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174)

 小楼听雨诗刊 2022-09-19 发布于浙江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174)

宋·吴文英词《木兰花慢·重游虎丘》

木兰花慢·重游虎丘

[宋]辛弃疾

步层丘翠莽,□□处、更春寒。渐晚色催阴,风花弄雨,愁起阑干。惊翰。带云去杳,任红尘、一片落人间。青冢麒麟有恨,卧听箫鼓游山。〇年年。叶外花前。腰艳楚、鬓成潘。叹宝奁瘗久,青萍共化,裂石空磐。尘缘。酒沾粉污,问何人、从此濯清泉。一笑掀髯付与,寒松瘦倚苍峦。

按:关于此词“惊翰。带云去杳,任红尘、一片落人间”云云,杨铁夫先生《吴梦窗词笺释》卷三说曰:“此喻真娘。上句言其已死,下句吊其遗冢。”(真娘,唐代苏州名妓,其墓葬在苏州名胜虎丘山。)我认为他的解读是错误的。首先,我考证了“惊翰”即惊鸟。继而指出,吴文英词这三句,不过是说“惊鸟与飞云远去,不管人间红尘”罢了,与真娘、真娘之死、吊真娘遗冢无关。我的这一新解,近期发表以后,诗友月映霜华提出了质疑。考虑到她的质疑可以引发我们对诗词文本解读之若干基本原则的思考,具有普遍意义,故在此作公开答复。

月映霜华质疑:老师好!您这个结论我不全赞成。如果说上句是“惊鸟与飞云远去”,下句不一定是“不管人间红尘”呢。我倒觉得下一句还真是喻真娘之死。“惊翰”二字,也不是与真娘无关,而是一种环境、情绪的渲染。

钟振振答:对于古典诗词中某个具体词汇、某类具体意象、某种具体描写的解读,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不可以随心所欲。

经过一代又一代众多诗人词人的创作实践,诗词中会产生某些约定俗成、被共同遵用的“思维定式”和“固化意象”。这些“思维定式”和“固化意象”,由于得到了作者与读者普遍的共同认可,乃成为判断某种诗词文本解读可信与否的标尺。

就拿“惊鸟”这个词汇或意象,“红尘落人间”这类描写来说,如果您能举出若干个——十个八个(当然,愈多愈好)用例来,证明它们可以确凿无疑地喻指人的死去,那么,您说它喻指“真娘之死”,当然是有道理的。如果举不出来,那就成问题了,那就很难摆脱主观臆断的嫌疑。

又,优秀的诗人词人,其作品的行文,往往瞻前顾后,相互关照,桴鼓响应,针缕细密,而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盘散沙,毫无章法可言。解读名家诗词,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就拿吴文英此词来说吧,“惊翰。带云去杳,任红尘、一片落人间”云云的真实含义,必须与下文“青冢麒麟有恨,卧听箫鼓游山”二句对读,才能看明白。

那“惊翰”,那“红尘”,与“箫鼓”是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的。“红尘”本来是形容都市繁华而污浊的,虎丘乃清幽之地,寂静的山林,与“红尘”有何关涉?——只因有人“杀风景”,吹吹打打地“箫鼓游山”,将都市的喧闹与世俗带进山来,于是虎丘才有了“一片红尘”!

至于“惊翰”,也就是“惊鸟”,其所以“惊”,其所以惊飞而“带云去杳”,难道不是被“箫鼓”声惊飞的么?

同样的情境,宋·陈造《三月初晚晴寄高缙之》诗三首其二曰:“湖山箫鼓中,鱼鸟安得驯?”——有人“箫鼓”而游“湖山”,“湖”中的“鱼”,“山”中的“鸟”,哪里还能安生?用陈造的这两句诗来作吴文英这一大段词的注脚,是再确切也不过的。

比较起来,陈造的诗句写得直露、质朴;吴文英词则写得曲折、华丽。

陈造的诗先写“因”,后写“果”,意思显豁,一读就明白;吴文英词则先写“果”,后写“因”,其间又插入了“云”“红尘”“青冢麒麟”等诸多意象,隔断了“果”和“因”的直接联系,故文笔扑朔迷离,使人眼花缭乱,不仔细玩味,还真不容易一下就发现“惊翰”与“箫鼓”的关联。

不但说鸟儿被箫鼓惊飞,甚至夸张说连云也被箫鼓惊飞;不明说连云也被箫鼓惊飞,而说云是被惊飞的鸟儿挟带走了;不仅说鸟儿和云都被箫鼓惊飞,还说鸟儿和云都被箫鼓惊飞得无影无踪;不从正面说“箫鼓”将“红尘”带进了山林,而从对面说鸟儿和云听任那“红尘一片落人间”——凡此也都见出吴文英词笔之飞扬灵动、谲幻莫测。这些,也是我们在读此词时所当细心体认的。如果草草忽过,那就太对不起作者的意匠经营了。

(未完待续)
编后语:

欢迎楼友们继续在公众号专辑后面,留言您想请教钟教授的有关诗词方面所有问题。答案会在本刊陆续公布。

钟教授语,读者关注阅读就是支持,投桃报李,非以为报也,永以为好也!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点击回顾

小楼周刊(307):2022年第三十七期
每周试玉(302)|嘉宾【江岚 张庆辉 刘鲁宁 沈利斌】
更正及评语|第五届《人间要好诗·亲情版》获奖作品
【小楼听雨诗刊】2022年(4-6)月目录
六周年庆诗部|《小楼听雨》诗词平台
六周年庆词、曲、联|《小楼听雨》诗词平台
周文彰等联名推荐|《小楼听雨(2016-2020)》开售了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173)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