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俞平伯的散文集《人生不过如此》,充满理趣,值得收藏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2-09-17 发布于湖北
原创2022-01-22 07:42·云水心语

俞平伯,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他出身名门,早年以新诗人、散文家享誉文坛,他精研中国古典文学,执教于著名学府,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

俞平伯的散文以轻盈的笔调写景,丝毫不著痕迹,却氤氲一种淡远、轻微而渺茫的意境,虽然写吃茶喝酒、游山乐水之类的琐碎小事,却借月色水景、疏林衰草、淡日小风抒发个人情思。

他的语言精美典雅,讲究语言的声韵、节律,蕴含一种可诵咏的音乐美感。今天读他的散文集《人生不过如此》,甚感有一种人生的顿悟。下面分享读俞平伯的散文集《人生不过如此》,充满理趣,值得收藏。

他在《中年》一文中说:“什么是中年,当遥指青山是我们归路,不免感到轻微的战栗。走得近了,空翠渐减,只见平淡无奇的道路树石,憧憬既已消失,遂坦然长住。”

作者用很朴实无华,似乎又非常平淡的口吻描述中年,把中年比作登山,上去时兴致蓬勃,唯恐山路之长不敌脚步之健,及至走到山顶,四顾空阔,面前有一条下山的路,若论初心,感到何等的颓唐。

细细思来,人生确实如此,孩提和青年时代懵懂无知,幻想驰骋汪洋,纵横四海,等到撞断南墙,发现人已中年,回头看看,很多人会感到落寞和悲伤,感叹人生苦短,岁月悠长,自己的脚步即使已是匆匆不停,却离心中的梦想距离太远。

当下山人与上山客偶然擦肩而过,彼此之间是否能相互理解,又是否能相互劝诫,大多数人只是在山顶略作徘徊就开始下山。

不过作者话锋一转,又变稍显悲哀的谈风为恬淡,开心地说:“眼前的夕阳西下,岂不是正好的韶光,绝妙的诗情画意,又有何叹惋之有!”于是得出结论,人生“不过如此”。

俞平伯的《析爱》一文将爱分为三类:恋爱、仁爱和喜爱,他认为恋爱是一种原始的冲动,如火之蓬腾,如瀑之奔放,如无量精魂之结晶,是生命的高潮。

它的特点是不顾厉害,不析人我。他认为仁爱就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恋近乎忠(直),仁近乎恕(推),恋是凭效果结账,仁是凭存心结账。

爱是热烈而迫切,仁则是较成熟的爱恨。喜爱连在一起,但喜不是爱,只是某人好恶的表现。所以作者总结说:“恋在乎能人我两忘,仁在乎能推己及人,喜则在乎以人徇(顺从)己。”

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爱这个词,其实并没有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从作者对爱的分类来看,我们可以注意自己的爱的分寸,既不可乱来,也不至于不懂,要能做到“恋以自律,仁以待人,喜以及物。”若以恋待人及物就会失去厚道,以喜推人律己就会浅薄,可见各种爱的名分很重要。

稍微阔绰的人家,谁不盼望七子八婿、儿女成行,来做庭前的点缀! 而一般普通人家,却不能如此,他们的观念是养儿防老,不拿子弟做花草,却拿儿子做稻麦。上一个不过是抚摩玩赏的美术品,后一个却是待他养命的实用品。

无论是什么样的爱,有总比没有好,人活一世,就要尽力地去爱人,或者需要被人爱,不然人就如草木,苟且地偷生,无意义地活着。

即使高官厚禄,出则香车美女,入则前呼后拥,可是又有多少真心,更谈不上真爱。倒是普通人家,虽节衣缩食,生活清苦,但却无勾心斗角之烦心,也无选方站队之搅扰。

有爱才有幸福感,心里惦记着别人,生活有奔头,有干劲;生活中有人惦记,自己有份量,有依靠。没有爱的生活是死水一潭,有爱的世界犹如鲜花铺满大地,到处是明媚的阳光,遍地是生机勃勃的气象和光景。

为了爱,我们可以舍生忘死,何况金钱和地位;没有爱,所有的名誉和权势只不过是一时的欢愉,无法长久,禁不住时间长河的冲刷,又如腐朽的危楼,摇摇欲坠,拥有越多,则越是惶惶而不可终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