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的富豪卜式 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 卜式是河南人,以种田养畜为业。 亲死,式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分,独取畜羊百馀,田宅财物尽予弟。 当初,父母去世后,留下一个年少的弟弟,等弟弟长大成人,就与他分了家,自己只要了百余只羊,其余田地、房屋等全都留给弟弟。 式入山牧十馀岁,羊致千馀头,买田宅。 从此卜式入山牧羊,经过十多年,羊繁育到一千多只,买了田地宅舍。 而其弟尽破其业,式辄复分予弟者数矣。 他的弟弟却家业尽破,卜式每每再分给他一些。 是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卜式上书,原输家之半县官助边。 这时候汉朝廷正数次遣将出兵对匈奴作战,卜式上书说,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费用。 天子使使问式:“欲官乎?” 天子派使者问他:“你是想做官吗?” 式曰:“臣少牧,不习仕宦,不原也。” 卜式说:“为臣自幼放牧,不熟习官场的事,不愿做官。” 使问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 使者问:“是家中有冤屈,有话要对天子说?” 式曰:“臣生与人无分争。式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顺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於人!无所欲言也。” 卜式道:“臣生来与人无争,同邑人有贫穷的我就借贷给他,不善良的我就教导他,使他驯良,邻里人都愿听我的话,我怎会受人冤屈!没有要对天子说的话。” 使者曰:“苟如此,子何欲而然?” 使者说:“那么,你捐了这么多家产,究竟为了何事?” 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於边,有财者宜输委,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具其言入以闻。 卜式道:“天子要讨伐匈奴,我认为应该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这样才能灭掉匈奴。”使者把他的话回报了天子。 天子以语丞相弘。 天子又转告公孙弘丞相。 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原陛下勿许。” 公孙弘说:“这不合人情。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天下楷模以扰乱了法纪,原陛下不要再去理会他 。” 於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 于是天子很久没给卜式答复,数年后,打发他离开京城。 式归,复田牧。 卜式回家后,依旧种田放牧。 岁馀,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 过了一年多,正赶上汉军屡次出征,浑邪王等人投降,县官花费很大,仓库空虚。 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第二年,贫民大迁徙,都靠县官供给,县官没有力量全部负担起来。 卜式持钱二十万予河南守,以给徙民。 卜式拿着二十万钱交给河南太守,作为被迁百姓的花费。 河南上富人助贫人者籍,天子见卜式名,识之,曰“是固前而欲输其家半助边”,乃赐式外繇四百人。 河南呈上富人资助贫人的籍账,天子见到上面卜式的名子,尚能记得,说道:“这是前些日子,要献一半家产助边的那个人”,于是赐给卜式免戍边徭役四百人的权力。 式又尽复予县官。 卜式又把它全都交给县官。 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输之助费。 那时富豪人家为了逃税争着隐匿家产,唯有卜式热衷于输资帮助官府。 天子於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天子于是认为卜式的确是位有德长者,才给他显官尊荣以诱导百姓。 初,式不原为郎。 起初,卜式不愿做郎官。 上曰:“吾有羊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天子说:“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请你替我放牧。” 式乃拜为郎,布衣屩而牧羊。 卜式才做了郎官,却是穿着布衣草鞋的放羊郎。 岁馀,羊肥息。 一年多后,羊群肥壮且繁殖了很多。 上过见其羊,善之。 天子路过这里看到羊群,夸奖他一番。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毋令败群。” 卜式道:“不但是羊,治理百姓与这是同一道理:让他们按时起居,不断把凶恶的除掉,不要让他败了群。” 上以式为奇,拜为缑氏令试之,缑氏便之。 天子听了很是惊奇,封他为缑氏令试一试他的本领,果然缑氏百姓反映很好。 迁为成皋令,将漕最。 升任为成皋令,办理漕运的政迹又被评为“最”好。 上以为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 天子认为卜式为人朴实忠厚,封他做了齐王太傅。 南越反,西羌侵边为桀。 南越反叛,西羌侵犯边境以逞凶暴。 齐相卜式上书曰:“臣闻主忧臣辱。南越反,臣原父子与齐习船者往死之。” 齐国相卜式上书说:“为臣曾闻说天子有忧虑,是臣子的耻辱。如今南越反叛,臣父子情愿与从齐国发来的操船兵卒一起战死于南越战场。” 天子下诏曰:“卜式虽躬耕牧,不以为利,有馀辄助县官之用。今天下不幸有急,而式奋原父子死之,虽未战,可谓义形於内。赐爵关内侯,金六十斤,田十顷。” 天子下诏说:“卜式虽然是个耕田放牧人,并不以此求利,每有剩余就帮助县官缓解经费的困难。如今天下不幸有危急的事发生,而卜式奋勇请求父子为此献身,虽没有参加战斗,心中的义念可说是已表现出来了。特尝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黄金六十斤,农田十顷。” 布告天下,天下莫应。 布告天下,但天下没有人响应。 列侯以百数,皆莫求从军击羌、越。 诸侯有上百名,没有一人要求从军与羌、越作战。 ——选自《史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