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伍子胥

 一中大语文 2022-09-18 发布于福建

吴王夫差既许越成,乃大戒师徒,将以伐齐。申胥①进谏曰:“昔天以越赐吴,而王弗受。夫天命有反,今越王勾践恐惧而改其谋,舍其愆令,轻其征赋,施民所善,去民所恶,身自约也,裕其众庶,其民殷众,以多甲兵。越之在吴,犹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夫越王之不忘败吴,于其心也侙然,服士以伺吾闲。今王非越是图,而齐、鲁以为忧。夫齐、鲁譬诸疾,疥癣也,岂能涉江淮而与我争此地哉?今王罢民于姑苏,天夺吾食,都鄙荐饥。越人必来袭我,王虽悔之,其犹有及乎?”王弗听。十二年,遂伐齐。齐人与战于艾陵,齐师败绩,吴人有功。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实式灵之。敢告于大夫。”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②,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鴺,而投之于江。

(节选自《国语》卷十九)

【注】①申胥:伍子胥,春秋吴国大夫。②黎老:老人。文中指贤能的老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吾先王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出则罪吾众/

B.昔吾先王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出则罪吾众/

C.昔吾先王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出则罪吾众/

D.昔吾先王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出则罪吾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和解、媾和。文中的“夫差既许越成”是说夫差已经答应了越国的求和。

B.齐、鲁,先秦的两个诸侯国,其疆域主要在今山东省,故今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

C.孤,古代王侯的自称。与之相类似的词语还有寡人,不谷、朕、哀家等。

D.敢,冒昧。它在文中的用法与“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敢”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吴王夫差进攻齐国的计划,伍子胥坚决反对,夫差没有听他的劝谏,在打败齐国回来之后还得意洋洋地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伍子胥,向他炫耀。

B.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改变了原来的谋略,具体措施有轻徭薄赋、实施百姓喜欢的措施、亲自倡行节俭等,使得能够作战的军队的人数增加。

C.伍子胥把夫差与先王进行了对比,认为先王任用贤能,所以能够履险如夷,最终成功,而夫差疏离贤人,居然与儿童谋划国家大事,必将失败。

D.伍子胥预感越国将要灭掉吴国,不忍心亲眼看到吴王被生擒,于是就自杀了,但他的自杀并没有唤醒昏庸的夫差,其尸体还被装入皮袋投进了江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人必来袭我,王虽悔之,其犹有及乎?

(2)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

5.伍子胥是怎样生动解说齐鲁与越国对于吴国的危害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D    2.C 3.C

4.(1)越国人必定会来侵袭我们,那时您即使后悔,还来得及吗?

(2)您如果伐齐不顺利,反而会内心有所觉悟,这样吴国还可以世代延续。

5.采用类比的修辞,分别用心腹之患和疥癣对人的威胁类比越国和齐、鲁对吴国的威胁。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越国对吴国的威胁之大。齐鲁的对吴国的威胁无关紧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过去我的先王德高圣明,通达上天的意旨,就像农夫并排耕作一样,与你一起割除我国四方的蒿草,打败了楚国并在那里立下了威名,这是你出的力。如今你老了,却又不肯自安于闲适的生活,出外使我的部众遭受苦难。

“明圣”即“圣明”是称颂之词,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

“以立名于荆”中“于荆”作后置状语,其后不宜断开,“此则大夫之力也”为判断句,独立存在,排除B。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般文言实词的能力。

C.“与之相类似的词语还有……哀家等”错,哀家,是太后或皇后在丈夫死后的自称。只有在丈夫去世以后,皇后或太后才可以“哀家”自称。其含义是自称可怜之人,无夫之哀。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居然与儿童谋划国家大事”错,原文“而孩童焉比谋”的意思是去和幼稚的年轻人共商国策;“孩童”是指年轻人,而不是儿童。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1)“袭”,侵袭;“虽”,即使;“悔”,为……而悔恨;“其……乎”,难道还……吗?

(2)“若”,如果;“得志”,顺利;“觉寤”,觉悟;“犹世”,还可以世代延续。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解说越国对于吴国的危害时:原文“越之在吴,犹人之有腹心之疾也”,意思是越国对于吴国,就像一个人有了心腹之患。采用类比的修辞,用心腹之患对人的威胁类比越国对吴国的威胁。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越国对吴国的威胁之大。

解说齐鲁对于吴国的危害时:原文“夫齐、鲁譬诸疾,疥癣也”,意思是那齐国和鲁国如同诸多疾病中疥癣一类的小病罢了。采用类比的修辞,用疥癣对人的威胁类比齐鲁对吴国的威胁,生动形象的说明,齐鲁的对吴国的威胁无关紧要。

【参考译文】

吴王夫差同意越国的求和之后,就大规模地整顿士卒,准备去攻打齐国。伍子胥进谏说:“过去上天把越国送给吴国,而您没有接受。天命也会有反复,现在越王勾践因为恐惧而改变了他的谋略,废弃了错误的法令,减轻民众的税赋,实施民众所喜欢的善行,去除民众所讨厌的法令,自我约束也很注重节俭,而让民众富裕起来。他的民众数量日渐庞大,足以用来壮大军队。越国对于吴国,就像一个人有了心腹之患。越王没有忘记被吴国打败的前鉴,于内心一直怵惕不安并耿耿于怀,他让士兵勤于操练,窥伺对我们报复的时机。现在您不去谋划如何征服越国,却去操心征服齐国和鲁国的事。那齐国和鲁国如同诸多疾病中疥癣一类的小病罢了,怎么可能会渡过长江和淮河来与我们争夺这里的土地呢?现在您使民众为修姑苏台而疲惫不堪。上天又用灾荒夺去了我们的食粮,都城边邑连年饥荒。越国人必定会来侵袭我们,那时您即使后悔,还来得及吗?”吴王不听劝谏。于是在他执政的第十二年,起兵攻打齐国。齐国与吴国军队在艾陵交锋,齐军战败,吴国暂时取得成功。吴王夫差伐齐获胜归来后,便责问伍子胥说:“过去我的先王圣明,通达上天的意旨,就像农夫并排耕作一样,与你一起割除我国四方的蒿草,打败了楚国并在那里立下了威名,这是你出的力。如今你老了,却又不肯自安于闲适的生活,出外使我的部众遭受苦难,扰乱法度,来加害于吴国。现在上天降福吴国,使齐国归顺了。我岂敢自夸,这是因为先王的军队,得到神灵佑助的缘故。我冒昧告诉你这个消息。”伍子胥解下佩剑回答说:“过去我们先王一直有辅佐的贤臣,用来帮助决断疑难,权衡得失,所以没有陷入大难。如今你抛弃老臣,去和幼稚的年轻人共商国策,说:'我的命令不得违背。’这样的不违背,正是导致败亡的阶梯啊。那上天所要抛弃的,必定在眼前先给它小小的欢喜,而把大的忧患留在后面。您如果伐齐不顺利,反而会内心有所觉悟,这样吴国还可以世代延续。我们先王凡是取得成就,必定有成功的条件;凡是遭到失败,也自有失败的原因。凭借有才能的人辅佐可以保住成业,而且及时挽回危局。现在你没有取得成功的条件,而上天赐给你的福禄却屡屡降临,说明吴国的国运已经很短了。我不忍心称病退避一边,看到你被越国人所生擒,我只有请求先死!”于是就自杀了。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睛悬挂在国都的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入侵,吴国的灭亡。”吴王恼怒地说:“我不让他有看到什么的机会。”便派人拿伍子胥的尸体,装到皮口袋中,投入长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