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时期著名永固工事

 胡绍仪笔扫千军 2022-09-19 发布于湖南

曼纳海姆防线

于1927~1939年在卡累利阿地峡构筑的筑垒配系。以当时芬兰军队总司令C.G.E.曼纳海姆的姓命名。防线自穆里拉至泰帕莱全长 135千米,最大纵深95千米。它以抵抗枢纽部和支撑点为基础,两翼分别依托芬兰湾和拉多加湖。由保障地带、主要防御地带、第二防御地带和后方防御地带组成 。

工程构筑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卡累利阿地峡对防御有利的地形(森林、江河、湖泊、沼泽地),重视人工障碍物的构筑和工事伪装。主要防御地带的工事构筑最强,包括有 25 个抵抗枢纽部,最强的永备射击工事能抗 203 毫米炮弹一发直接命中,野战射击工事能抗 122~152 毫米炮弹一发直接命中。第二防御地带主要构筑野战射击工事。保障地带(自苏芬国境线至主要防御地带前沿,纵深 15~60公里)内构筑有野战前进阵地和大量的石桩砦、防坦克壕、崖壁、树干鹿砦、铁丝网等障碍物,增强了防御的弹性。整个防线预先构筑的坚固射击工事有2000 多个。苏芬战争开始之前,芬军还大量设置了地雷场,破坏了可能被苏军利用的铁路和桥梁等。

由于苏军对芬军依托曼纳海姆防线进行防御的能力估计不足,进攻准备不充分,1939年 11 月 30 日苏芬战争一开始,苏军就遭到较大伤亡,经过 15天的艰苦战斗,才通过保障地带,被迫放弃了从行进间突破防线的企图。以后又经过近两个月的周密准备,于 1940年 2月 11 日重新发起进攻,才突破防线。 1941年 6月德军开始进攻苏联后,芬军参与对苏作战,又重新占领了卡累利阿地峡部分地区,防线曾局部修复。 1944年 6月再次为苏军所突破,后被彻底摧毁。

齐格菲防线

德国与其西部边境地区构筑的对抗法国马其诺防线的筑垒体系。 该项目由德国著名的建筑工程组织——托德机构负责。构筑齐格菲防线的目的是为了掩护德国西线,并作为向西进攻的屯兵场以及支援进攻的重炮阵地。齐格菲防线的投资是35亿帝国马克,相当于当时的14亿美元。 

防线工程与1936年德国占领莱茵兰之后开始构筑的,至1939 年基本建成。防线从德国靠近荷兰边境的克莱沃起,沿着与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的边境延伸至瑞士巴塞尔,全长达630千米。防线由障碍地带、主防御地带和后方阵地三部分组成,纵深35~75千米。障碍地带主要是地雷场、刺铁丝网、防坦克壕以及著名的“龙牙”(多列角锥形钢筋混凝土桩砦)。主防御地带的最前缘位于障碍地带后方数十至数百米处,配备钢筋混凝土和钢铁装甲的机枪、火炮工事以及指挥所、观察所、人员掩蔽部、车辆洞库、弹药库、物资库等。后方阵地位于主防御地带后方数千米至数十千米处,主要是预备队人员掩蔽部、预备队车辆洞库以及战备物资库,在法德交界地段还配属有170-305mm要塞化远程重炮群。划分为北,中,南3个防区.其中,中防区最为牢固,最大纵深达到75千米。防线共构筑有各类永备筑城工事14000个,平均每千米正面上的工事数量达到22个。

齐格菲防线内的一段“龙牙”反坦克障碍

1945年2月,西线盟军进逼齐格菲防线,东线苏军进至奥得河,对柏林构成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德军不得不把西线半数以上的装甲兵和大批坦克、火炮调到苏德战场。在西线则企图以剩下的大约59个师的兵力,依托沿莱茵河西岸构筑的齐格菲防线,阻止盟军的推进。2月8日上午10点半,经扩编的英军第30集团军在靠近德国,荷兰边界的马斯河和沃尔河之间仅7英里的战线上发起了进攻,第一轮波次就投入5个师,打了德军一个措手不及.当天晚上防线就被撕开了一个缺口,数千名德军被俘.此次'偷袭'的成功同时也宣告了'齐格菲'防线崩溃的开始。

斯大林防线

二战时期苏联为抵御德国的入侵而建造的。贯穿了整个白俄罗斯西部,它全长1200公里。从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峡一直到南部的黑海沿岸。由23个庞大的筑垒地域构成,其中包括4 000多个永备火力点,全部由钢筋混凝土和特殊材料做成的。其明斯克段的防线长约140公里,共有327个永备火力点分散于1-6公里的纵深。工事的墙壁有1.5米厚。

斯大林防线上的一处暗堡
第134号炮兵堡垒入口

由于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德国进攻时间估计严重错误,到苏德战争爆发的时候,这个要塞的工事还没有完工,许多本应放置重型火力武器的地方仍然是空空荡荡,造成一些守卫要塞的部队没有重型武器:防空部队没有高射炮,炮兵部队没有火炮,士兵们只能使用轻武器和敌人搏斗。最终只有部分地段起到了较好作用,其余失守,并被德军穿插包围直抵莫斯科城下。

大西洋壁垒

该防线自挪威沿海岸北部至法国和西班牙的边界,长达2700公里。1940年,大西洋壁垒由弗里兹·托特组织设计并指挥建造,1943年11月,陆军元帅 隆美尔受命负责监督大西洋壁垒的建造。

德国在此防线上的施工程度不一,兵力也不同。德国在西线共有58个师,总兵力95万人,大部分素质低下且缺员,重型武器有1500辆坦克和5000多门火炮。德军将重点防御地点划为36份,挪威3个、丹麦4个、德国10个、荷兰4个、法国12个、海峡群岛3个。

德军在法国北部沿海约布下600万枚地雷。防御地段有敦刻尔克、 加来、 瑟堡、布洛涅、 下诺曼底等地,设有28个大型炮台。

驻在荷兰的部队约有4个师,另外还建有3个大型防御工事、60个炮台;而离重要港口 安特卫普不远的瓦尔贺伦岛设有18个大型炮台,驻有超过10000人。比利时的海岸线附近设有37座炮台和15个要塞区,其中有V型导弹的发射场。

驻挪威轴心国兵力约有16个师,拥有225个炮兵阵地和中大型火炮1000门,还另有280个加强型大型防御工事、超过1000处小型加强型工事、15个岸基鱼雷发射阵地。挪威沿岸还有11个超过280mm的巨型火炮阵地,有35门巨炮。

丹麦设有78个炮兵阵地、约300门中大型火炮、2000多个要塞型工事,驻有3个师和9个海岸炮兵营、4个海军高射炮营和2个后备炮兵营。

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攻下了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处海滩。

虎头要塞

1934年至1939年,日军动用数万名中国劳工,耗资数亿元,修筑了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虎头要塞。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边连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区域正面宽12公里,纵深6公里。在此方圆数十公里的范围内,共有大小十余处要塞,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五个阵地组成。其中,猛虎山是主要阵地,虎东山、虎北山为其两翼前沿阵地,成钳形以南北两线呈护卫阵势,虎西山、虎啸山两个阵地位于猛虎山主阵地西面,为猛虎山后方第二线阵地。

虎头要塞的各地下工事均在山体底部挖掘,所有的地下设施顶部浇灌水泥混凝土,重要部位的钢筋混凝土覆盖厚度达3米。在地上,利用地形构筑成环绕山体的战斗掩体和交通壕,形成具有一定纵深的、便于平面立体交叉发挥火力的地面工事,并设有出入地下要塞的通道、观测所、射击孔及通讯联络设施,使地上地下军事设施联成一个整体。为防止敌方坦克的攻击,在各阵地周围都设置了铁丝网障碍。

1945年8月9日,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对虎头要塞发动了攻击,日军守备队凭借坚固的工事负隅顽抗,激战至26日,苏军攻克虎头要塞。

京沪杭国防工事

该国防工事是1933年由参谋本部城塞组设计。主要内容是:以步兵营阵地为单位(特别重要的地段以团阵地为单位,次要地段以连阵地为单位)。阵地内设置一线阵地和预备阵地,建有射击、观察、通讯、交通、伪装、掩体、障碍等设备,以轻机枪、重机枪、战防炮工事为主体,组成环形防御体系。建筑材料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尽量利用天然障碍物,辅以人工障碍,形成永备工事。

共分三部分:

一、京沪地区阵地:第一阵地位于在吴江县至福山镇,第二阵地带位于无锡至江阴锡澄线。两阵地间的龟山至梅村一线设置中间阵地。后方阵地带在石庄到常州一线。

二、沪杭地区阵地:第一阵地位于乍浦至嘉善(乍嘉线),第二阵地位于苏州至嘉兴(苏嘉线)为。两阵地之间的沿海地段还构筑了侧翼阵地

三、南京地区阵地:主要阵地带配置在龙潭、栖霞山、青龙山、苍波门、大胜关、上新河、下关、燕子矶一线,形成闭合性的环形阵地。

结果淞沪会战,国军精锐与日军鏖战数月损时很大,不得不战略撤退。可是在撤退的过程中国民政府却没有大规模组织部队进入防线依托坚固工事防御作战,虽利用少量兵力依托防御工事抵御了日军5天时间。但与当初花费巨资建造这条防线的设想却相差甚远。

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自隆吉永至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公里)组成。

工程构筑以梅斯和劳特尔两个筑垒地域最强。萨尔泛滥区是利用天然的江河障碍和沼泽地构成的,1935年以后才开始构筑工事,设防最为薄弱。下莱茵筑垒地境以莱茵河、罗讷河、菜茵河运河为天然屏障,仅在莱茵河沿岸地区构筑了由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在梅斯和劳特尔筑垒地域的最重要地段构筑有地面和地下部分相结合、适于环形防御的综合工事群。其地面部分为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通电动车。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安装的。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两发420毫米臼炮炮弹的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VDP型炮塔,主要用于炮兵观瞄
GFM型,整个防线上共有1,118个,能容纳两人,拥有机枪射击孔和50mm迫击炮射击孔,顶部有潜望镜观察孔
JM炮塔,装备MAC 31双管重机枪

英国陆军的一位军长,艾伦·布鲁克爵士在1939年末和1940年初曾经两度参观马奇诺防线,在日记里写下了他的感想:“不用怀疑,马奇诺的整个观点是天才的设想。但是!它只给我很少的安全感,我认为法国本来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把钱花在机动防御的装备上,比如更多更好的飞机和更多的装甲师,而不是把钱扔进地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