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旱魃鬼和摸唬子

 心然的原香 2022-09-18 发布于湖北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一、

小时候,孩子们在外疯得流汗,回到家,奶奶就会说,你疯得像个旱魃鬼,小心你妈打你。夏天热,流汗,我们也不好好说流汗,而是说旱魃水流。

很多年里,我几乎忘记了这句方言。今天看一个老人的回忆录,里面写了旱魃鬼,我蓦然记起,偷笑半天。

在我的故乡,旱魃鬼是一个能引起干旱的怪物。

旱魃鬼,相貌狰狞丑陋,两个鼻孔朝天。天一下雨,雨水往它鼻子里灌,他受不了,就祈求上天。天看它难受的样子,动了恻隐之心,停止下雨。

旱魃鬼开心了,田地却干涸了。所以一到干旱的时候,田地龟裂,人们就知道是旱魃鬼出来惹的事,因此到处捉他。捉住了,天就会下雨。

这是一场祈雨的仪式,有意思的是,捉旱魃鬼的时候,要迎狗老爷。

仪式开始了,家家户户门口备好水,旱魃鬼被牵来了,当然是装扮的。他头上戴着无常鬼那样的高帽,两个鼻孔朝天,被铁链锁着,接着是狗老爷出场。把一条狗绑在椅子上,由四个人抬着,狗戴着眼镜,两边有衙役,外加红笔师爷和黑笔师爷。

这条狗虽然有四人抬着,但它不知道人们所为何来,受了惊吓,并不舒服,不时地挣扎、狂吠,逗得人们哈哈大笑。狗老爷后面有狗太太,是一个小孩子装扮。再后面跟着一群凑热闹的人,当这个队伍走来时,两旁的人不停地向旱魃鬼泼水。被泼了水的旱魃鬼,全身是湿的。    

到此,我明白了,故乡人为什么把疯得流汗的孩子叫着旱魃鬼,也或者旱魃水流。    

任何语言,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多么有意思的传说啊!

现在的故乡,再旱的天,也不会捉旱魃鬼。老人们,还是会把旱魃鬼这个词放在嘴边。

二、

在我的故乡,孩子不听话,大人就会说,小心摸唬子来了。也是奇,孩子一听这话,马上不哭,面露惊怖。    

我也是这样被吓大的,且隐隐知道,摸唬子,是偷孩子的人。也一直以为,摸唬子,就是这三个字。后来,当儿子哭闹时,我也会说,摸唬子来了。儿子瞪着眼睛问我,摸唬子是什么,我就告诉他,专门拐孩子。    

近来读鲁迅先生的文字,有一段话,让我又惊又喜。原来,摸唬子,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民间故事。原来,摸唬子应该这样写:麻胡子。他们一伙人偷孩子,是为了煮着吃。    

传说,隋炀帝下诏开汴渠,任命麻叔谋为开河督都户。麻赶到鹿邑上任后,生病了,医生说吃蒸熟的羊肉可治病,一些想谋取利益的人纷纷敬献羔羊。    

宁陵县有个叫陶榔儿的,家里的祖坟正好在河道处,怕被挖掘,想去巴结麻叔谋。此人残暴,偷了一个四岁的小儿,砍掉手脚,蒸熟后献给麻叔谋。麻吃着这肉,觉得比羊肉好,给了重赏。其他人知道后,也去偷小孩来换取赏赐。一时间,到处是母亲的哭声,到处人心惶惶。

如此残忍的事情,当然会有人告发。隋炀帝知道后,派大将来护儿前来捉拿麻叔谋,以“食人之子、受人之金、遣贼盗宝、擅易河道”之罪被腰斩。

麻叔谋是胡人。

慢慢的,麻胡子的故事成了鹿邑、宁陵一带吓唬孩子的手段。孩子不听话,大人就会说:别哭,麻胡子来了。再后来,传遍全国。

一代一代,还在流传。

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图》这篇散文里引用这个故事,是对糟粕文学的一种鄙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真假的残暴故事,居然这样一代一代地残害着孩子的心灵。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无法考证。但历史上的隋炀帝时代,大兴土木,迎万国来朝。举国征兵,惹民不聊生。《隋书》里记载:“六军不息,百役繁兴,行者不归,居者失业,人饥相食,邑落为墟。”暴力治国,确实有人吃人的事情发生。

当然,先生引用这个故事,还有别的意思。当时,有一股反对白话文的势力,鲁迅先生觉得可恨。他把麻胡子的传说和妨害白话者的流毒搅在一起写,表明对于社会的危害性。

今天,终于弄清了摸唬子的意思。所以,人要读书。读书可以解惑,可以怡情。

陈艳萍,笔名心然,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由写作者,出版了散文集《故乡的女儿》,有个人自媒体公众号《心然的原香》。一味写文章,也需谋生计。朋友们,需要写文章,需要写文案,需要写传记,需要心理咨询,需要购买《故乡的女儿》,可联系我。有合适的事情,可邀我合作。有很多文字,想要出版,愿意帮忙的朋友,请联系我。谢谢。电话:17762570121。微信号:心然,15818820884。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非常适合孩子阅读。既在孩子心里根植乡愁,也可作为写作文的素材。

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谈家常式的行文风格,说故乡的风俗、风景、风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实也没有分开,每一篇描写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写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须的,旋流在我的每一个文字里。

谁不念儿时?谁不忆故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