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多少二十岁能预料到自己三十岁的人生?

 陈才源 2022-09-18 发布于北京
今日阳光明媚,丝毫不见周五大雪痕迹,重回暖春感觉。

晚上去大曹家里吃火锅,庆祝明天三十岁的生日。

终于,喊了这么些年“都快三十的人了”,终于真正三十岁。

俗话说,三十而立,大曹前年买了房,去年换了工作,办完婚礼,一切就绪。

人生的下一阶段,仿佛就在今夜开启。

回想八年前,我和大曹还有小威瘫坐在大礼堂的台阶上,冷风微醺,流星划过,记忆也随之封存。

连小威在几天前都晒出了结婚证,本来大家一直都会认为他会是最晚结婚的那个,所以说啊,人生难预料。

也是多亏用文章持续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碎片,拼凑出来的记忆之路才不会随意被时光磨去。

去年底小光成功当上了爸爸,孩子很可爱~ 上次写他的时候还是四年前给他过二十五岁生日:

昨天是小光的生日,二十五岁。

按照联合国的定义,他正式迈向了中年的第一步。作为我们几个中第一个到二十五的人,我们决定将这顿颇具纪念意义的庆生饭放在家里,于是大家各自跨过大半个北京,来到奇奇刚搬的新住处。

陈才源,公众号:陈才源逐渐到来的中年危机
四年时间,不长不短,但很多事情和之前的预期已截然不同。

奇奇妹子今年夏天毕业,去了银行,年底就能下户口,按照他们之前的规划,本来打算户口一下来就买房的,但按照现在的情况,两个人再存三年钱也只能凑一个50平小房子的首付,还是以目前的房价来算。所以对他们来说,北京能待多久是个未知数,如果三年后手里的积蓄加上股票,还不足以让他们在北京安稳地生活,就打算回南京了。

奇奇他们在北京买了新房,最近还在搞装修的事,估计五、六月就能搬进去。

这都是四年前想不到的事情,当时这么悲观是因为过去十年北京房价涨得太快,在人们心里都默认为真理了,总是担心收入的涨幅跟不上房价的涨幅。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在于一个思维误区。我们总想着拿未来的收入去购买当下的房子,可真实情况是,买房花费上涨的速度远比收入增加的速度快多了。按照奇奇签offer时的房价,等着妹子研究生毕业后两三年结婚生子时,他们是能够住在一套属于自己三口之家的房子里;可奈何2015和2016的两轮房价暴涨,2017北京首付比例也从他毕业时的20%提高到了35%,整整增加了50%。

而实际上持续五年的房住不炒,再叠加互联网最后一轮扩张期的薪资涨幅预期,优势的天平很快又回到打工人的这一边。

一直到去年,互联网打工人们还是很乐观的,或者说是难得的机会窗口。
一方面房价持续分化,刚需上车的门槛并未明显提升;另一方面,各互联网大厂校招生起薪不断攀升,老打工人虽然工资被倒挂,但多跳槽也能跟上趋势水涨船高。

再加上从疫情开始接近两年的科技股牛市,股票的涨幅进一步放大了整体收入的增长。

于是个人积累的财富与首付门槛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再加上“六个钱包”和对未来收入的乐观预期,大家纷纷上车。

但最近一年,局势又起了波澜。

随着国家对互联网监管愈加严格,某些领域重拳出击,行业模式结构剧变,很多公司没了、股票大跌、裁员泛滥。

北京还好,因为房贷政策的限制,贷款一般不超过50%,且要求月供不超过月收入的一半,压力没那么大。

但听说像杭州这些上杠杆更容易的地方,随着阿里股价从300跌到70,断供的房子也越来越多。

人口不增长了、疫情三年看不到头、乌克兰战争还在继续……没有一个是当初躺在星空下的三个准毕业大学生能想到的。

如果刚毕业的年轻人,一出校门就是这样的时间,还会不会像当初的自己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呢?

听说今年四百多万人考研,其中三百多万得落榜;今年国考人数也会超过二百万,而且因为经济和疫情影响,公务员的收入也在降低。

总说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了乐观,因为时间站在自己这边。

希望这次也还是一样吧。

:)

最近文章:
不能对抗的抑郁情绪
一个人的一周
抓住确定性的安定,放过不确定的忧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