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痞满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各种药方 2022-09-18 发布于福建

  【证治方药】

  (一)热邪内结

  1,临床表现:心下痞,胸膈满闷,局部有灼热不适感,食后加重,按之软而不痛,反酸嘈杂,心烦口渴,时有干呕,大便干。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弦带数。

  2,病因病机:外感误治,胃气受损,热邪乘虚内陷,与无形之气结于心下。胃气壅滞,气机不畅。

  3,治法:泄热除痞。

  4,方剂: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制大黄3~5g,黄连3~5g,黄芩10g。开水冲渍约10分钟,取汁200m1分服。

  方义: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苦寒泄热,药轻而用开水冲渍,取其气薄之性,以泄中焦胃热,除痞泄满。杂病胃热,兼有痰、湿者均可用之。

  加减:兼痰热、湿热者,加杏仁、枳壳、厚朴,以菁,辛、寒除痞泄满,为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法。干呕恶心者,加竹茹、旋覆花降逆和胃;兼腹胀者加枳实、厚朴理气除满;兼胸膈满闷者,加积壳、桔梗宽胸理气。

  5,变通法:痰、热、气互郁心下,痞满倒饱,暖气嘈杂,吞酸吐酸者,可用橘半枳术丸(《医学入门》)加黄苓、黄连。前方即陈皮、半夏、白术、枳实四味,加芩、连后,泄热、化痰、理气、除痞。

  (二)肝气郁滞

  1,临床表现:心下痞满。胸闷胁胀,嗳气或矢气则舒,常因情志变化而加重,时作叹息,或情绪忧郁,或易于激动。舌苔薄,脉弦。

  2,病因病机:七情不和,肝气郁结,胃不和降故痞满引及胁胀胸满,而因情志变化而诱发。

  3,治法:疏肝和胃。理气除痞。

  4,方剂;四逆散(《伤寒论》)合越鞠丸(《丹溪心法》)加减。

  药物:柴胡10g,枳实10g,白芍10g,甘草5g,香附10g,苍术10g,川芎5g,神曲10g,山栀5g。

  方义:柴胡、枳实、白芍、甘草为四逆散,疏肝理气;香附、苍术、川芎、神曲、山栀为越鞠丸,治气、血、痰、湿、食、火六郁。

  加减:气滞甚者,加苏梗、陈皮理气;兼痰湿者,加半夏、厚朴化痰;火郁吞酸口苦者,加左金丸、龙胆草清热;蒹腹胀便秘者。加槟榔、乌药除满。若有寒者,去川芎、山栀,加丁香、肉桂温中。

  5,变通法:脘痞腹胀,肠胃气滞为主者,可用香苏散(《局方》)合四磨饮子(《济生方》)降逆除满,即香附、苏梗、陈皮、乌药、槟榔、沉香,脾虚加党参。若肝郁脾虚为主者,则用逍遥敬(《局方》)加减,疏肝健脾。

  (三)饮食积滞

  l,临床表现:心下痞满,胸闷腹胀,食欲不振,暖腐吞酸,恶心呕吐,食后加甚,吐出反舒,大便秘结而便下臭秽不爽。舌苔厚腻而浊,脉滑。

  2,病因病机:饮食不节,食积胃脘,气机不畅,胃气不降而痞满、呕恶、嗳腐等。

  3,治法:消食导滞,和胃除痞。

  4、方剂:保和丸(《丹溪心法》)合平胃散(《局方》)加减。

  药物:神曲10g,山楂10g,莱菔子10g,法半夏10g,陈皮10g,苍术10g,厚朴5~10g,茯苓10~15g,甘草5g。

  方义:神曲、山楂、菜菔子消食导滞,半夏、陈皮和胃降逆,苍术、厚朴除满化湿,茯苓、甘草健脾。

  加减:食积重,痞满胀痛者,加枳实、木香以理气;大便秘结不爽者,加大黄、槟榔以导滞;食积化热者,加黄连、连翘泄热;脾虚者,加白术健脾。

  5,变通法:气壅湿聚,痰食互结。寒热错杂,脾胃不和,心下痞满而有脾虚食积者,可用枳寞消痞丸(《兰室秘藏》)加减。即半夏、干姜、黄连,枳实、厚朴、白术、茯苓、麦芽等(方中原有人参,可酌情选用),辛开苦降,和胃除痞。

  (四)痰湿中阻

  1,临床表现:心下痞满,胸闷脘痞,恶心欲吐,吐出稀涎,身重倦怠,头目眩晕,或咯痰不爽,或痰多色白。舌苔白腻而滑,脉滑。

  2,病因病机:脾胃不和,痰湿内生,气机不畅,胃气不降。

  3,治法:燥湿化痰,和胃除痞。

  4,方剂:平陈汤(《症因脉治》)合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姜半夏10g,陈皮5g,茯莓15g,厚朴5g,苍术10g,苏梗10g。生姜5g。

  方义:苍术、厚朴苦温燥湿,陈皮、半夏和胃化痰,苏梗,生姜理气降逆,茯苓健脾调中。

  加减:胸脘痞闷不舒者,加全瓜蒌、枳壳、薤白通阳除痞宽胸;嗳气,恶心、呕吐者,加旋覆花、代赭石降逆止呕;兼气滞不畅者,加香附、郁金理气解郁。

  5,变通法:见寒湿痰滞者,可用藿香正气散(《局方》)去白芷;或排气饮(《景岳全书》),药如藿香、乌药、厚朴、枳壳、木香,香附、胨皮等理气化湿。见湿热痰滞者,可用三仁汤(《温病条辨》)去滑石、通草、竹叶,加陈皮、枳壳、黄连等,宣通三焦、清热利湿。

  (五)脾胃气虚

  l,临床表现:心下痞满,胸膈不舒,食后自觉停滞不化,多食尤甚,脘腹时有坠胀感,喜热喜接,时减时急,接之濡软不痛。饥不欲食,或食不知味,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无华。舌质淡红,瞢薄白或白润,脉濡细或虚缓。

  2,病因病机:脾虚而运化无力,胃虚而受纳不能,升降失司,清浊不分。

  3,治法:健脾和胃,调中益气。

  4,方剂: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加减。

  药物:木香3~5g,砂仁3~5g(后下),党参10~15g。白术l0~15g,茯苓15g,陈皮5g,姜半夏10g,炙甘草5g。

  方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半夏、陈皮和胃调中,砂仁、木香理气除痞。

  加减:气血不足、面色无华,乏力倦怠者,加黄芪、当归益气养血;胃脘隐痛者,加桂枝、白芍;四肢不温,胃皖冷痛者,加干姜、肉桂温中。心下痞满,胸闷腹满,见气滞者,党参、白术少用,加枳壳、厚朴理气。兼见食积。饮食停滞不化者,加山楂、神曲、鸡内金消食;兼见湿滞,纳呆苔腻者,加藿香、厚朴、白蔻仁除湿。

  5,变通法:脘腹坠胀,平卧则舒,食后尤甚,有中气下陷表现者,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枳壳,升阳举陷,

  (六)脾阳虚寒

  1,临床表现:心下痞满,脘腹胀甚,局部冷痛,受冷或生冷饮食可加重,得温则舒,朝宽暮急,按之软濡无形。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四肢不温,大便溏薄,不敢进食生冷、油腻。舌质淡胖,舌苔白,脉沉迟或沉弦。

  2,病因病机:脾阳不足,寒湿内生。浊阴上逆,气机不畅,即藏寒生满病。

  3,治法:温中散寒,除痞消满。

  4,方剂:理中汤(《伤寒论》)合平胃散(《局方》)加减,

  药物:党参10 g,干姜3~5g,白术10g,苍术l0g,厚朴5g,陈皮5g,茯苓10~15g,炙甘草5g。

  方义:党参、干姜、白术、甘草为理中汤,温中散寒;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为平胃散,苦温燥湿。两方合用,为治疗脾阳不足、寒湿内生之方。

  加减:脘痞腹胀,局部冷痛甚者,加木香、砂仁、丁香、肉桂理气止痛;见呕吐清涎耆,加吴萸、生姜、半夏降逆和胃;引及小腹胀者,加川椒、茴香温散理气;大便溏薄,四肢不温,形寒肢冷者,加淡附子、炮姜炭,温阳散寒。

  5、变通法:用厚朴半夏甘草生姜人参汤(《盒匮要略》)合枳术丸(《兰室秘藏》)亦可,健脾益气与除痞宽中同用。

  (七)寒热夹杂

  1,临床表现:心下痞满,按之濡软不痛,干呕恶心,时吐酸苦或清挺,或见胃脘隐痛,或见腹胀肠鸣,身以上烦热,身以下寒冷,大便溏薄或泄泻。舌质淡润而胖,舌善薄黄或黄白相兼,脉沉弦小数。

  2,病因病机:肿寒胃热,寒热夹杂,升降失司,气机不畅。

  3,治法:健脾温中,泄热和胃。

  4,方剂: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姜半夏10g,干姜3~5g,党参10g,黄连5g,黄芩10g,生姜5g,炙甘草5g,大枣5~10枚。

  方义:黄连、黄芩泄热除烦,干姜、党参温中健脾,半夏、生姜和胃止呕,甘草、大枣调中。

  加减:胃热干呕恶心者,加竹茹、旋覆花、陈皮和胃;脾寒脘腹胀痛者加吴萸、附子温中。

  5,变通法:以干呕食臭、肠鸣不下利为主者,上方加重生姜用量,即用生姜泻心汤(《伤寒论》);以心下痞满胀痛为主者,上方甘草用量加大,或再加白芍,即用甘草泻心汤(《伤寒论》)加减。

  【其他治法】

  1,中成药

  (1)九制大黄丸:每次6~9克,每日1~2次。适用于邪热壅滞,肝胃郁热之痞满。体虚无实热者忌用;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2)阿魏丸:每次3~6克,每日1~2次。适用于痰浊中阻之痞满。孕妇忌用;体弱者慎用。

  (3)保和丸:每次6克,每日2次。适用于饮食积滞之痞满。身体虚弱者慎用。

  (4)香砂养胃丸:每次6克,每日2次。适用于脾虚气滞之痞满。忌食生冷黏滑食物。

  2,单方验方

  (1)草果适量,煨黄研末,每次口服3克,每日3次,10日为1疗程。适用于痰浊内阻之痞满。

  (2)鸡内金50克,胡椒10克。共为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10日为1疗程。适用于饮食积滞之痞满。

  (3)太子参120克,白术100克,茯苓200克,生薏苡仁200克,紫丹参100克,杭白芍150克,广木香60克,广郁金100克,粉甘草50克,共研末备用。每日取药末60克,水煮取汁代茶,每日数次,15日为1疗程。适用于脾胃虚弱之痞满。

  (4)白萝卜60克,煮汤服,每日1剂,10日为1疗程。适用于食滞痞满。

  3,外治法

  (1)麸皮30克,生姜汁15克。拌匀炒热后用布包裹,揉熨上腹部。适用于脾胃虚弱,中寒痞满证。

  (2)暖脐膏:由小茴香、沉香、乳香、肉桂、麝香等组成,每次1张,微火化开贴于脘腹部,隔日换1次,10次为1疗程。适用于脾胃虚寒之痞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