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堅瓠集》褚人穫之風花雪月詩
2022-09-17 | 阅:  转:  |  分享 
  
《堅瓠集》褚人穫之風花雪月詩



上傳書齋名:瀟湘館112XiāoXiāngGuǎn112

何世強HoSaiKeung



提要:楊升庵有〈風〉、〈花〉、〈雪〉、〈月〉詩,自一字至七字,以題為韻。昉於白香山,即宋人所謂“一七令”也。姚文初乃明末清初詩人,效其體以示沈匡厓,沈匡厓和之,又囑褚人穫和之。本文詳談褚人穫之“一七令”。

關鍵詞:一七令堅瓠集褚人穫





古人之所謂“累字詩”者,即每句增一字是也。《御選宋詩?卷七十八》列此類詩為“雜體”。

累字詩唐時已有,後人效其體而為之而已。筆者有文談及張南史之〈雪〉、〈月〉、〈花〉、〈草〉之累字詩,並以其詩談及累字詩之特色。

本文所談及之累字詩取材自清?褚人穫之《堅瓠集?卷一》,題為〈風〉、〈花〉、〈雪〉、〈月〉。

《堅瓠集?卷一》曰:

楊升庵有風花雪月詩,自一字至七字,以題為韻。昉於白香山,即宋人所謂“一七令”也。

《堅瓠集?卷一》又曰:

姚文初先生效其體以示沈匡厓老伯,匡厓答之,並囑予和焉。

姚文初乃明末清初詩人,別號“絳趺堂主人”。楊升庵有〈風〉、〈花〉、〈雪〉、〈月〉之累字詩,姚文初效其體,亦作同題詩四首。四首呈閱沈匡厓,沈匡厓﹝或作“崖”﹞和之。其後,沈匡厓囑褚人穫和之,以上引文之“予”即褚人穫。褚人穫將諸家及其己身之作收編於其《堅瓠集?卷一》中。

筆者已有以下諸文談及《堅瓠集》之風花雪月詩:

〈《堅瓠集》姚文初之風花雪月詩〉及〈《堅瓠集》沈匡厓之風花雪月詩〉,本文乃以上二文之延續。

褚人穫字稼軒,又字學稼,號石農。清?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蘇州﹞人。其生平不詳。

“東海一老”徐柯序《堅瓠集》曰:

褚子1635年﹞,《堅瓠集》序曰:

歲甲戌夏五,余同年生孫太史松坪,自吳門寓書於余,命作〈岡陵圖〉,祝褚稼軒先生六十壽。

甲戌為康熙三十三年﹝合公元1694﹞,此年之前六十年可知其生年為明崇禎八年﹝合公元1635年﹞。

《堅瓠集》乃褚人穫主要之作,於清初之世流通頗廣。徐柯序又曰:

吾郡褚子稼軒,好古多聞,強識之士也。所著《堅瓠集》,次第鋟板,流傳人間久矣。茲復有全集之刻,而乞其序於予。

以下為褚人穫之〈風〉、〈花〉、〈雪〉、〈月〉〈一七令〉:

〈風〉

風,風。

氣暢,景融。

起青蘋,吼花叢。

葉翻見白,燭影揺紅。

且莫分南北﹝鄭弘若耶溪事﹞,貴賤別雌雄。

太液池邊欲避,馬當山下曾逢。

孟婆若肯行方便,紅葉從教頃刻通。

〈風〉詩押平水韻之上平聲一“東”韻,“風”、“融”、“叢”、“紅”、“雄”及“通”同屬“東”韻。而“逢”則屬上平聲二“冬”韻。一“東”韻與二“冬”韻古通。

風能令空氣流暢,令景物融和;故曰“氣暢,景融”。

又據宋玉〈風賦〉所云,“風起於青蘋之末”,﹝見《文選?卷十三?賦庚》。原文云:

王曰:“夫風始安生哉?”宋玉對曰:“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

故曰“起青蘋”。

“吼花叢”指風吹拂花叢所發之聲響。風發出之聲響曰“吼”。

“葉翻見白”指葉因風吹而翻,葉底呈白色。“燭影揺紅”指紅燭因風而令其火焰搖晃,故曰“搖紅”。

“且莫分南北”指若耶溪之風吹分南北,但實際上不應有此區分。

“鄭弘若耶溪事”之鄭弘,字巨君。會稽山陰﹝今紹興﹞人,東漢時人。褚人穫自注曰:“鄭弘若耶溪事。”

若耶溪,今名平水江,是浙江省紹興市內之河流,發源於若耶山,發源處原為一深潭,現為平水江水庫。唐代徐季海稱若耶溪為“五雲溪”。

“鄭弘若耶溪事”見《歷代神仙通鑑》,曰:

鄭弘,字巨君。少孤。…夜往受經苦讀,朝則入山採薪。…人問曰:“子有所欲否?”弘戲曰:“無所欲。惟苦若耶溪載薪不易得,朝南風,暮北風,乃便我樵耳。”其人還去,自後東去,果有順風送弁,朝南暮北,始知是異耳。

故事言鄭弘採薪若耶溪之下游,但若耶溪自南向北流,若朝早吹南風,則可往下游採薪,採薪罷,暮吹北風,則可將船送返出發點。

其後依《歷代神仙通鑑》所云,鄭弘位列道教仙班,名為“樵風涇孝正大夫”。

“貴賤別雌雄”,依宋玉〈風賦〉所云,風有貴賤雌雄之分,以王者之風為貴為雄,以庶民之風為賤為雌。《文選?卷十三?賦庚?風賦》曰:

清清泠泠,愈病析酲。發明耳目,寧體便人。此所謂大王之雄風也。…中脣為胗軫,得目為蔑。死生不卒。啗齰嗽獲。此所謂庶人之雌風也。

“太液池邊欲避”指太液池迎風,風不能避也。北宋?錢惟演〈宣曲二十二韻〉詩曰:

絳縷初分後,銀鐶未解時。已障紈扇笑,猶捧玉壺悲。

乞巧長生殿,迎風太液池。

南宋?崔敦詩〈淳熙八年端午帖子詞?其一?太上皇帝閤六首〉詩曰:

待月長生殿,迎風太液池。慈顔歡樂日,聖德盛明時。

注意“迎風太液池”句。此乃太液池與風之關係。

馬當山在江西省彭澤縣東北,北臨長江。其形似馬,故名。相傳唐?王勃乘舟於馬當山遇神風,自此地一夜而達南昌,故馬當山多遇強風也。南宋?范成大〈放舟風復不順,再泊馬當對岸,夾中馬當水府,即小說所載“神助王勃一席清風處”也。戲題兩絕?其一〉曰:

萬里江隨倦客東,馬當山嘴勒孤篷。無才解賦珠簾雨,誰肯相賒一席風。

其二

禁江上口柏山東,三日荒寒繫短篷。却憶宮亭湖裏去,隨人南北解分風。

“馬當山下曾逢”指遇風也。〈其二〉末句“隨人南北解分風”即上文“鄭弘若耶溪事”之風分南北也。

“孟婆”駐於地府第十殿第六橋。所有前往投胎之鬼魂,要過奈何橋方可離開地府,但鬼魂要先飲“孟婆湯”,飲後均忘記自己之前世及地府中之情境,以免來世受前世之愛恨所糾纏。

“孟婆若肯行方便”指孟婆使投胎之鬼魂能記憶前世,遂令前世之相思帶至來世也。“紅葉從教頃刻通”指當風吹紅葉時,則可寄相思也,雙方之心意可通也。孟婆行方便,來世亦相思也。

北宋?晏幾道〈虞美人〉詞曰:

吹花拾蕊嬉遊慣,天與相逢晚。一聲長笛倚樓時,應恨不題紅葉、寄相思。

意指風吹紅葉寄相思也。



〈花〉

花,花。

秋實,春華。

剪綵施,羯鼓撾。

牧童遙指,漁父傳誇。

點額矜妝艷,飛筵綴坐賒。

玉樹重重行列,金蓮步步交加。

洛陽紅紫人爭羨,吾愛東籬處士家。

此〈花〉詩押平水韻之下平聲六“麻”韻,“花”、“華”、“撾”﹝粵音“渣”,陰平聲zaa1﹞、“誇”、“賒”、“加”及“家”同屬“麻”韻。

“華”乃花也,“春華”即“春花”,春華即變為秋實,故秋實隱含“花”也。

“剪綵”指“翦綵花”,古代立春日之一種風俗,以色絹剪成燕或花朵,插在頭髮上,或互相餽贈,以表迎春,稱為“綵勝”。唐制,立春日賜三省官綵勝。“翦”同“剪”。

唐?上官婉兒〈奉和聖制立春日侍宴內殿出翦綵花應制〉詩曰:

密葉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條雖不謬,摘蕊詎知虛。

春至由來發,秋還未肯疏。借問桃將李,相亂欲何如。

此詩為詠剪綵花之應制詩,而剪綵花則能以假亂真。

“撾”,擊也。“羯鼓”,羯鼓是一種源自外夷之鼓,其腰細。羯鼓兩面包以公羊皮,因此名為“羯鼓”。“羯”乃已閹割之公羊。古時之龜茲、高昌、疏勒、天竺等地之人在喜慶之節日中均以撾擊羯鼓並演奏其他樂器慶祝。

“羯鼓撾”,指“擊鼓催花”故事。唐?南卓《羯鼓錄》曰:

上(唐明皇)洞曉音律,…尤愛羯鼓玉笛,…嘗遇二月初,詰旦,巾櫛方畢,時當宿雨初晴,景色明麗,小殿內庭,柳杏將吐,睹而嘆曰:“對此景物,豈得不為他判斷之乎!”左右相目,將命備酒,獨高力士遣取羯鼓。上旋命之,臨軒縱擊一曲,曲名〈春光好〉﹝上自製也。﹞神思自得。及顧柳杏,皆已發拆,上指而笑謂嬪御曰:“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嬪御侍官,皆呼萬歲。

某年二月初,明皇命高力士取羯鼓,擊一曲〈春光好〉,柳杏皆發芽,明皇笑謂嬪御曰“自比天公”也,其意指命令花開,花不敢不從即發芽。此即為“擊鼓催花”故事。

“牧童遙指”源自“牧童遙指杏花村”句,射“杏花”也。唐?杜牧〈淸明〉詩曰:

淸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漁父傳誇”中之“漁父”可能指“桃花源記”之漁人,蓋其發現世外桃源,此乃“傳誇”之事也。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曰: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盛唐?李白〈桃源?其二〉曰:

露暗煙濃草色新,一番流水滿溪春。可憐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

故“漁父”與桃花有關聯也。

“點額矜妝艷”指南朝?宋武帝之女壽陽公主額上之梅花妝,其後壽陽公主成為“正月之花神”。

五代?牛嶠〈紅薔薇〉詩曰:

曉啼珠露渾無力,繡簇羅襦不著行。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

故“點額矜妝艷”射花也。

“飛筵綴坐賒”指花飛落於筵席上,或落於座位上成為點綴品。“賒”,長久也。

唐?杜甫〈城西陂泛舟〉詩曰:

魚吹細浪搖歌扇,燕蹴飛花落舞筵。不有小舟能蕩槳,百壺那送酒如泉。

注意“燕蹴飛花落舞筵”句。

“玉樹重重行列”指陳後主叔寶之〈玉樹後庭花〉曲,《陳後主集》曰:

世言陳後主,輕薄最甚者,莫如〈黃鸝留〉、〈玉樹後庭花〉、〈金釵兩鬢垂〉等曲,今曲不盡傳,惟見〈玉樹〉一篇,寥落寡致,不堪男女唱和,即歌之亦未極哀也。

故談陳後主者,必談其〈玉樹後庭花〉,故“玉樹重重行列”射詩題之“花”字。

“金蓮步步交加”指東昏侯蕭寶卷與潘妃故事。蕭寶卷原名蕭明賢,齊明帝蕭鸞第二子。南齊第六代皇帝,被殺後追貶“東昏侯”。《南史?卷五?齊本紀下?第五》曰:

﹝東昏侯﹞又鑿金為蓮華以貼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

“華”即“花”也。宋?喻良能〈潘淑妃〉詩曰:

東昏當日寵容華,潘妃步步生蓮花。閲武堂前種楊柳,玉兒雪腕親沽酒。…

“洛陽紅紫人爭羨”指洛陽以牡丹花著名,顏色有多種,有紅有紫,人人愛慕也。宋代洛陽有兩種名貴之牡丹品種,是為“姚黃”與“魏紫”。“吾愛東籬處士家”之“東籬處士”指東晉末之陶淵明。其〈飲酒?其五〉詩曰: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處士”指有才學而隱居不仕之人。《孟子?滕文公下》曰:

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此處之“處士”指陶淵明,陶淵明愛菊花,“東籬”多栽菊花,隱含“花”字。



〈雪〉

雪,雪。

陰凝,寒結。

銀樹花,玉塵屑。

河陰赤異,廣延青別。

寒犬吠空庭,凍狐迷舊穴。

騎驢詩客添思,破虜孤臣堪嚙﹝段熲破羌,割肉嚙雪四十餘日,見《後漢書》。﹞。

飄颻六出天公賜,點綴書牕讀不輟。

〈雪〉詩所押之平水韻為入聲九屑韻,其情況如下:

雪 結 屑 別 穴 嚙 輟 九屑 九屑 九屑 九屑 九屑 九屑 九屑 通月 通月 通月 通月 通月 通月 通月 此詩押入聲九“屑”韻,此韻古通入聲六“月”韻。“嚙”同“囓

“陰凝”指下雪前陰氣凝結之景象。南宋?李呂〈歸自南康寄懷朱使君〉詩曰:

過盡重湖復過山,陰凝忽變雪花團。

詩句言明“陰凝能變雪花”也。“寒結”指嚴寒下天雨結成飄雪。

“銀樹花”指飄雪落於樹上之景,唐?秦韜玉〈奉和春日玩雪〉詩曰:

北闕同雲掩曉霞,東風春雪滿山家。瓊章定少千人和,銀樹先開六出花。

“玉塵屑”指飄雪,其狀似“飄玉塵”。唐?李衢〈都堂試貢士日慶春雪〉詩曰:

錫瑞來豐歲,旌賢入貢辰。輕搖梅共笑,飛褭柳知春。

遶砌封瓊屑,依階噴玉塵。…

“玉塵”與“瓊屑”乃雪之美稱也。

“河陰赤異”可能指“河陰”之地下雪前現紅色,“廣延青別”可能指“廣延”之地下雪前則現青色。

“寒犬吠空庭”指雪天時,庭除闃寂無人,只聞受寒之犬吠聲也,犬因見雪而吠也。南宋?趙蕃〈雪中四詩?其二〉詩曰:

茅簷元未覺,竹瓦偶先知。被冷渾忘寐,窗明得屢窺。

雞鳴因誤早,犬吠極驚疑。…

“犬吠極驚疑”指犬因見雪而驚,驚而吠也。

“凍狐迷舊穴”指雪天時狐之舊穴為雪所遮蔽而不能尋出,故曰“迷”。

唐末?韋莊〈雨霽晚眺﹝庚子年冬大駕幸蜀後作﹞〉詩曰:

入谷路縈紆,巖巔日欲晡。嶺雲寒埽蓋,溪雪凍黏鬚。

臥草跧如兔,聽冰怯似狐。…

狐過冰河時先聽冰,唯恐冰薄也。以上為雪天與狐有關之詩。

“騎驢詩客添思”意指騎驢詩客在雪天時倍多思潮。此處之“思”字乃名詞,讀若“駟”,陰去聲。北宋末?周紫芝〈次韻戴文舉陳季陵見索故稿〉詩曰:

况我龍鍾臨老日,值君三五少年時。擬將衝雪騎驢句,換取看花走馬詩。…

“破虜孤臣堪嚙”之孤臣指段熲。段熲,字紀明,武威郡姑臧縣人,東漢時曾任護羌校尉、平羌大將、太尉、司隸校尉等職。據褚人穫注曰:

段熲破羌,割肉嚙雪四十餘日,見《後漢書》。

《後漢書》記段熲以下之破羌事跡。《後漢書?孝桓帝紀》曰:

秋七月,鮮卑寇雲中。太山賊公孫舉等寇青、兗、徐三州,遣中郎將段熲討,破斬之。

燒當等八種羌叛,寇隴右,護羌校尉段熲追擊於羅亭,破之。

閏月,燒何羌叛,寇張掖,護羌校尉段熲追擊於積石,大破之。

勒姐羌圍允街,段熲擊破之。

護羌校尉段熲擊當煎羌,破之。

護羌校尉段熲擊罕姐羌,破之。

六月,段熲擊當煎羌於湟中,大破之。

永康元年春正月,先零羌寇三輔,中郎將張奐破平之。當煎羌寇武威,護羌校尉段熲追擊於鸞鳥,大破之。西羌悉平。

《後漢書?孝靈帝紀》曰:

使護羌校尉段熲討先零羌。段熲大破先零羌於逢義山。

故段熲乃後漢時之破羌名將。

“飄颻六出天公賜”典出於《全唐詩?卷八百六十七》之唐?無名氏〈東陽夜怪詩?其六〉,此詩有序,事涉神怪,曰:

元和中,彭城秀才成自虛就舉東還,路出東陳驛,風雪夜,投佛寺。暗中有一老病僧。俄復有數人至,以自虛舉子,各述所作詩,喧論達曉,自虛方欲自誇舊製,一無覩矣。及追尋,始知病僧自稱安智高者,是病橐駝。稱前河陰轉運巡官盧倚馬,是驢。稱桃林客輕車將軍朱中正,是牛。敬去文,是狗。奚銳金,是雞。苗介立,是貓。胃藏瓠,是一刺蝟藏瓠下者。

秀才成自虛於一風雪夜投宿佛寺,遇七怪,皆為化為人形之鳥獸。寺中之老病僧名安智高者,是一頭病橐駝。橐駝者,駱駝也。名盧倚馬之人,是一頭驢;名朱中正之人,是一頭牛;名敬去文之人,是一頭狗;名奚銳金之人,是一隻雞;名苗介立之人,是一隻貓;名胃藏瓠之人,是一隻藏瓠下之刺蝟。諸怪皆能詩,各自述其所作之詩,成自虛方欲自誇其舊詩作,諸怪忽然消失無踪。成自虛追查下,方知各怪之原形。

從以上各人之名字可知全為偽託,“自虛”者自我吹噓也,或釋作“子虛烏有”也。僧人者,頭佗也,故為橐駝之怪,取“佗”與“駝”之諧音;“盧倚馬”者顯然為“驢”字,故為驢怪;“朱”之中部為“牛”字,故為牛怪;“敬”字去“文”字加犬旁,是為狗怪;“奚”字加“隹”為雞,故為雞怪;“苗”字與“貓”字有關,故為貓怪;“胃”,諧音“蝟”,故為刺蝟怪。

以下為狗怪敬去文之詠雪詩:

愛此飄颻六出公,輕瓊冷絮舞長空。當時正逐秦丞相,騰躑川原喜北風。

〈東陽夜怪詩?其六〉注文曰:

敬去文詠雪,獻曹州房。去文云:“曹州房難僕呼雪爲公,余以古人呼竹爲君證之。”曹州房莫知所對。

曹州房認為敬去文“呼雪爲公”不妥,雪豈可稱為“公”?雪非人也。敬去文答之曰:古人呼竹爲“君”,故呼雪爲“公”有何不可?曹州房無言以對。

相信此乃詩之作者為釋“呼雪爲公”之預先辯解,恐他人不察也。

“飄颻”,隨風飄動也。“六出公”指雪,“六出”指雪花之六角,因以為雪之別名。

“點綴書牕讀不輟”指雪雖飄於書牕上,但讀書之聲仍不輟也。其意指雪天無影響讀書之心。

以下為《全唐詩?卷八百六十七》之原文:







〈月〉

月,月。

望盈,弦缺。

玉作宮,銀為窟。

畫閣夜吟,征車曉發。

魄滿桂初圓,輪虧兔半沒。

漁舟帆影橫斜,牛背笛聲疏越。

登樓老子興無窮,邀飲深杯拚百罰。

〈月〉詩所押之平水韻為入聲月韻,其情況如下:

月 缺 窟 發 沒 越 罰 六月 九屑 六月 六月 六月 六月 六月 月韻 通月 月韻 月韻 月韻 月韻 月韻 此詩共押二韻:六“月”韻及九“屑”韻,二韻古相通。

十五曰“望”,月圓之時也;“盈”,滿也;故曰“望盈”。彎曲如弓之月曰“弦”,如“上弦”、“下弦”,故弦者,有缺義,故曰“弦缺”。

“玉作宮,銀為窟”指月中有宮,滿月時月窟充滿銀光,故有此比喻。

北宋?陳舜俞〈中秋翫月宴友〉詩曰:

月當澄清間,百倍常光華。…嫦娥瓊肌滑,羞死吳宮娃。

蟾蜍銀窟寒,不穴死水蟆。依稀聞兔搗,髣像見桂花。…

注意上詩之“蟾蜍銀窟寒”句,故“銀窟”,月也。

“畫閣夜吟”則“覺月光寒”。唐?李商隱〈無題〉詩曰: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故“畫閣夜吟”有射月之意。

“征車曉發”時月仍在天也。唐初?李世民〈賜房玄齡〉詩曰:

太液仙舟迥,西園隱上才。未曉征車度,雞鳴關早開。

古人為趕路,行客天未曉已出發,時月未落。故“征車曉發”亦有射月之意。

“魄滿桂初圓”指月圓時是為“魄滿”,而“魄滿”亦令桂樹茂盛也。“輪虧兔半沒”指月缺時搗藥之兔半隱藏。此兩句疑出自唐初?李世民〈遼城望月〉詩:

玄兔月初明,澄輝照遼碣。映雲光暫隱,隔樹花如綴。

魄滿桂枝圓,輪虧鏡彩缺。…

褚人穫將李世民之“魄滿桂枝圓,輪虧鏡彩缺”更改成“魄滿桂初圓,輪虧兔半沒”。

“漁舟帆影橫斜”指漁舟月下滿載漁獲而歸也,其帆影在水上橫斜。

“踈越”一般指弦樂聲之美妙。唐?白居易〈新樂府五弦彈惡鄭之奪雅也〉詩曰:

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廟歌。一彈一唱再三嘆,曲澹節稀聲不多。

融融曳曳召元氣,聽之不覺心平和。…

“踈”同“疏”。後世遂有“朱弦疏越”一詞,泛指弦樂之妙音。

此處之“踈越”指笛聲美妙。“牛背笛聲疏越”指牛背上牧童之笛聲美妙也。

“老子”泛指人也,或指作者本人。“登樓老子興無窮”指登樓賞月之人興緻無窮也;“邀飲”可指“邀月飲”。盛唐?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詩曰: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邀飲深杯拚百罰”之“拚”指不惜也;意指不惜受“百種罰”而為賞月而痛飲也。“罰”多指飲“罰酒”。

以下為《堅瓠集?卷一》原文:

























-1-





刻晝刊印也。

開裂。指發芽也。

難僕,難,此處解作非議。僕,敬去文之自稱。





献花(0)
+1
(本文系瀟湘館11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