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和杜甫,谁更胜一筹?

 凯歌csto4h5aaq 2022-09-17 发布于辽宁

#

01

李白和杜甫谁更胜一筹?这是千百年来各位诗人学者都议论纷纷的话题。早在唐代,诗人们就对这个问题展开了唇枪舌战。

有“扬李抑杜”的,如吴融《禅月集序》:“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 独李太白为称首”。

有“扬杜抑李”的,如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诗人以来, 未有如杜子美者”。

也有主张李杜不可简单地比较优劣的,如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 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 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 可笑不自量。”

后来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也说到:“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 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

在严羽的这一论断之后,再经过后几代学者的研究,“李杜原齐驾, 难将伯仲评”这一结论已经深入人心。

但是到了明代,有位才子独辟蹊径,主张分类对比:

李、杜才气格调,古体歌行,大概相埒。李偏工独至者绝句,杜穷变极化者律诗。言体格,则绝句不若律诗之大;论结撰,则律诗倍于绝句之难。然李近体足自名家,杜诸绝殊寡入彀。截长补短,盖亦相当。惟长篇叙事,古今子美。

这位才子还做了一个总结:

唐人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汇。李唯超出一代,故高华莫并,色相难求;杜唯兼总一代,故利钝杂陈,巨细咸畜。

究竟是哪位才子有如此非凡的见识呢?他就是明代著名的学者、文艺评论家胡应麟。上面这两段话都出自他的代表作《诗薮》

02

胡应麟(一五五一~一六〇二),字元瑞,又字明瑞,号少室山人、石羊生,浙江兰溪人。明万历四年(一五七六)举人,后久试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从事著述。著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等。

可能胡应麟这个名字对一般的诗词爱好者来说比较陌生,但是你一定读过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那么这首号称“孤篇压全唐”的诗,和胡应麟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在创作之后近千年的时间里面都默默无闻,各家选本里面都没有起身影,仅仅收录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

图片

正是胡应麟从“茫茫诗海”中发现了这颗明珠,《春江花月夜》才一步步走进大众的视野。

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

胡应麟把《春江花月夜》和同体裁的《白头翁》做比较。《白头翁》中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同样是千古名句,但胡应麟认为《春江花月夜》在《白头翁》之上,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评价。

正是因为胡应麟这双毒辣的眼睛,我们才不会错过这么好的作品。

03

胡应麟的“毒辣”还不止于此。我们很多对诗词的认知,其实都出自于他这本《诗薮》。

杜甫《登高》“七律第一”的封号,就是胡应麟给的:

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发展脉络:

魏承汉后,虽浸尚华靡,而淳朴余风,隐约尚在。步兵(阮籍)优柔冲远,足嗣西京,而浑噩顿殊。记室(左思)豪宕飞扬,欲追子建(曹植),而和平概乏。士衡(陆机)、安仁(潘岳)一变,而俳偶开矣;(谢)灵运、延年(颜延之)再变,而俳偶盛矣;玄晖(谢朓)三变,而俳偶愈工,淳朴愈散,汉道尽矣。

极简唐代七律史:

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意,一变也。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风格大备,又一变也。杜陵(杜甫)雄深浩荡,超忽纵横,又一变也。钱(起)、刘(长卿)稍为流畅,降而中唐,又一变也。大历十才子,中唐体备,又一变也。乐天(白居易)才具泛澜,梦得(刘禹锡)骨力豪劲,在中、晚间自为一格,又一变也。张籍、王建略去葩藻,求取情实,渐入晚唐,又一变也。李商隐、杜牧之填塞故实,皮日休、陆龟蒙驰骛新奇,又一变也。许浑、刘沧角猎俳偶,时作拗体,又一变也。至吴融、韩渥香奁脂粉,杜荀鹤、李山甫委巷丛谈,否道斯极,唐亦以亡矣。

短短两百多字,就把七律的发展历程讲得如此清晰明白,而且读起来酣畅淋漓,纵横潇洒,这也是《诗薮》的一大特色。

04

《诗薮》成书之后,备受历代诗家推崇。

与胡应麟同时期的大文学家王世贞读完后发出感叹:

得足下《诗薮》,则古今谈艺家尽废矣!

明代另一位大文学家胡震亨说:

胡《诗薮》自骚、雅、汉、魏、六朝、三唐、宋、元以迄今代,其体无不程,其人无不骘,其程且骘,亦无弗衷。……吾尝谓近代谈诗,集大成者,无如胡元瑞。

清代词人、学者,《箧中词》作者谭献评价到:

胡元瑞《诗薮》,持议平正,洞见真际,再达一关,通比兴之原矣。

现代学者研究发现,胡应麟之后的众多诗论家,都潜在地在与《诗薮》对话。可以说,《诗薮》几乎奠定了明清以来国人对古典诗歌的整体认知与审美取向。

《诗薮》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更远渡重洋,传至日本,对江户时期的诗坛产生巨大影响,木下顺庵、荻生徂徕、林东溟等名家皆对其推奉有加。日本第一部诗史性质的诗话著作《日本诗史》,正是受《诗薮》启发而诞生的。

05

《诗薮》存世的版本很多,1958年,中华书局据日本贞享三年(1686)重刊明本校补广雅书局本,并排印出版。此后,复旦大学王国安先生以明万历十八年(1590)胡氏少室山房原刊本残卷和朝鲜旧刊本校补中华书局本,又加以专名线,于197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排出版。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此后《诗薮》一直未能再版。

图片

不过,2022年,这部断版了40余年的重要著作,终于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重新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