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疆时空」何元国 中西文明的差异和互鉴:从语言文字到思维方式

 思明居士 2022-09-17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何元国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古希腊经典著作汉译及研究工作,从中西比较的角度研究古希腊史学、政治、法律、经济、体育竞技、伦理思想、哲学等等。

摘 要:当今世界,中华文明与其他几大文明的差异最为明显。文明之间最深刻的差异是思维方式的差异,而语言文字是其载体。西方文明的思维方式是概念思维,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象思维”。两者不是对立关系 ,而是互补关系。理论上,中西方文明可以互鉴;现实上,也有其必要。

关键词:中西文明;互鉴;语言文字;思维方式

文明的定义和分类众说纷纭。就地域而言,亚洲主要有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非洲有北非的伊斯兰文明和撒哈拉以南的本土文明,欧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各有自己的文明。每个大洲又可细分出一些地域文明。我们应该看到,今天的这些文明虽然各具特色,但早已相互影响和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在文明的演进中

中西方差异逐渐显现

从历史上看,四个大河流域(伊拉克等地两河流域、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巴基斯坦和古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和希腊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最为古老。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居住在今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的草原地带的古印欧人向外迁徙,来到伊朗高原、土耳其、古印度、中亚、古希腊、中欧、西欧和意大利等地,逐渐主导了这些地方的历史进程。他们自称“雅利安人”,意思是“高贵的人”或者“统治者”。因为他们驯化了野马,又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设计出战车,于是对其他民族有了军事优势。

公元前8世纪,说印欧语的古希腊人借鉴腓尼基字母创造出希腊字母,这对西方文明影响极大。我们说出来的话 虽然千变万化,但分析起来都是由少数音素构成(句子—语词—音节— 音素)。如能用符号记录这些音素,就能记录所有话语,这些符号就是字母文字。古希腊语有24个音素,故用24个字母表示。这对于动辄需要成百上千符号的象形文字而言,当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率军东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他把以希腊字母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带到了古老的两河流域和古埃及,这些地方的人们逐渐使用统治者的文字,说起了统治者的语言,慢慢地忘记了自己的文明。亚历山大的大军还抵达了中亚和印度河流域。

至此,古老的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文明之间有了某种统一性。唯独中华文明,由于高原、戈壁和沙漠等自然屏障,孤悬于东亚,形成独具特色的文明。因此,在上述的四大文明中,差异最大的还是中西文明。

西方文明中的概念思维是一种

既深刻又片面的思维方式

古希腊文是当今绝大多数西方字母文字的鼻祖。我们知道,古希腊人长于思辨。他们的语言有利于思辨。比如说,无论何种事物,我们都可以列出它的种属性,如苹果是红色的、球状的、有香味的、可以吃的等,这里的“是”将事物与其属性联系起来。如果此属性是本质属性,那就形成一个定义。如“人是理性的动物”。说到“理性”,希腊语叫“logos”,本义是说出来的话。说话要守规则,即不能违反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此规则也叫“逻辑”(译自英语的“logic”)。

我们对一个事物下定义,就得到这个事物的概念。有了概念,可以下判断,进行推理,加上分析和综合,就是概念思维,或者叫逻辑思维。古希腊人最擅长的就是概念思维,这就是狭义的理性。这种理性成了后来西方文明的两大元素之一。

西方文明的另一大元素是希伯来宗教,它包括犹太教和基督教。基督教本是犹太教中的异端,是下层人的宗教。但是,基督教不断吸收希腊哲学思想,不断提升自己,逐渐达到纯粹精神的层次。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有了“理性神”,它是推理出的精神存在,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化从而得到逻辑上的说明。中世纪的神学有大量希腊哲学的成分,形成理性与信仰的奇特结合。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信仰上帝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但在西方人看来,恰恰是符合逻辑的。

2016 年,我曾到牛津大学访学,参加过那里传统的弥撒,也观看了现代式的布道,后者体现了教会的“与时俱进”。人们弹奏现代乐器,唱着歌颂上帝的经文。在现代西方人的心里,理性与信仰既是一对矛盾,也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理性的信仰,是愚昧;没有信仰的理性,没有依归。

然而,这种理性有利有弊。概念思维是用抽象的方法对对象做出规定,能把握到对象的本质属性。这对于科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概念思维越发达,越有利于探求知识。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许多学科,是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概念思维加上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的实验主张,成就了西方近代科学。科学威力巨大,足以让人们顶礼膜拜。一说到科学,就是正确的,毋庸置疑的。

概念思维追求的是规定性,但是规定即否定。比如,人是理性的动物 ;人的本质是自由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等。这些都是先哲们关于人的定义。但是,人的本质具有几乎无穷的丰富性,一旦给人下一个定义,那么人的本质一方面得到深刻的揭示,另一方面却固化了、僵化了。

中世纪和近代早期,受这种思维方式支配的西方曾爆发惨烈的宗教战争,人们为了信仰而杀戮。 19世纪,一些打着科学旗号的理论、学说和主义纷纷出现。达尔文的进化论(应译为“演化论”) 被匆忙运用于社会领域。所谓“优胜劣汰”“弱肉强食”一套“丛林法则”,被公然用在国与国之间,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祸。优生学被纳粹歪曲,成了种族清洗的理论依据。这些固然跟很多因素相关,但它们之所以一时间大行其道,也是因为其理论在逻辑上站得住脚。等到这些理论的矛盾之处被人发现时,人类社会早已付出惨重的代价。20 世纪以来,西方理性主义(所谓现代性)带来越来越多的严重问题,究其根源,仍然与西方人概念思维形式有极大的关系。

中国传统“象思维”

与西方概念思维是互补关系

反观中华文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字有形、有音、有义。从古老的甲骨文到小篆,汉字象形的特征明显,隶书的出现是一大变革,但其象形性并没有被彻底颠覆。以形象化的汉字为载体的中华传统文化走上了与西方迥然不同的道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叫“象思维”(王树人先生提出),其特征是整体性和直观性,以内省和体悟为主要方式,特别重视经验。概念思维在中国古人那里也存在,但远不及西方发达。这对于科学发展是很不利的。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总是处在经验的层次,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中国古人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种种看法,往往流于空疏。这些是我们至今还要好好向西方学习的地方。

“象思维”强调整体各部分的和谐与统一,中国自秦汉以来,能够长期维持大一统的局面,与这种思维方式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信仰问题上,中国人因为讲求实际,思考往往不如西方人那么深。儒教、佛教、道教、法家、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在我们看来,不是非此即彼 的。看起来都信,严格说什么都不信。这有个好处,就是我们一般不会强迫他人改变其信仰,更不会为信仰而去杀戮。

从理论上说,“象思维”与概念思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它所反对的是概念思维带来的僵化。概念思维对于整体的把握,是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中,进行对象化的把握。“象思维” 与此相反,它的把握是不受任何僵化的把握。它让人回到对现象的生动直观认识,从而触发联想,做出创造。它是人类思维最根本的源头活水。西方一些哲学家(如海德格尔等人)独具慧眼,早就从中国传统思维形式中汲取智慧,以克服现代性带来的危机。

文明之间的差异有外在和内在之分,最深刻的差异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文明中的人们如果懂得了对方思维方式的长处,自然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自然会尊重对方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中西文明之间在理论上完全可以互鉴,在现实中也有其必要。

【注】文章原载于《人民论坛》2019年第33期。为方便手机阅读,注释及参考文献从略。


责编:李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