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国钧诗《七律.惜秋》赏析

 统计格物致知 2022-09-19 发布于江苏

王国钧诗《七律.惜秋》赏析

作者:YJX

七律.惜秋

王国钧

时逢秋季江南好,色彩缤纷叶未凋。

田野金黄稻香淡,苍穹玉碧雁声遥。

滩头暮雨涤尘苇,案上明灯映雪毛。

策杖登高须尽力,莫言年少壮思豪。

注:中华新韵。

且行且珍惜

——读王国钧《惜秋》

作者:YJX

秋高气爽,层林初染,大雁南归,这是一个令人感慨万千,诗情大发的季节。日前,在微信上读到国钧老同学的《惜秋》一诗,表现了进入人生之秋的诗人面对自然之秋的珍惜之情。如同一杯香茗,品尝再三,余味无穷。全诗贯穿着一个字——“惜”,惜秋,更惜人生。

诗的首联“时逢秋季江南好,色彩缤纷叶未凋”,直抒胸臆,秋天的江南,与北方的秋天不同,色彩不单调,这样的景色叫人怎么不怜惜?“色彩缤纷叶未凋”,隐隐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思,一切都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样的色彩缤纷,也将稍纵即逝。这句中我似乎感觉有唐朝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的影子,更有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感。

诗的颔联“田野金黄稻香淡,苍穹玉碧雁声遥”,作为“承上”一联,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对秋天的美景作了进一步的渲染,同时,更融入了诗人的珍惜之情。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稻谷金黄,这如同进入人生之秋的中老年人,也或多或少的取得了人生的成就,但这里诗人用了一个“淡”字,表达了已经淡泊名利,一切都不重要了。那应该珍惜的是什么呢?在对句中,诗人给出了答案,“苍穹玉碧雁声遥”,大雁,作为来自远方的宾客,在意象中是与远朋的音信相联的,而一个“遥”字,表达了在人生之秋对于友情的珍惜。文中没有直接写作者的感情,但珍惜之情已经外化为客观景物,正如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所说的“无我之境”。稻香,雁声等意象的应用,较好的实现了融情于景。

诗的颈联“滩头暮雨涤尘苇,案上明灯映雪毛”,作为“转”的一联,从写景融情转到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两个典型的场景,从“无我之境”转到“有我之境”,将对于人生之秋的珍惜如蒙太奇般的连接在一起,表达了略有寂寞而不孤独,稍有迟暮而不伤感之情。一是秋风拂面,暮雨斜浸,洗涤着沾有灰尘的芦苇,表达了在人生暮年更需要进行心灵的净化,需要诤友的提醒和直言,以洗掉思想上沾染的暮气、名利等“灰尘”,更好度过晚年时光。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但是这个芦苇也会沾染上灰尘,也需要不断地洗涤。二是在秋夜,满头白发,人影幢幢,秋虫唧唧,正是反思人生的时刻,酸甜苦辣,涌上心头,人生在世,相逢是缘,应该相惜。明灯是“影”的相伴,“形”的安慰,更是“思想”的指引。此情应该珍惜。这一联透出了对于“惜”的感悟,对于曾给以关心指导、甚至给过善意批评的亲朋的眷念和相惜。

尾联“策杖登高须尽力,莫言年少壮思豪”,作为全诗的总结,表达了“且行且珍惜”主题。登高凌峰是秋天重阳节的保留节目,到了人生之秋,登高只要尽力就行了,能不能登上高峰,一览众山小,是另外一回事了。而有的人,总是为自己不尽力找借口,沉湎在对往昔如何如何有理想,如何如何爬得高的回忆或吹嘘之中。作为诗人在此表达了实事求是的愿望,要积极向上,不为失败找借口,但更有珍惜人生之秋,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攀登人生高峰的积极心态。

全诗意象鲜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真挚,在景物描写中,作者的感情自然而然的表达出来。作为格律诗,全诗采用中华新韵,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平水韵》中“凋”“遥”属于“下平二萧”,“毛”“豪”属于“下平四豪”。而在《中华新韵》中,它们都属于同一韵部。第三句“田野金黄稻香淡”有拗救。格律诗里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当它被改写为“仄仄平平仄平仄”的时候,是一种过去诗人们常用的“句内自救”的方法,可参见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此外,诗的形式严谨,颔联“田野金黄稻香淡,苍穹玉碧雁声遥”,颈联“滩头暮雨涤尘苇,案上明灯映雪毛”,对仗工整,读起来琅琅上口。特别是尾联,表现了人生的哲理和处世态度,给人启发,令人回味无穷。

我喜欢这首诗,为之点赞。

2018102日)

注:

王国钧,现任南京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正局),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南京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南京市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江苏省统计局调查局局长,江苏省统计学会副会长;南京市审计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著有诗集《晴空飞羽》(南京大学出版社)《野风横吹》(南京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