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中医角度看「唇炎」,要把握这5种证型,对症用药!

 浩源中医书馆 2022-09-17 发布于新疆

近来天气比较干燥,不少人都感到唇干舌燥,嘴唇总是起皮。

药店人面对顾客时需要注意,若顾客的嘴唇经常干燥、皲裂,有可能是因为唇炎。

什么是唇炎?

唇炎是指唇部炎症性疾病的总称,其病因复杂多样,气温、过敏、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都会导致唇炎的发生。

一般来说,唇炎急性发作期以红肿疼痛、渗液、糜烂为主要症状,慢性期以唇红缘干燥、结痂、皲裂及反复脱屑为特征。

从中医角度看,唇炎为“唇风”“驴嘴风”,治疗方面强调祛风清热,补血润燥,淡渗利湿的原则。

不同类型的唇炎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均不相同,中医一般将该病分为胃火上蒸型、阴虚内热型、风火相博型、脾胃湿热型和阴虚血燥型。

胃火上蒸型

【主要症状】

见患处红色肿胀,疼痒,口渴,口臭,屎赤便秘,舌质红,苔黄厚,脉洪数。

【用药】

黄连清胃丸:每次10g,1日2次,温开水送服。

阴虚内热型

【主要症状】

见病变迁延,唇肿燥裂,结痂,脱屑,小便赤橙,大便干燥,舌干少津,脉数而实。

【用药】

口炎清冲剂,每袋一次,1日2-3次,开水冲服。

风火相博型

【主要症状】

唇部肿胀潮红,微痒灼热,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滑数。需疏风降火。

【用药】

双解通圣散加减,荡荷6克,桑叶15克,菊花15克,栀子15克,黄芩10克,生石膏20克(先煎),当归10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甘草5克,荆芥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脾胃湿热型

【主要症状】

唇部肿胀稍红,渗液,表面或有褐色痂皮,感疼痛,不思饮食,脘腹闷胀,小便青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溺数。需健脾和胃,除湿清热。

【用药】

清脾除湿饮加减:茯苓15克,猪芩15克,苍术12克,白术15克,黄芩15克,栀子12克,茵陈20克,泽泻15克,竹叶15克,灯心4扎,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

阴虚血燥型

【主要症状】

唇部痂皮,鳞屑,干燥,皲裂,炙热火烧感,唇部润动常作。舌红少苔,脉弦细。需滋阴养血润燥。

【用药】

玉女煎合增液汤加减:生地9克,知母9克,玄参9克,丹皮9克,赤芍9克,麦冬15克,大枣15克,莲子心5克,白茅根15克,连翘15克,生甘草5克,每日1剂煎水服。

联合用药

1、清胃黄连丸+四君子丸

【症状】

患者脾胃湿热,唇部肿胀发红、发热瘙痒,有小水泡及渗液。严重者出现糜烂、渗血、环唇皮肤潮红,常伴咽干口苦、不欲饮、纳差、小便短赤、心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联用理由】

清胃黄连丸整方配伍苦寒清泄甘润,共奏清胃泻火、解毒消肿之功。四君子丸整方甘补兼除湿,健脾益气。主以清胃黄连丸,辅以四君子丸,一方面泻火解毒,另一方面使脾健湿自去。

2、知柏地黄丸+玄麦甘桔颗粒+四物合剂

【症状】

患者津亏血燥,唇部干燥、脱屑,常反复出现痂壳,甚至皲裂、渗血。嘴唇粗糙,皱褶加深,常伴有全身皮肤干燥,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舌质淡红或红,少苔,脉细。

【联用理由】

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玄麦甘桔颗粒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祛痰利咽之效,善治阴虚火旺、虚火上浮所致口鼻干燥、咽喉肿痛等。归地芎芍四物汤补中兼行,补血不滞血,行血不破血。

3、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

【症状】

患者阴血不足、脾湿不运,发病缓慢,唇部肿胀、干燥、灼热疼痛,频频以舌舔。患处脱屑,燥痒或燥裂渗液或渗血,缠绵难愈。如遇寒冷季节加重,患者会口干或舌干粘浊,常伴失眠多梦、腰酸、五心烦热。舌质红,苔白腻,脉细。

【联用理由】

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参苓白术散健脾除湿,可用于治疗阴血不足、脾湿不运型唇炎。

以上内容由药店学堂整理发布,仅供药店人学习,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