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炳生投敌叛变,为确保击毙他,彭德怀:成排步枪同时射击

 延陵子鸣 2022-09-17 发布于广西

1943年,彭启超来到延安,投奔大伯父彭德怀。

他万万没想到刚见到伯父,对方就用手指着自己的额头说:“如果你背叛革命,我就亲手毙了你”,顿了顿又接着说:“如果我反对革命,你也可以毙了我。”

兴冲冲而来的彭启超当场愣住了,完全摸不着头脑。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伯父之所以说出这么激烈的话语,是因为一场十年前的叛变留下的永远的阴影。

文章图片1

红军遭遇围剿

1932年的夏天,国民党反动派不甘心前三次“围剿”的失败,纠集了63万大军,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四次“围剿”。红军走到了最危急的关头。

8月中旬,为了减轻湘鄂西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的压力,中央苏区红军在江西乐安和宜黄两地发动战役,史称“乐宜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红三军团二师政委彭雪枫和师长郭炳生率部参加了战斗。

彭雪枫是河南镇平人,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8月下旬,战斗结束后,正在休整的三军团二师,遭到了国军陈诚、罗卓英部的反扑。红三军团指示彭雪枫和郭炳生转移到宜黄与乐安之间的山区进行分散休整,准备迎接更大规模的反“围剿”斗争,当时师部驻在官仓前村。

文章图片2

在这段期间,师长郭炳生一直表现得很消极悲观,经常看起来心事重重,垂头丧气的样子。有一次,他甚至对政委彭雪枫说出了“革命即将完蛋”这种丧志之语。

此外,郭炳生对之前红军东渡赣江的决定很不满,总是抱怨当初东渡赣江,脱离湖南老家根据地才造成了如今的被动局面。

彭雪枫是坚定的革命战士,他多次以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事实对郭炳生进行鼓励和劝说,一再强调党和红军的力量,试图重新点燃战友的革命热情。

可惜郭炳生并没有将彭雪枫的话听进去,彭雪枫也无可奈何,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有预料到到郭炳生居然会萌生叛逃的念头。

文章图片3

1932年月,陈诚、罗卓英突然对红二师驻区发动猛烈攻击。

当时彭雪枫恰好在七团检查工作,师部事务由郭炳生主持。敌人来势汹汹,二师部队过于分散,来不及集中,被敌人分割包围,彼此之间失去了联络。

文章图片4

战斗打响后,原本呆在五团的红二师政治部主任李志民接到彭雪枫指示,回到七团带领士兵们冲出包围,率领师直属队及第七团,利用夜色掩护,辗转于崇山峻岭之中,艰难到达苏区凤岗圩,在江西省军区总指挥陈毅将军的帮助下暂时驻扎下来。

此时六团也在向主力军靠拢,但是郭炳生带领的五团和师特务连却不见了踪影。

彭雪枫满心疑惑,这么多人马到底哪里去了?

文章图片5

逐渐背离革命

到达凤岗圩不久之后,彭雪枫就得到报告,二师五团和特务连被师长郭炳生带着向北进入了崇仁县白区,而崇仁县境内驻扎有敌人的数万重兵。很明显,郭炳生图谋不轨。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郭炳生出身于革命家庭,此前一直表现不错,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会叛逃。

郭炳生的父亲郭得云是彭德怀在湘军当兵时的老班长,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战士,彭德怀对他十分敬重。后因为不满国民党军阀的腐败,郭得云弃职回家当了皮匠。

文章图片6

郭得云对彭德怀有过救命之恩。

1921年,彭德怀为民除害,杀了南县恶霸地主欧盛钦,被湖南督军赵恒惕通缉抓捕,押解的士兵敬佩他的义举,偷偷放跑了他。彭帅逃到了郭家,得到郭得云的掩护和照顾。

可惜不久后,郭得云因为伤寒病去世,临终前将年仅十四岁的儿子郭炳生托付给彭德怀照管。

彭德怀先将郭炳生送去读书,学成归来后又把他留在身边当了勤务兵,亲自教育,还带他参加士兵会的活动,接受革命思想。

文章图片7

在刚加入红军的那段时间里,郭炳生作战勇敢,指挥灵活,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胜利。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都很器重他,不仅介绍他入党,还一步步将他提升为连长、团长、师长。

但随着职务的提升,郭炳生以前沾染的坏习气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他居功骄傲,爱吹牛、出风头,甚至从缴获财物中捞油水用于自身吃吃喝喝,还经常无端训斥下级和战士。

他读书不多,不喜欢学习,讨厌上政治课,经常埋怨政治工作耽误自己练兵。久而久之,郭炳生与政委彭雪枫产生了矛盾,关系一度搞得很紧张。

此外,当时部队里流行疟疾等传染病。在这种困难的环境下,郭炳生逐渐滋生了厌战情绪,一度非常悲观绝望。

为了帮助教育郭炳生,彭雪枫曾经向彭德怀反映过他的思想问题。

彭帅十分重视这件事,亲自派组织部长黄克诚前往二师驻地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严厉批评郭炳生的错误行为。

文章图片8

郭炳生最畏惧彭帅,见到黄克诚以后,一反以前趾高气昂的状态,老老实实检讨了自己怕困难、私心重、爱嫉妒、无端打骂士兵的劣行,并表示会吸取教训,改正错误。

然而事实证明,他不仅没有履行这一承诺,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在残酷的斗争面前,面对国民党的围剿和红军的危机,郭炳生动摇了,产生了投敌叛变的错误想法。

文章图片9

英雄力挽狂澜

彭雪枫在得知郭炳生擅自带兵出走后,当机立断,带领15名骑兵北上追寻。

在整整五天五夜的行军后,他们终于在崇仁县的一个小村庄里,追踪到了部队行动的痕迹。

文章图片10

土地革命时期的崇仁,红区、白区各占一半左右,局势十分复杂:东南山区的凤岗、山斜、港下等地是建立了红色政权的苏区;其他地区依旧处于国民党的统治之下。

彭雪枫发现前方动静后,立刻吩咐士兵们最好战斗准备,然后大声问道:“你们是哪一部分的?”

话音刚落,前面就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彭政委,是我们!”

原来这些五团的战士们,被郭炳生莫名其妙带到了崇仁县,正不知所措时,看到了自己政委,不禁欢呼雀跃。

五团团长白志文等干部都高兴地跑过来围在彭雪枫身边。

文章图片11

彭政委问道:“你们为什么到这里来?”

郭炳生神色紧张,狡辩说自己是为了掩护二师主力转移才带人来到此处的。

彭雪枫害怕对方狗急跳墙发动兵变,因此没有当面揭穿他的谎言,只是命令战士对他加以监视。

当天黄昏,师部通信排长彭雄、五团团长白志文先后向彭雪枫汇报了郭炳生近日来的种种可疑行为和反常情绪。

文章图片12

彭雄悄悄告诉彭雪枫当天他们跑到崇仁县的内幕。原来郭炳生此前对五团战士撒谎说彭政委已经阵亡了,自己要带领大家回到湖南老根据地继续战斗。但是五团干部们都不是很信任他。

晚上,彭雪枫组织召开了干部会议,加会议上,他告诉大家师部已经到了苏区,并提醒大家说:“六团在和师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主动向苏区方向撤退,找到了主力,为什么五团要向白区方向行动呢?”

文章图片13

听了彭雪枫的话,所有干部们明白了其中必定有鬼,大家纷纷要求返回苏区。

可是第二天早晨,当彭雪枫准备集结部队返时,驻扎在崇仁地区的敌军已经得到了消息,并向五团发动进攻。

彭雪枫只能率红军一边战斗一边撤退。当他们行军到一个猪皮厂附近时,突然狂风大作,大雨如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郭炳生在狂风暴雨的掩护下,乘机带着亲信脱离了五团,逃往敌营。而彭雪枫率领五团战士经过数个昼夜的浴血奋战,终于杀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平安回到了苏区。

文章图片14

迎来最终结局

到达苏区后,周恩来、彭德怀和陈毅等红军高级将领得知了这一变故。

彭德怀对郭炳生的叛变痛心疾首,气得连饭都吃不下,连连感叹:“子不如父,甚为可耻”,同时下令:“见到郭炳生,格杀勿论!”

文章图片15

此事发生之际正值第四次“围剿”与“反围剿”的关键时期,国民党面对来投诚的郭炳生大喜过望。

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熊式辉派人带着酒肉前往乐安犒劳郭炳生,何应钦则自作主张犒赏郭炳生一万元。

文章图片16

蒋介石任命郭炳生为新编37师的师长,并到处散发《郭炳生告红军官兵同志书》,妄图动摇红军军心。

1932年9月18日,郭炳生致电蒋介石、何应钦等人,宣誓就任新编37师师长,恬不知耻地表示将会“痛改前非,努力讨赤”。这一行为表明,他已经彻底叛离了革命。

文章图片17

得到国民党优待的郭炳生很快调转枪口,将武器对准了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他不仅亲自参加了对红军的第四次围剿,而且经常身临一线,对着红军战士叫嚣,企图瓦解红军士气。这让嫉恶如仇的彭帅气愤不已。

自古以来,叛徒大多没有好下场,郭炳生也不例外。

1933年7月,在宁都与宜黄交界的一次战斗中,红军二师的官兵发现了郭炳生,根据彭德怀命令,愤怒的红军战士用步枪排射,郭被当场击毙。

与他相反,彭雪枫因为立下“飞骑追叛逆,舍身救部队”大功,中央军委授予他一枚“红星奖章”,周恩来亲口表扬了他的机智和能力。

1944年9月,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战斗中牺牲,为国捐躯。这一噩耗传到延安后,毛泽东等领导人都十分悲痛惋惜。

在彭雪枫殉国40周年之际,家乡河南省镇平县为他修建了纪念馆。

彭雪枫与郭炳生,从同一部队出来的两个人,一个流芳百年,一个万人唾弃,在历史上留下了截然不同的评价,令人深思。

文章图片18

结语

郭炳生的父亲是一名热血革命人士,后来收养他、提拔他的彭德怀更是中共元老,开国功勋,可以说他的起点比普通红军战士要高不少。

但是由于自身信仰不坚定,革命意志不坚强,他最终走上了叛离理想和同志的道路,成为了一名人人唾骂的叛逃者,辜负了父亲和彭德怀的希望与栽培。

郭炳生最后的悲惨结局,可以说是罪有应得。

文章图片19

参考资料

[1]雪飞,李美玥.彭德怀亲信大将郭炳生投敌叛变.文史博览.2012(10)

[2]杨盛云.彭雪枫在“乐安事变”中.中州今古.1994(0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