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印象记

 潘柳鑫 2022-09-19 发布于广东
在我小的时候,乡卫生院连续两任院长都是我们村的人,每当我得病的时候,父母亲就经常带我去找他们看病。当时,村里还有个“赤脚医生”,是自学成才的,能处理一些简单的病症。他们治病大多采用西医的办法。那个“赤脚医生”曾经自学过针灸,但村里人拒绝接收中医的治疗方法。当时的人们好象都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甚至是迷信的。这一点很悲哀,现在的人知道中医是国粹,可当时传统文化都被“破”掉了,就连土生土长的农民都不愿意接受老祖宗几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东西。我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对中医也没有多少好感。有一次找那个“赤脚医生”治病,他建议我针灸,而且说扎几针就好,不用花钱。我还是坚决地拒绝了,宁愿花钱打针、吃药。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候的医生都是很有医德的,他们给村里人看病从来不收诊疗费,用药也是拣最便宜的。后来,随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搞活,大家都开始向“钱”看了,医院也开始搞创收,医生们开始建议患者用好药、贵药,甚至不对路的药也敢开。一个普通的感冒,过去医生顶多开几个感冒胶囊,后来发展成动不动就输液。现在我们了解到输液在西方认为是小手术,不会轻易给人使用。但是,当时的舆论导向是输液见效快,而且对身体有好处。受这种不正确理念的影响,很多人感冒以后,主动要求医生输液。如果这个医生不建议输液,病人就觉得这个医生对生命不负责似的。本村那两位退休的乡卫生院院长对此很看不惯,他们在给人看病时仍然坚持开最便宜的药,而且不建议输液。一位姓赵的院长说,不要迷信什么“好药”,那些所谓的“好药”,对免疫力有很大的摧毁。比如感冒,普通的感冒胶囊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一个小小的感冒都要用那么好的药,那你以后得病就没药可医了。他还说,感冒了,不要动不动就输液,输液只不过是补充体液,完全不如自己多休息,多喝水,那比输液强多了。他这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至少让我在后来的人生中不过分迷信所谓的“好药”,也不会轻易听从医生输液的建议。
第一次接触中医是在上大学之后。我从小脾胃虚寒,隔三差五就会有上吐下泄的症状。有一次,我患了严重的腹泄,一吃东西就翻胃,校医给开的药根本不管用。因为上吐 下泄,我连续两天没有进食,身体一点力气也没有,对校医彻底失去了信心。于是,我拖着虚弱的身体走出校门,来到太谷县城的一个诊所里。坐诊大夫看了我的情况,问:“你几天没吃饭了?”我有气没力地说:“两天了。”他说:“那你能坚持走到这儿,不容易。这样吧,你愿不愿意用中药的方法来治疗?”我说:“试试吧,反正吃西药也不顶用。”大夫见我同意了,就让我躺在病床上,在我的两条腿上分别扎了三根银针,而且还不时的捻动一下。针一扎下去,我就感觉到发麻发胀,捻动的时候麻胀的感觉就会增强,而且还有气流窜动的感觉。经过针灸,我确实感觉身体轻松了,而且胃也不翻了。大夫又给我开了两付药,告诉我煎药的方法。我出去就买了个砂锅,回到宿舍,发现没有煎药的炉子。这时候,一位平遥籍的外班同学听说我病了,就到宿舍来看我。他看我煎药没炉子,就偷偷给我拿来一个电炉子。当时学校不让私自使用电炉子,可是为了煎药,我也顾不得那么多规矩了。就这样,两付中药喝下去,我的病就彻底好了。为什么说彻底好了呢?因为自从这两付药以后,我那个上吐下泄的老毛病,这么多年来再没有犯过。这次经历让我对中医刮目相看,如果小的时候能够遇到中医,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个所谓的“老毛病”了呢?尽管如此,我从小形成的“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在遇到疾病的时候,还是不会轻易去找中医。
第二次接触中医是在工作以后。那一年,我正在上小学的表妹得了骨髓炎,当时号称省城最好的骨科大夫都给看了,说是恐怕得要截肢才行。这可把我四姨一家人给愁坏了,全家人如同笼罩在阴云之中。表妹一直在我姥姥家上小学,我的姥爷、姥姥也非常伤心。我查了许多资料,发现骨髓炎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为此心情十分低落。四姨打听到稷山有个中医治疗骨髓炎的土专家,据说是祖传的,但不知究竟怎么样。后来,我在跟同事们提及此事,一位临猗籍的女同事听说后,对我说:“稷山县有个杨文水大夫,就是用中医的办法治疗骨髓炎,效果非常好。如果真的是骨髓炎,那就赶快去吧。”在她的指引和帮助之下,我和四姨夫去那个地方亲自探访了杨文水大夫。杨文水看了拍的片子以后说:“有希望,赶紧来。”随后,我四姨和四姨夫抱着一线希望,带着孩子来到那个位于乡村里的医院。通过半年多的治疗,孩子的病竟然痊愈了。中医的方法很独特,通过内服外敷,骨髓里面的脓就会慢慢消失,这实在是太神奇了!孩子的腿保住了,现在顺利完成了学业,考上了大学,而且成家立业了。当时,我们考察之后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心情其实还是很忐忑的。那个时候,我经常想,万一孩子的病治不好,当初又是我建议他们去的,将来会不会对我有什么意见呢?如果治不好,我表妹的人生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实在是不敢想像!现在呢,正因为当初是我建议他们去那儿治病,我的四姨和四姨夫始终都十分感恩。事实上,他们真正应当感恩的是我们伟大的中医,以及那些给我们提供相关信息和帮助的人们。在此,我再次向他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后来,一次给孩子治病的经历,使我下定决心与中医结缘。2006年,眼看要过年了,两岁的孩子突然高烧,并且伴有剧烈地咳嗽。我们急忙带着孩子去儿童医院拍了片子,医生说必须住院输液治疗。我交了两千元的押金,然后送孩子上住院部。正准备办理入住手续的时候,护士长过来了,奇迹发生了。孩子本来一直在哭泣,而且不停地咳嗽,满脸泪水、鼻涕。可是他一见到那位护士长,立即破涕为笑。护士长也很惊讶,看着孩子连声说道:“看来咱俩有缘分。来,你们把片子给我,我帮你看看。”我们急忙拿出片子来。护士长仔细地看了看,然后说:“我跟这孩子有缘分。我实话跟你们说,这孩子不需要住院,到外面买两三块钱的消炎药就可以了。”我当时听了很高兴,因为大过年的,谁也不愿意在医院过年。而且,我们经过病房的时候,小孩子都是头上插着针头输液,看上去挺恐怖的。可是,主治大夫把病情说得很严重,我还是不太放心,就把我的疑虑说了出来。护士长说:“主治大夫说得话,我也不能说他说得不对,我只能把话说到这地步。待会儿,你们要退押金,主治大夫肯定不同意。你们一定要好好跟人家说,千万不要说是我说的。”我们见护士长这样说,连声称谢。那个护士长还告诉我应该买什么药,就是很普通的一种消炎药,连皮试都不用,正常情况两次就好了。办退院手续的时候,主治大夫果然不同意,还说后果很严重,死活不给退院手续签字。经过半小时的“斗智斗勇”,在不出卖护士长的情况下,我们终于办理了退院手续。我按照护士长说的买了药品,只花了两块多钱,而且只吃了一次就好了。每每想到这个事情,我就极为庆幸孩子一见护士长时那灿烂的破涕一笑,极为庆幸我们遇到了那样一位极为负责的护士长。否则,不仅多花冤枉钱,而且孩子受苦,全家人都要在医院过年了。这个事情对我影响很大,使我开始反思现行的医疗体制。在这种医院忙于创收的情况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多少医生还能够保持良好的医德,有多少病人被动地、不自觉地甚至是主动地接受了不必要和过度的治疗?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信仰,人人都有可能作恶,人间也可以成为活生生的地狱。我们是普通人,不能改变社会,只能改变自己,只能多学点医学保健知识,尽量少得病,少去医院,即使必须去医院,也要对自己的身体和疾病有所了解,避免遭受不必要和过度的治疗。西医是指标医学,但指标未必适用于每个人,因为人各有异。而且,对于多数人来说,如果指标超常就已经病了,现在能够称得上是病的,都不好治。中医强调治未病,在预防疾病方面提供了许多有效的途径。所以,在养生保健方面,中医明显优于西医。
为了减少孩子生病,我学习了儿童经络按摩法,每天晚上睡觉以前跟孩子边交流边按摩,缓解了孩子长期以来便秘、脾虚的问题。孩子出现症状的时候,我就对照书上写的方法对他进行按摩,经常不药而愈。这个办法简便易行,建议有小孩子的家长都能够学习一下,既省钱省力,又可有效减少孩子的病痛。小儿发烧多数情况是好的,该发烧的病发不起来才是可怕的。如果发烧的情况处理好,对孩子的免疫力是一次提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严重后果。对于孩子出现发烧的情况,我不会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了。一般情况下,首先要保证孩子饮用足够的水,然后对症按摩,用热毛巾帮助他打开毛孔,把热量散发出去。那种一见孩子发烧就急于吃退烧药的做法不可取,打压掉的不只是温度,还有孩子的免疫力。
西医的好处在于见效快,可以快速消除症状,在救急方面很有长处,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只是消除了症状,并没有解决那个病症产生的原因。而中医是个性化医学,强调辩症施治,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因提供不同的养生建议和治疗方案。如果是慢性疾病,不妨试试中医。中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我的二姐患腰椎尖盘突出,医生建议她尽快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候,二姐的一位同学也在这个医院当医生,听到以后就对她说:“手术毕竟对人的身体是有损伤的,而且只是治标,没有治本,搞不好将来还会复发。如果你信任我,可以先做一下针灸治疗。如果有效果,就不需要做手术了。如果没有效果,你再做手术也不迟。”二姐勉强同意了,很快就有了效果,两个月以后再检查居然已经完全好了。我同事的父亲前几年患脉管炎,医生建议截肢,害怕扩散蔓延加重病情。当时,我的同事以及他的弟弟都还在上学,父亲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如果截肢,意味着他的父亲将失去工作能力,两个孩子可能面临失学。他的父亲坚定地选择了不做手术,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还是卧病在床了。绝望之下,他改用中医治疗,一年以后居然离床下地,现在不仅没有截肢,而且参加了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