竟然检测出43个字。其中偶数位的字是描金,奇数位的字为描银,这么复杂又刻意的制作工艺,在古代被称为“错金银”,因为其制作费时费力,复杂程度极高,所以,使用这种锻造兵器的人物非同小可。

工作人员通过对上面的文字仔细分析,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永寿元年日甲午卫尉梁君造作五十灌二百五十劈,四尺七寸铁工常朕幡羼工孙张削削工原生错工陈阳。”从这里明显可以看出,锻造这柄剑的人员——铁工常朕幡、羼工孙张、削削工原生、错工陈阳,而这位“卫尉梁君”却让人一头雾水。

很幸运的是,开头的“永寿元年”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年代,永寿元年,即公元155年,东汉汉桓帝统治时期,有个驻守城门的官职就叫“卫尉”,可是,查阅史书也没有找到,关于梁姓卫尉的记录。难道说,他只是一名督造监督工?

从商代晚期开始,便有在兵器上铭刻所有者或使用者名字的习惯,最著名的例子是,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妇好大铜钺,钺身上铭有“妇好”两字。后来,湖北江陵望山出土著名的越王勾践剑,铭“越王鸠浅,自乍用剑”而眼前这柄环首剑,刻上了所有铸造人员的名字,单单没有使用者的名字,是说不通的。所有,研究人员一致认为,这位“卫尉梁君”很可能就是剑主人。

而在汉桓帝时期,梁姓里,最为有名的便是大将军梁冀了。他是东汉最有名的外戚之一,和他的妹妹梁太后,联手把持朝政20年,残害幼小的汉质帝,拥立汉桓帝 。他的权利一手遮天,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梁冀能拥有这柄珍贵的环首剑,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