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风泊客一席谈:五言古诗·长歌续短歌·李贺

 古风泊客 2022-09-18 发布于江苏

长歌续短歌》   [中唐·李贺·五古】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凄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裴回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长歌续短歌》,长歌续短歌:题目从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化出。本诗写于李贺考进士受到排挤打压之后。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写长歌把我的衣襟磨破,吟短诗使我的白发脱落。

长歌二句:互文的修辞手法,长歌短歌,唱破衣襟,吟断白发。首联把诗人的愁苦焦虑之感溢于言表。无论是写长歌还是作短诗,诗人心中只有的是郁苦。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谒见秦王没有机缘,日夜焦虑我心中烦热。
秦王:指唐宪宗。宪宗当时在秦地,所以称为秦王。旦夕:日日夜夜。内热:内心急躁而炽热。
为什么诗人这么焦虑愁苦呢?
因为诗人没有办法像汉代的主父偃和唐太宗时代的马周(典故见第七百五十三首《致酒行》)有机缘巧合被推荐到帝王的身边,从而能得到赏识,一展胸中政治抱负。而诗人自己更是被杜绝了科举进士为仕的道路。作为唐代帝王家族的旁支,这岂不是令诗人最为焦虑烦恼的事情吗?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喝口壶中酒,聊以解渴,拔把垅头谷,暂充饥饿。

陇头:田间地头。

此联说的不是地头的农民,而是描写的是诗人自己。诗人初心不改,如饥似渴地思念着唐宪宗,盼望着能被他赏识。而诗人号称帝王之家族,其实已经落魄到无有衣食的地步了。也因此,其“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心中更是炙热!

凄凄四月阑,千里一时绿。四月将尽,千里大地一片绿色,自己却贫困潦倒,不由人感到凄凉难过。

初夏时候,真是千里大地一片绿色,生机勃勃的时候。可是诗人却感到的是困顿潦倒,凄惨无比。

为何,万物生机勃勃,而诗人自己却穷困潦倒;更要命的是,在此生机勃勃的初夏,对于诗人来说,却正是衣食青黄不接的时候啊!从地里拔粟充饥。于是,诗人看到初夏万物茂盛,只有更加自感凄凉。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夜幕中峰峦起伏重叠,明亮的月光却只向谷底照射。

离离:重叠、罗列的样子。明月:比喻唐宪宗。

夜幕下的山峰是多么的重重叠叠,而月光(只)照耀在落石沟底下,(不及他处)

此联是诗人心中愤懑的比喻句。比喻唐宪宗被当朝奸臣所阻隔蒙蔽,使像诗人这样有才能的人受不到半点君恩(月亮照耀),就别说被帝王赏识,连自己科举进士之路都被堵塞,何况其他?

裴回沿石寻,照出高峰外。我来来回回沿着石崖寻觅,可它又在高峰之外不可捉摸。
裴回:即“徘徊”,彷徨不进貌。
“我”(于是)顺着石沟(想去)寻找(一些月亮的光芒)。(谁知)月亮光它又照向了高峰之外。
又是一句比喻。
指诗人想尽办法、不折不挠,想蒙君恩,能够出仕为官,施展才华。可是,到头来一无是处,毫无办法,只能蹉跎岁月,一事无成。
岂不令人痛苦不堪?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自己终不得与其共事,歌成而头发早已变白。
之:代词,代指唐宪宗。鬓先改:鬓发已经变白。
(“我”啊,无论如何都)不得与其共事(施展自己的抱负),(等到“我”把这)长歌写完,短歌作完,可耐“我”自己的鬓发早已改了(白色)。

诗人认为自己一是帝王的旁支后代(李贺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二是才华横溢,所以说自己能“与之游”,可是却终“不得”。

长歌也好,短歌也罢,都是诗人痛苦与悲哀的呐喊啊!

长歌续短歌是唐朝著名诗人李贺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长歌续短歌》这首诗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寻求仕进的要求,抒发了诗人郁愤难平的情怀,同时也抨击了朝廷堵塞贤能进士之路的弊病。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