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长久的关系:一来一往,一报一还,一帮一扶

 走心夜读 2023-03-23 发布于河北

《小窗幽记》中说:“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与其奢望保持初识的新鲜感,不如追求久处不厌的舒适感。

人生在世,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而活着的诸多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

年纪越长,越能体会:
人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不是新奇,也不是心动,而是一来一往、一报一还、一帮一扶。


01


一来一往,陌生变熟悉

《史记》有云:“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只有经历过生死、贫富、贵贱这些巨变,才能真正看清与他人之间交情的深浅。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和王熙凤的关系,系于刘姥姥的三进荣国府。

第一次,王熙凤看不上这个穷亲戚,却还是周到地招待吃喝,给足了银两。

第二次,刘姥姥带着时令瓜果来了。

因感于女儿生于七月七日不吉利,王熙凤让刘姥姥给起个名字,她说:“一则借借你的寿;二则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得住。”

刘姥姥便仔细取了个逢凶化吉的的名字:巧儿。

王熙凤甚为感激,单独给了8两的例银表达心意。

第三次,贾府被抄家,王熙凤在牢中跪求刘姥姥救女儿。

刘姥姥没有推脱,历尽艰辛地赎回了巧儿,最后,婚配外孙板儿。

自此,这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竟然在一来一往中变成了亲戚。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不麻烦彼此,关系也就无从建立。”

人与人之间,就像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了麻烦,便有了交集。
或许是在旅游时,请他人一起拼单、探险,竟意外发掘了彼此生意合作的机会;

或许是在小区里,请邻居帮忙拿一下东西,就这么开启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好局面;

或许是在健身房,请旁人拍一下运动的照片,然后聊起了喜欢的书籍,惺惺相惜地结下了知己缘分。

不经一事,不懂一人。

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认为,麻烦别人,是给对方带去困扰。

而事实上,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需要,适当地向别人求助,才是处世的大智慧。

一次寻常的问路,就开始有了交集;一次勇敢的开口,就有了链接的可能。

陌生人之间,最靠谱的关系,往往都是在一来一往中建立的。


02


一报一还,朋友情更深

《诗经》有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一桃一李,价值相当;一赠一回,合情合理。

一段持久的关系,从来就不是单向的,而是彼此心怀感恩、有来有往。

胡适和陈寅恪,中国现代的两位文化名人,彼此切磋、相互扶持,促成了一段情谊佳话。

有一次,陈寅恪自荐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但没什么把握。

胡适立即写信推荐盛赞道:“在我这一辈人当中,他是最有学问、最科学的历史学家之一。”

辗转中,胡适竟促成陈寅恪成了牛津大学的教授,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后来,胡适被提名为文化院院长,陈寅恪二话不说,直奔重庆为胡适投票。

面对暗箱操作,他仗义执言:“我们要选的院长,是要在国外声名显赫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学术自由,否则还要投票干什么。”

一声声,一句句,凝聚着对胡适的敬重与支持。

《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人活于世,免不了人情往来。

朋友之间,相互麻烦的关系,更容易长久。
1933年,巴金创办《文学季刊》,试着找声名在外的冰心约稿,冰心竟欣然应约;

1940年,冰心为赚取生活费,不得已委托巴金出版著作,巴金亦全力相助。

就这样,两位文学巨匠,在互相照应中度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

1844年,马克思与恩格斯相识,在工作上互帮互助。
马克思不精通英文,需要恩格斯帮忙翻译,甚至代写;

恩格斯从事著述时,马克思也会放下自己的工作,帮助整理材料。

就这样,两位志同道合者,用40年,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朋友之间,最牢固的关系,往往都是在一报一还中成就的。


03


一帮一扶,亲人骨连筋

苏轼诗曰:“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这是苏轼担心自己死在牢狱中,希望与弟弟苏辙来世再做兄弟。

此番千古伯仲之间的情谊,感动了无数华夏儿女。

在明朝,也有一对手足情深的兄弟。

因父母早亡,哥哥一手将弟弟带大,还背井离乡赚钱供弟弟读书。

弟弟很争气,二十岁考中秀才;次年,又千里迢迢奔赴京城参加会试。

即将抵达时,却收到一封急件:哥哥病危!

弟弟当下就要折返,旁人劝解:“若回去了,至少再等三年。”

可他坚定地说:“哪有为了追求功名而舍弃兄弟之情的道理!”

回到家中,弟弟遍访名医、衣不解带地照顾哥哥。

一个月后,本已病入膏肓的哥哥,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十年后,弟弟再次参加会试,一路过关斩将,竟被钦点为殿试第一,状元及第!

这个弟弟,就是广东历史上第一位文状元:黄士俊。

谚语有云:“亲不亲,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人生路上,最应该相扶相伴的,莫过于血脉相连的亲人。

遇到困惑了,可以请教德高望重的长辈,简单的一句话,或许就能为你揭开迷雾。

这份爱,记在心中。

闲暇时,可以时常去探望,一起唠唠嗑,为老人的冷清注入一丝鲜活。

遇到难处了,可以寻求有资源的亲戚支持,四两拨千斤,或许就打开了新局面。

这份情,藏于心间。

对方有需要时,二话不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彼此的情谊更深更牢。

亲不走则疏,戚不联则生。

亲戚间多互动、多走动,感情才会越来越好。

走过半生,终会发现:能麻烦你的人,都是离你最近的;会带给你麻烦的人,也是和你最亲的。

亲人之间,最感人的关系,往往都是在一帮一扶中谱写的。



《礼记》有云:“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有往无来,或有来无往,都不合乎礼仪的要求。

礼尚往来,才是中国人最崇尚的人际关系:
陌生人之间,一来一往,就有了关联;朋友之间,一报一还,就增进了情谊;亲人之间,一帮一扶,就能血脉相连。

人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就源于相互麻烦、知恩感恩。

余生,愿你我学会一来一往、一报一还、一帮一扶,拥有最好的人际关系。

来源:走心夜读(ID:zxyd999520),作者:霞光满天,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80后,热爱国学的沉淀,喜欢清新的文字;转载请联系编辑微信gzzjw888,片源于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