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塑硬汉精神,或许是对九一八最好的纪念

 peixunshi 2022-09-18 发布于湖南


不知不觉,又到了9月18日,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个日子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一个国家的耻辱日子。

在历史上的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开启了全面侵华的战端,把中华民族彻底推向了深渊。

从这一天开始,无数的中国人,家破人亡。无数的战士、平民流血牺牲。无数的国宝被毁灭,无数的灾难降临在中国人的头上。

在这一天开始,中华大地上,再也没有片刻安宁。广阔的国土,随时面临着飞机的轰炸。曾经平静的学校,再也找不到安静的读书场所。无数的婴孩儿童,一瞬之间,就成为孤儿。。。。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日本帝国主义强行带给中华民族的灾难:儿童流离失所,经济建设灰飞烟灭。。。。。。。。。。。

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到当年的灾难,及现实的残酷。

我们只能通过阅读当年的书籍、报纸、以及史料、幸存人留下的回忆、博物馆的史实资料等等,来感受、体会当年的人,究竟有多少的苦难。

不可否认,全国各大城市,照样会鸣响防空警报。

除了靠防空警报,或许,重新塑造国民的硬汉精神,才是对当年的苦难最好的纪念。

我们的国民,曾经反思过:为什么泱泱中华,居然被小小的日本,荼毒了那么多年;

我们的国民,曾经无奈过,按照当年东三省的军队及装备来看,当年的东三省,实力并非比日本差的太远太远,如果真正强硬的起来的话,不是传说中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话,或许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会快的多。或许中华民族面临的苦难会少很多。

讲到硬汉精神,其实是源于我看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写的《老人与海》得到的启发。

我们的国民,不缺先进知识。

也不缺先进武器。

曾经流行过崇洋媚外,也曾经在抗战中,汉奸多如牛毛。

我在想,假如海明威能够在918事件之前,写下这部作品的话,或许中国的抗日历史会改写。

尽管《老人与海》这部作品,已经发行了差不多70来年了,今天读来,依旧无比的震撼,无比的感慨。这部作品,无愧于获得诺贝尔奖的荣誉。

《老人与海》篇幅并不长,内容也很简单,就是讲述老人孤身一人到远洋捕捞大鱼,最终成功返航的故事。

这个捕鱼老人,按照书中描述,留给读者的是震撼的想象和感染。

比如他的精神:

具备完美的坚忍、担当、仁爱。塑造了相当大的硬汉精神。

这种感染,在于老人职业责任感异常强烈,比如年老体弱时,依旧以捕大鱼为目标。

最震撼的,却是老人: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

想象一下,假如中华民族没有走过无数的弯路,没有丢失掉那种硬汉精神,在日本全面侵华时,绝不后退,投降一人的话,日本还敢在中华民族面前指手画脚,无比嘚瑟吗?

老人的这种精神,其实也充分的表现在面对艰难困苦时所展示的坚定的精神力量。

老人的硬汉精神,对于今天依旧充满意义。

我们去纪念918,我们去反思918,却也必须要突破当年的困境和局限,让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变得真正强大起来。

或许,重塑硬汉精神,是对九一八最好的纪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