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耐烦”

 阳光大路 2022-09-17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图片

史上儒者或为官儒,或为学儒。有人官做得好,学术上没有创新;有人学问上有创新,而政绩平平。全儒要在学理与术用上都突出,一个人精力有限,都做好必然顾此失彼,难上加难。有人说,史上全儒只有两个半人,一位是孔子,一位是王阳明,那半个即曾国藩。这判断大体合理。孔子理政有些业绩,培养理政者有大业绩,又是儒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带兵平叛剿匪功勋卓著,王氏“心学”影响深远。这两位全儒实至名归,他们把知与行统一得好,是有大成者。

曾国藩为清朝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他组建湘军,攻灭太平天国,从稳定社会的角度看,是正面的,从镇压农民起义的角度看,是负面的。而太平军高层迅速腐败,内讧频发,得了政权也未必比清庭好多少。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各说各话,都有道理,难为全功。他的立言精髓体现在《曾国藩家书》中,行文里有许多体验理性的名言,但没有特别的学术贡献,不能自成一派。此君在学理与术用两方面均有些成就,但都不那么充分与确定,算他半个全儒,说得过去。

曾国藩一生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咸丰在世时承诺,谁夺回南京就封王。曾国藩做到了,但是后咸丰时代的掌权人是慈禧,只给他个侯爵。这就是不祥信号,湘军强大,清庭衰弱,这态势对双方都很凶险。于是,曾国藩主动请准,削减了25000名曾家军,主动后退示弱,让朝廷放下心来,依然敢于重用他。古来就有大隐于朝,中隐于市,小隐于野的说法。曾国藩无疑是大隐者。他的隐忍功夫就是“耐烦”。隐于野者要耐得住寂寞,隐于市者要耐得住诱惑,隐于朝者要耐得住繁杂。做大事的人烦心事多,需要动中求静,进退自如的高端修炼。曾国藩的体会非常真切,再烦也要忍着,当然还要有排解本事,转移压力,不知他有什么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