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负今日

 小飞学长 2022-09-18 发布于河南

1925年,梁启超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同学录》上题词——“无负今日”。

9月10日教师节这天,影片《无负今日》在各大平台上映,作为对教师节的献礼。笔者也刷了一遍。

总共60分钟的片子,镜头有远有近,视角有大有小,有诗意人生,也有潦倒少年,全片布局灯光明亮、温暖,令人舒畅。

难得的是,该片由莫言、余华两位大师担任总监制,他们更是出现在影片中,与学生对话,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人物分享。

王梓坤,1984年北师大校长。儿时家境贫困,学业难以为继,黄少诚老师风雨中赶赴而来,带他重新踏上求学之路。恩师的鼓励一直鞭策着他成长。

所以,他走出了大山,走到了北师大,更是走到北师大的学子面前。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拿出与黄老师数十年来往的书信,给同学们讲了他与黄老师的故事。

莫言,中国当代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给学生讲述了自己当年写作时的心得,让笔下的人物有了生命,这反过来又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观。

此外,余华还以《活着》这本书作为示例,讲述了“活着”二字,是汉语里非常有力量的词汇,代表了中国人和命运的关系。

“活着这个词汇的力量,它不是一种进攻型的,它是一种忍受。怯懦其实是人的一种美德。为什么?只有善良的人才有恐惧,他才会怯懦。”余华说。

鲁迅,民国时期的教师,深受学生和老师的尊敬。他去旁听黎锦熙为学生讲课,还特意为学生解答什么是希望:穿过斑驳的秋叶,阳光落在身上,今日此时,便叫希望。

片中节选了他作品《故乡》中最被后人所熟知的那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为一部的青春励志片,《无负今日》有诸多亮点。但就如部分网友所提到的,有些诗化。

革命不是那么简单,事情发展也不会如此理想,需要经过岁月的沉淀。就如莫言手中把玩的小铜驼。忍辱负重的骆驼精神,必须耐得住干渴,耐得住疲劳。无论外界环境多么艰苦,它会一直坚韧向前。

总之,人不会不经过磨难、挫折就变得通透、坚定。正如影片结尾所言:“青春,是此刻的欢欣自如,是体验未知的茫然与兴奋,是勇敢的奔走,也是生长着的、无拘无束的希望。”

一朝一夕,今日即逝;一时一刻,今日须惜。不同时代,皆有殊途同归的共鸣:知之行之,无负今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