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吞》小说完本by郑执【txt阅读】

 kuan5826 2022-09-17 发布于安徽

改编自郑执的长篇小说《生吞》。这是一个非常让人难过的故事,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是一方面,更多的是笔者对书中关于沈阳的描写的感同身受。升学的压力,下岗的父母,挣扎的生活。如此种种,让笔者回到了小学,中学,高中。书里的场景一次次出现在笔者眼前,加重了这种痛苦感和现实感。笔者还没有看电视剧,所以无法评价电视剧改编的好与坏。但是无论改编成什么样,也许都是一种胜利,至少对作者本人是吧。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故事(基于小说的情节)。

故事线一:主人公“我”是一个家境一般的学生,拼尽全力考上沈阳的重点中学'育英中学’。与'我”一起考上的还有“我”的发小,警官的女儿,以及中途从“少儿班”退回来的天才少年秦理。几个好朋友经历了共同的少年时光,可“我”为了自己的前途,扭曲了一件在宿舍内看黄碟的事实真相,诬陷黄碟是秦理的,导致秦理被迫退学且学校不用赔偿医药费(秦理在学校被锅里房爆炸的锅炉炸伤,造成了耳朵失聪)。

故事线二:天才少年秦理是震惊国内的连续特大抢劫杀害出租车司机主犯的儿子。从小被受排挤,但是非常聪明。与小学同班同学,一个”不良“少女黄姝生死相许。在黄姝被人强暴且奴役愤然自杀后,呕心沥血,凭一己之力千里追凶,最终与仇人同归于尽。

图片

这个故事为什么震撼

如果单从故事情节来说,它的残酷有人比作《白夜行》。笔者觉得,残酷可以引起我们阅读的兴趣,但是无法达到震撼的程度。这个小说某种程度上揭露了一种青春的”恶”,就是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在无助的时候,做出了一个选择,这个选择会导致一件美好的事情走向毁灭。虽然有千万种理由说服这个选择的正确或者迫不得已,但是心灵的拷问从未停止,折磨人的一生。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负罪感,因为“良知”尚存。与此相呼应的,是促成这个恶的帮凶。社会的偏见,有话语权的人的不作为,以及生存的种种压力带给青少年的恐惧感。因为无数的声音告诉青少年,你如果不怎样,你就会怎样。这里有大人的夸大,有大人的恐吓,或者说对青少年心理的漠视。导致了多少青少年走向了歧途,或者自我了断。

图片

青春只有一次,请善待

书里的“我”是个早熟的孩子,父母下岗,靠着在医大旁边卖茶叶蛋艰难度日。“我”考上了名校“育英中学”,成了全家人的希望。“我”写作突出,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比赛。老师说,如果“我”指认光碟是秦理的,“我”可以被保送至高中,反正秦理早晚也是要退学的。“我”挣扎后做了“最正确”的选择,“我”的青春没有了。我和秦理的好朋友的父亲冯警官,当他临近退休的时候知道了秦理退学的”真相“,心理五味杂陈,但凡当时有一个人的家长站出来为秦理说句话,秦理也不至于后来走上不归路。

可是,他们大人为什么不知道这件事情呢?是孩子对权威的恐惧,对父母的不信任,还是孩子暗示了父母而父母未察觉。可是无论怎样,随着秦理与凶手的同归于尽,所有孩子的青春再也没有光彩了。当人们老了的时候,最怀念的是青春么?如果青春是这个样子的,他们的一生会快乐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