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用了多少活血化瘀的食材 2022-07-31 06:29:32

 user580 2022-09-18 发布于广东
2022-07-31 06:29:32
标签: 活血化瘀 中医治人 食材 红花桃仁 健康
小桥流水

       中西医的最大区别,莫过于一个治人,一个治病。这个区别,决定了中西医对生活的态度。中医认为,生活方式决定健康程度。西医认为,生活方式不一定能决定健康程度。这种差别,也决定了治病原则。中医主张内视,身体的内部条件是健康问题的关键。西医强调外部因素的影响,以杀死病毒病菌为目的。这样,中西医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中医的健康理念趋向于主动,而西医的健康理念趋向于被动。于是,中医站在源头控制疾病的发生,之所谓治未病;西医站在尾端守候着,不管什么疾病都敢治。其结果,可想而知了。

       我的养生全部依据着中医的理念,着眼于生活方式,着力于治未病。由于我养生起步比较晚,退休前后才开始,所以带来两大问题:一大问题是西医的问题,我确实被诊断出许多病。已经形成的病,如何治未病呢?另一大问题是中医的问题,如何预防今后不再生病?未病先治,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了解决养生的两大问题,我发明了加味奶咖。加味奶咖着重于解决三大问题:第一大问题是健脾开胃;第二大问题是活血化瘀;第三大问题是舒筋通络。我认为,解决了加味奶咖的三大问题,也就能解决养生的二大问题。加味奶咖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应该是解决养生二大问题的前提。为了解决养生的二大问题,我用了十七年的时间解决了加味奶咖的三大问题。怎么才能解决加味奶咖的三大问题呢?我认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开始养生时必须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情况。这样可能有三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便于归类,确定自己有那些健康问题。第二个好处是在选择食材时可以有针对性。第三个好处是为以后身体的变化确定一个基数。养生不是治病,应该充满着变化,把握这种变化,是养生的必要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你必须学习一些中医知识,把无意识的岐黄之道变成有意识地中医养生。一般来说,需要看三本书:第一本是《黄帝内经》;第二本是《伤寒杂病论》;第三本是《本草纲目》。我是建议你看,至少是需要的时候必须看,看到大致了解也就可以了。因为你不是行医,而是养生,只要能解决自己养生中的一些问题就行了。为什么要看这三本书呢?那是为了避免离经叛道的养生。可以这么说,基本了解了这三本书,指导下的养生才有可能成为正宗。

       第三个条件是在实践中不断改善加味奶咖的配方。这涉及到品种和数量这两个问题。只要有利于养生的,品种当然越多越好。这可能和人体的复杂性有关。没有哪一种食材可以包治百病,每一种食材只是从某一个方面有利于某个脏器得到改善。所以,养生的食材必须五花八门,多多益善。那么多的食材如何配置,关键是控制量。一般来说,食物可以多一些,药物必须少一些。品种多,单一的数量少,才能配置出适合早餐的量。我现在变成了能喝的两杯,喝下去很舒服。

       这三个条件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是配置好加味奶咖的基本功。试想一下,什么也不懂的人能配制出适合自己养生的加味奶咖吗?我觉得没有这样的可能。这就是十七年来,我的养生方法基本上是我在特立独行。即使有人跟着我养生,配置出来的加味奶咖也是自以为是罢了。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加味奶咖的针对性不那么明显了。比如活血化瘀。在我的加味奶咖中,从不同角度配置的食材越来越丰富。最初是红花桃仁,后来是添加了山楂黄精,再是桂枝茯苓散,丹参,白果和红曲米。这样,活血化瘀的食材不下十种。有人会问,一样是活血化瘀,为什么要用这么多食材?我可能说不明白,但我第六感觉告诉我,每一种食材的活血化瘀的方向不同,单一使用可能有效果,但效果不大,只有综合起来用才能收到全面的效果。这不是科学的结论,而是我亲身经历的结果。我一直相信,气滞血瘀会产生许多许多的病,如果用西医的病名来统计,至少涉及几十种。同样,活血化瘀可以同时治愈许多许多的病,至少我说不过来。这就是中医治人的好处。西医治病治不好,中医治人,不用治病病就自己好了。

       我为什么用那么多的活血化瘀的食材,就是为了治人。过去的病,并非一日之寒,没有药材的帮助很难治愈;今后的病,不再滋生需要食材的帮忙,食疗是养生的必由之路。其实,药食两用,只要在量上控制得当,加味奶咖绝对是养生的不二选择。每天有那么多的食材帮助我调理身体,我的身体能不好吗?有一个外国科学家说,新陈代谢的旺盛才是健康长寿的根基。新陈代谢的旺盛,无非是两端:一端是吃得下,这是营养的来源,细胞更替的源泉;另一端是走得动,这是消耗的必须,把吸收的营养消耗掉。这两端的平衡,就是新陈代谢的平衡。平衡的新陈代谢,才是健康和长寿的前提。加味奶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保证这种平衡,让我吃得下,让我走得动,让我继续保持年轻。

       呵呵!我用了那么多食材很有用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