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圆形结构探析:两大主轴三条支线,齐头并进,全息圆融

 云语禅心 2022-09-17 发布于河南

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红楼梦》是一部常读常新,给人以非凡艺术享受和启迪的作品。清朝学者黄遵宪宣称:“《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至今第一部好小说,可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灭。”这个评价可谓高到极致了!

今天我们也来谈谈《红楼梦》。谈一个大家好像并不熟知的话题,那就是《红楼梦》的结构。

文章图片1

红楼梦电视剧照

01

《红楼梦》的结构是圆的,包括3条支线与2大主轴

《红楼梦》的结构呈现出一个完美圆形:小说的开头就是结尾,结尾就是开头!

据相关资料显示,《红楼梦》一共写了975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732人,无名无姓的243人。上到皇帝妃嫔、达官贵人,中到大家豪门、宫女太监,下到贩夫走卒、贫苦农民,社会上各色人等曹雪芹基本上都写过了,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如此多的人物,如此多的线索,如此复杂的故事情节,如何“有条不紊”地推进叙事是一个重大课题,也考验作者的创作能力。

文章图片2

红楼梦连环画

《红楼梦》是经过作者长时间修改剪裁的:“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十载”是个整数,可能不到“十载”,也可能是“十几年”,但无论哪一个数字,都表明,写出这样一部巨著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从现在普遍的认识上来看,《红楼梦》前5个章节是整部书之“大纲”,小说里基本上所有故事情节推进的线索,以及大部分重要人物都交代出来了——耗费5个章节才交代出这个故事的轮廓,可见《红楼梦》叙事的复杂性。现在我们就尝试把这个“大纲”分析一下: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实际上是一个神话故事。宝黛钗等原是太虚幻境里的仙子,后来因凡心偶炽,便到滚滚红尘中造历幻缘,以完情债。如何把这个神话放置在现实生活里是一个难题,但作者巧妙地解决了这一点,他让这个神话进入甄士隐的梦中,甄士隐与那块玉有了一面之缘,但是刚要仔细看时,顿时一声霹雳把甄士隐吓醒,但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已忘了大半。又见奶母抱了英莲过来……便伸手接过来……斗她玩耍,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非常自然进入了现实世界。随后贾雨村来访,中秋节邀宴贾雨村,资助贾雨村参加科考,甄士隐家遭遇火灾,万念俱灰,跟随跛足道人出家——小说开了一个非常空灵玄幻而真实的头!

文章图片3

甄士隐

但是到这里,小说的轮廓还不清楚。贾雨村做了大官,因贪腐被贬斥,成了林黛玉的师傅;随后贾敏去世,林黛玉进京依外家,贾雨村亦跟随进京。这样,林黛玉进了大观园,贾雨村谋到了新官职,此时,《红楼梦》3条重要支线已经完成了2条——甄士隐是一条支线,贾雨村是一条支线!

贾家是个大族,人口众多,如何把这些人物准确交代出来又是一个难题。但曹雪芹又巧妙解决了这一点,在第二回中,他让贾雨村和古董商人冷子兴话旧,把贾府的发迹史和现在的人口以及经济状况概括性描述了出来,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随后第三回第四回:贾家收养林黛玉,贾雨村乱判葫芦案,又把概括性描述落实到细节处。而到了第五回,则又与第一回相呼应,以贾宝玉做梦的方式回到太虚幻境,把那些落入红尘的仙子们——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等人——来历和未来命运又概括性交代一番。到这里,《红楼梦》全部人物与故事线索就交代清楚了!

文章图片4

贾府主要人物

万事开头难,后面的则相对容易一些,因为只要按照这个“大纲”自然发展就行了!曹雪芹的笔法实在纵横千里,紧随前5回“大纲”出现的人物竟然是刘姥姥!换言之,《红楼梦》故事的真正开端其实是“刘姥姥”,刘姥姥在第6回就出现,一方面表明故事的紧凑性,另一方面也表明,她其实也是这个“大纲”的一部分,因为刘姥姥如果不“尽快出现”的话,后面很多故事情节将无法推进!而到这里,《红楼梦》的3条重要支线就全部出现了:“甄士隐”联系着太虚幻境与现实世界;贾雨村联系着贾家与宫廷官府;刘姥姥联系着大家豪族与底层社会!

文章图片5

刘姥姥

《红楼梦》的主题并不唯一。有人认为它是一部社会小说,主题是描写一个大家豪族的败落;有人说它是一部爱情小说,主题是描写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对,把第一条作为主题可以,把第二条作为主题也可以。换言之,这两个主题可以算《红楼梦》的两大“主轴”,第一个主轴的代表人物是贾政与贾母,第二个主轴的代表人物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红楼梦》犹如一辆装饰华丽的大车,需要有两匹马才能拉动。另外三条支线则主要依靠这两大“主轴”旋转!于是到这里,真与假、虚与实;宫廷、官府与豪族的利益勾连;贩夫走卒的世界,刘姥姥与柳湘莲等人的侠义豪情;把整个天上人间都连接起来,共同塑造成了宏大的“红楼梦”世界!

文章图片6

戴敦邦所绘红楼梦图

02

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故事处于绝对掌控中,整体完成的可能性很大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逐步达到“胸有成竹”程度的,也就是说,他最终达到了对故事的全部掌控,开始5个章节的大纲,所有人物的命运就已经设计好了。他并非像别的作家一样,遵循事件的发展规律去写,创作者到最后可能无法掌握人物的命运,甚至走向最初设计的反面!

文章图片7

犹如建筑,红楼梦处处体现出设计

这让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红楼梦》到底写完了没有?是写了80章就戛然而止?还是已经全部写完,后面的被人腰斩了?或者说,就算没有写完,后面也有了很多章节,只是后来散失了?

通过脂批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后几十回已经写出了一些原稿,比如脂砚斋不止一次在书中“暗示”:此处少却四五页;茜雪与红玉一大回文字,迷失无稿;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等等。因此,说曹雪芹只写出了前80回这一论断,基本上可以否定!《红楼梦》是基本完工或者全部完工的,后面的章节之所以没了,是被人腰斩或者“散失了”!因为不能否认的是,开篇5个章节指向故事和人物命运的全部归宿,如果没有“成竹在胸”,则绝不可能“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因为只有在全部完工的情况下,才能从“整体上”来“增删”小说的“得失”!

《红楼梦》的开篇就是结局,结局就是开篇。我们读《红楼梦》第一回,就是读它的结尾,读《红楼梦》最后一回,就是读它的开端!《红楼梦》的结构首尾相通,共同构成一个完美的圆形!

文章图片8

它的圆形结构格外引人注目

03

从整体上看来,《红楼梦》“真正”的结局可能是怎样的?

《红楼梦》的续书很多,都在尝试把后面的故事补全,以完成曹雪芹“未竟”的事业。迄今为止“钦定”的续本是高鹗所写。从相关史料来看,高鹗续书无疑是朝廷授意的结果:比如什么“四美钓游鱼”、“兰桂齐芳”、“中乡魁”、“沐皇恩贾家延世泽”等,都背离了曹雪芹的本意。因为我们在开始5个章节已经提前看到贾家的结局,以及众多人物的命运。作为一个高智商的“红迷”,高鹗不会看不到这一点,因此他写成这样,只能解释为是“受了外部势力的干扰”,作为一个文人,他当然无能为力!但不能否认,高鹗的续书还是有很多精彩篇章,比如“黛玉焚稿”,“大观园月夜幽魂”等——令人疑心他看过曹雪芹的原稿!尤其是最后一个章节的“归结红楼梦”,与曹雪芹第一回原稿有所照应,其“存书”的功绩不可磨灭!

文章图片9

高鹗的功与过

那么,如果按照曹雪芹前5个章节的“大纲”,最后比较“准确”的结局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尝试做一下描述:

毫无疑问,最后一个章节还要回归开篇的神话部分。如何从现实世界转到神话世界,就只有靠做梦,而这个做梦的人可能是贾宝玉,也可能是甄士隐,而甄士隐的可能性最大,因为《红楼梦》故事正是他在第一章做梦“引入”的,结尾仍然需要他做梦“引出”。在梦里,他见到了渺渺真人和茫茫大士,两位仙人向警幻仙子交割了石头,此时太虚幻境的仙子们经历过红尘劫难后,都返回太虚幻境,到警幻那里去销号,交割情债。销号完成后,最终还要张挂一个“情榜”。

文章图片10

太虚幻境画意图

这个“情榜”犹如《水浒传》里的“忠义堂石碣受天文”,天罡星36行,地煞星72行,共108单将,卢俊义在梦中归结了《水浒传》!“情榜”也是如此,每一个人物都有一个名号,比如宝玉是“情不情”,黛玉是“情情”,另外可能还有“绝情”、“无情”、“艳情”、“悲情”,等等。情榜张挂完毕后,也就表明绛珠草完成了对神瑛侍者的“还泪”,其他仙子们也完成了各自的“情债”,是一种“大团圆”的局面了!换言之,《红楼梦》的“神话部分”到这里就完成了!

文章图片11

林黛玉与绛珠仙子是二位一体

但是,它的“现实部分”还没有完成。甄士隐在目睹了太虚幻境销号,张挂情榜后,他不可能老是停留在梦中,会再次醒来,这样,他实际上又回到了第一回中,“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又见奶母抱了英莲过来。”(这当然只是我个人的猜测):《红楼梦》的全部故事,很可能只是甄士隐做的一个梦,事实上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没有贾雨村进京赶考,没有林黛玉进京都,没有宝黛钗的三角爱情故事和贾家的败落!由于甄士隐还模模糊糊记得这个梦,百思不得其解,便走到贾雨村那里,请他解梦。贾雨村解了一番,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便说,此地有曹雪芹先生,善于解梦,我们不若去拜访曹先生,请他破解。于是两人拜访曹雪芹,破解了这个梦。

文章图片12

脂砚斋所做批语,解释了红楼梦

后来,空空道人从青埂峰下走过,见这篇《石头记》还刻在上面,空空道人感慨一番,消失在烟雨蒙蒙中……

也就是说,《红楼梦》中无论神话的部分还是现实的部分,都属于甄士隐做的一个梦,没有什么十年几十年的历程,只是发生在很短暂的时间。因为唯有做梦,才能容纳这所有玄幻与现实的部分!

文章图片13

入梦与出梦

04

《红楼梦》的圆形结构,与中华文化的“全息世界观”密不可分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红楼梦》成就了一个高峰。就在于它一方面继承了章回体小说的固有写法,又有大胆的推进和创新。就像鲁迅先生说的:“自从《红楼梦》以来,传统的写法都被打破了。”很多读者都有这种感觉:《红楼梦》很有“现代性”,尤其是它的“全息视角”可以说独步世界!

文章图片14

红楼梦视角与设计独特

所谓的全息视角(姑且这样命名),我个人认为,就是小说里的世界是完成状态、结束状态,而不是一点一点发展而来的。《红楼梦》的故事诚然有一个发展过程,叙事诚然需要一个顺序,但是从整体上看来,只是“完成状态”下的一个“回顾”。“故事”早已完成,“世界”早就“终结”,曹雪芹先生以一种“超脱世界之外”的“全息视角”,重新“增删”了这篇故事!

文章图片15

晴雯撕扇子

全息视角与圆通的结构,与中华文化从古以来的世界观密不可分。有很多西洋哲学家批评中国古代没有思辨哲学,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他们没有明白的一点是,中国古代之所以没有发展出细密的思辨哲学,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极大关系,我们的宇宙观是完成式的、整体式的,照西方人的说法就是“综合的”,而西方人认识世界的方法是“分析的”。“综合的”也就意味着“世界”在中国人眼里已经是完成状态,我们看到的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个“综合体”,而不是分开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我们的“本分”,遵循宇宙运行的规律办事,这也是《易经》的理论。因此,一部《易经》在4000年前一出来,就解决了中国人的全部问题,即便后世出现了百家争鸣,也没有逃出《易经》划定的框架。所以,中国人是“快乐的”,“乐天知命”的!不像西方人那样,柏拉图之后2000多年竟然出现了那么多哲学流派,他们的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就在于他们看到的是“局部”,我们看到的是“整体”!

文章图片16

中国古典文化的全息视角

中国人的“全息宇宙观”,或者说“四维宇宙观”,在《红楼梦》里表现地很突出,因此它的结构是圆的,首尾圆通,从任何一个人物或者线索出发,都能通到故事的结局!这是《红楼梦》极具“现代性”和“未来感”的地方,也是它“先进性”的地方。在西方文学作品里,大约只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博尔赫斯的一部分作品,多少接近了《红楼梦》的境界!

文章图片17

博尔赫斯的圆形图书馆

结语

毕飞宇先生在谈到《红楼梦》高超的艺术性时,有一个精彩论述:“最伟大的小说,这是我个人判断。一部小说从世俗生活出发,琐碎细微,一群小男孩小女孩之间的鸡零狗碎,上升到家国情怀和宇宙人生,这种立体的大构架,我在其它小说里没有读到过。”“大部分小说在地上,小部分腾空,上天的几乎做不到。写一部天上的小说容易,最后能落地也不容易。可以上天可以入地,这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小说,但是我写不出来。只有曹雪芹能做到,我做不到。”

文章图片18

毕飞宇谈小说艺术

我个人认为,毕飞宇先生的这个论述,就是从《红楼梦》的结构方面来说的,由琐碎的世俗小事上升到宏大的家国民族和宇宙人生,然后又从天上回归世俗世界,这正好是一个“全息圆融的架构”!


感谢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