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残疾人个案服务:用心守护,助残无碍

 快乐英平 2022-09-17 发布于江苏

文/鄂州社工 周仙【整理摘编:时英平】

一、案例背景

(一)基本资料:

王姐(化名),女,50岁,未婚,低保户,二级肢体残疾。

(二)个案背景资料:

王姐,低保户,患有二级肢体残疾,王姐的母亲现在93岁,王姐出生的时候,因为大脑缺氧,出生后导致肢体二级残疾,也是因为残疾,至今还是未婚,王姐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姐夫,姐夫也生病了,姐姐也是肢体二级残疾,因服务对象身体致残,只有手能活动,长期需要人帮助照料其起居,出门也很不方便,目前只有一个能活动的姐姐常到家中看望和照顾他们,现在姐夫又生病了,更是难上加难,服务对象特别希望能有一辆轮椅,说只要有辆轮椅,自己的手还能活动,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了。

一直以来,服务对象因为残疾,母亲照顾多年,现在母亲年龄也大了,也不能出门,患有老人病。只有姐姐来照顾他们了。通过和服务对象的交谈,了解到服务对象的生活非常困难,生活开销也很大,因为丧失劳动力,紧靠残疾与低保补助维持生活,自己也没有结婚,现在姐夫也生病了,一家人全靠姐姐,心理压力与歉疚一直积在服务对象的身上,感觉她快喘不上气来了,不知道自己该哭还是该笑。

二、分析预估

(一)个人层次:服务对象早年出生大脑缺氧,导致残疾,属二级肢体残疾,不能行走,只有手能活动,长期需要家人照料。

(二)家庭层次:服务对象一直未婚,同母亲生活在一起,没有劳动力,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其本人残疾补助和与母亲两人的低保补助,经济比较困难。

(三)心理层次:服务对象因早年致残,长期需要家人照料,依靠政府低保和残疾补助才能维持生活,经济困难,觉得为什么不幸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一直是母亲的坚持,才给了活下去的勇气,现在母亲年纪也大了,也没有人照顾,内疚的情绪郁于心结。

(四)社交层次:服务对象因身体原因不能外出,社交范围仅限于姐姐家人、社区残疾干部、民政干部的关注,小区同辈群体交流甚少,社会支持网络差。

三、服务计划

(一)目标

1、总目标:

舒缓案主对案母的焦虑情绪,增加其面对生活的信心,和搭建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问题,链接相关资源,缓解家庭照顾压力。

2、具体目标:

(1)帮助服务对象缓解身体长期久坐不能行走,血液流通不畅,为服务对象提供火罐疗法、肩颈推拿和量血压等服务(每月2次);

(2)服务过程中关注服务对象的情绪问题,适时开导,缓解服务对象因为自己残疾、拖累家人的悲观心理;

(3)搭建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服务策略

根据服务对象的问题,社工通过链接社会资源、运用系统理论、增能理论、正常化理论相结合,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辅导服务。

1.培养正确的自我增能概念

新航线社工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构建平等关系,挖掘潜能优势,并以链接资源支持、扩大社会支持网络的方式,在于更多的人接触、互动过程中,培养服务对象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自我概念。

2.链接康复资源

社工通过个案走访,和案主建立信任关系,案主由于长期坐轮椅,容易导致肌肉萎缩,血液不循环等现象,服务对象有康复治疗、二级预防等需求,张社工是专业的康复师,具有肩颈推拿和拔火罐的技术,给服务对象提供了肩颈按摩以及火罐疗法等服务,满足了服务对象不便外出但是也能在家中做康复治疗,二级预防的需求,也可以减轻家人照料的辛苦。

因此,对服务对象开展工作时,社工还注重给服务对象指导一些简单的康复动作,鼓励服务对象自己在家中能够做简单的康复动作,比如擦桌子,打扫卫生,既可以让身体得到锻炼,恢复机能,还可以分担家庭责任,鼓励服务对象用手机跟朋友多聊天,或通过邀请其参加线上的活动,加强其与社区邻里之间的联系沟通,以获得居住地社会网络支持。

3.服务过程中关注服务对象的情绪问题

社工结合增能理论、正常化理论,引导服务对象挖掘自身优势,在家自己做饭照顾自己,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忘记自己是残疾人,提升自己的生活自信心,以改善自己残疾后生活不便造成的压力问题。

鼓励服务对象利用线上平台,让服务对象不断接触新事物,刺激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引导其快乐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从而使其生活正常化,从而改善悲观情绪。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优势,整合利用社会资源

针对服务对象行动不便等困难:新航线社工通过向泽林镇街道残联办申请“阳光家园”残疾人居家托养项目,给服务对象上门做康复治疗。社工通过带领友邻助残志愿者入户探望,了解家庭情况真实性,给服务对象做了居家改造,安装上了马桶,链接到一辆轮椅,给残疾人家中提供了便利,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服务对象看到了希望。

(二)关心关爱服务对象,进行情绪疏导

社工自了解到服务对象家庭情况及其需求进行接案后,经常性电访问候服务对象,关心关爱服务对象,关注服务对象的情绪问题,结合增能理论、正常化理论,引导服务对象挖掘自身优势,利用手机可以自己下单买菜,在家自己做饭照顾自己,提升自己的生活自信心,以改善自己残疾后生活不便造成的压力问题。

(三)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助力服务对象融入社会

在帮助服务对象链接到居家托养项目,缓解出行不便的困难后,鼓励服务对象在线上和居民聊天,结识邻里,相互交流分享生活趣事,避免自己独处时胡思乱想,以转移自己的情绪。

六、结案

(一)社工通过上门给服务对象做肩颈推拿,解决了服务对肩颈酸痛的问题,对服务对象进行火罐疗法,可以帮助服务对象排除体内的湿气,对服务对象进行情绪疏导、增能,帮助搭建社会支持网络,经过一段时间跟进,服务对象已结识不少邻里,人也乐观了很多,对生活有了期盼,悲观情绪有所缓解,社会支持网络也逐渐搭建起来。

(二)鉴于社工跟服务对象制定的服务目标均已实现,而且服务对象没有出现新的需求,与服务对象商谈结案,并提前告知服务对象,处理离别情绪。同时社工留下办公室联系方式,告知他们以后有什么需求可以求助社工,社工会尽其所能帮助她们。

七、专业反思

(一)优点:

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给服务对象提供肩颈按摩,拔火罐等服务,有效缓解服务对象因为不能行走,导致身体肌肉萎缩,气血不流通,和服务对象聊天,转移自己的悲观情绪,有利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

(二)需要完善之处:

社工需要加强其自身的专业性,整合资源,链接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的便利,在与服务对象沟通交流中注意方式,避免引发服务对象悲观情绪,要着重引导服务对象挖掘自身优势,引导服务对象用优势视角看待问题,发掘生活的趣事,感触人生幸事,让其看到生活希望,保持一颗平常心,要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