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票打新,小白究竟能不能赚钱?

 陈才源 2022-09-18 发布于北京

 最后一点写的是关于股票打新:


写完之后觉得自己还是应该要敢于折腾,在A股可转债和新股都中过签了,港股和美股,该试还是要试试嘛。

在一番探索和折腾之后,先抛结论:

1、打新红利正在快速消失,作为小散的福利在可遇见的未来会越来越稀薄

2、在大陆生活的普通人,炒股心思还得放在A股上,挣钱心思得放在工作上

港股打新的念头,主要还是来自公众号、知乎等各种宣讲港股打新好处的大V,看得多了,就想要实操一下。

常见的观点是,相比A股打新,港股打新有这么几点优势:

1、中签率高,相比A股动辄万分之四的概率确实高出很多

2、门槛低,不需要像A股一样得持有多少市值才能有相应的额度

3、统计意义上收益率高,本金不高一年收益15%~30%不等

看上去是不是很诱人?

心动就对了,想要人从口袋里摸出真金白银,脑子不热掏得出来吗?

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PPT画得好看,一落地全是零蛋。

港股和美股打新属于境外投资,手续流程上相比A股肯定是要繁琐不少,主要步骤如下:

券商开户->入金(把钱到进券商的账户里)->新股申购->出金(不想玩了把钱从券商转出来)

券商开户没什么门槛,随便选一家头部券商就行,第一件麻烦的事是入金。

像我们在国内生活的普通人,很难会有一张香港或者美国银行卡,国内普通银行转账汇款打进券商账户,有手续费和电讯费,这个是你转账的银行收取的。

这还不算完,你汇款打进券商账户里只能是美金或者港币,所以这笔钱会在中转行进行兑换,换成了港币或者美金才能出现在你的券商账户里,当然中转行也会收一笔手续费。

以一笔2w人民币的汇款为例,国内银行的手续费加电讯费大约是200出头,中转行的手续费是400左右,也就是说,光是入金到券商账户里,你就花出去了3%的摩擦成本(要知道国内三年定期存款利率也才3%左右)。

券商账户里有钱了,开始申购打新。

先说美股打新吧,我入金后刚好碰上小鹏汽车上市,因为美股不能融资打新,资金有限只申购了200股,结果一股都没有中,收益为0。

美股申购券商是要收申购费的,一笔是6.5美元,即使没有中也要收;如果中了5股要卖出,每笔交易至少是3美元。

举个例子,你账户里一共有3000美金,新股15美元一股,你申购200股,运气好中了5股,开盘后新股涨了20%你卖出,你的收益是15*20%*5-6.5-3=5.5美元,折腾了这么半天,赚了不到40块钱。

如果平均一个月赚一次,一年12次,也就500来块,还不够手续费的,更不用说资金的沉默成本,20000块一年5个点也有1000收益呢。

再来说港股,港股申购都是要融资的,所以每次打新的成本是100港币的申购费+融资费用(融资金额*天数*日利率),中签的话有1%的交易费用,卖出是15.5港币+0.14%*交易额。

依旧举个例子,你账户里是20000港币,农夫山泉的发行价是20港币,你用了10倍杠杠融资,融资利率3%,申购10000股,中了100股,从申购到上市一共十天,开盘后新股涨了30%你卖出,你的收益是20*30%*100=600港币

你的成本:

1、申购费100港币,中签交易费用是:1% * 20 * 100 = 20

2、融资费用:180000 * 3% * 10/360 = 150

3、卖出费用:15.5 + 0.14% * 20 * 100 = 18.3

所以这次打新的净收益是600-120-150-18.3=311.7 港币,看上去还不错,那是因为中签了,而且新股没有破发(2019年港股新股破发率52%,中签不代表赚钱);如果没有中签,申购费和融资费用是不退你的哦,一次就是250块。

如果我们算一个月净收益为200港币,一年是2400港币,以20000港币的本金算收益率是12%,但这是不算入金出金但摩擦成本的,一来一去就光摩擦了,白干。

而且还有个老大难的问题,就是出金。入金的时候相对容易一些,出点手续费,汇款的时候说自己是去旅游,通过率也挺高的;但出金是没有理由从券商提出到国内银行卡的,此时你必须要有境外银行卡才行。

所以你看吧,来来去去这么麻烦,收益率好像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高,急需用钱的时候券商上的钱不一定能及时有渠道取出来,为啥大V们还都反复推荐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还不是因为有人头费可以收呗,从大V渠道新增一个用户,如果入金超过20000人民币,佣金就有500,多注册几个,比写软文划算多了。

如果你富有实践精神,又有闲钱,倒可以折腾折腾;如果自己兴趣本不在此,就买买基金买买理财就行了,多花精力在自己的主业上,多多投资自己。

:)

最近文章
来自面试官的群面分享
从三亚休假回来,有一些攻略和感触分享给你
对新人投资理财的一点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