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摸鱼儿·雁丘词[元代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

 古稀老人赵 2022-09-19 发布于北京
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00:00
画中画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1
2
3
4
5
6
7
8
9
访
遗山乐府
摸鱼儿
托物寄情
爱情
抒怀
感叹
燕子
大雁
译文
逐句全文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天啊!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真情的雁儿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14]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14]
注释
1
直教:竟使。
2
许:随从。
3
双飞客:大雁双宿双飞,秋去春来,故云。
4
就中更有痴儿女: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
5
平楚:楚指丛木。远望树梢齐平,故称平楚。
6
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
7
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
8
暗啼:一作“自啼”。
9
骚人:诗人。[13]
摘要
《摸鱼儿·雁丘词》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因物感赋,悲雁而及悲人,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加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的烘托,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深深寄托了词人纯直的爱情理想。[2]
作品赏析
此词名为咏物,实在抒情。词人驰骋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以健笔写柔情,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烘托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塑造了忠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爱情悲歌。
上片起句突然发问,先声夺人,似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通过诘问引起读者深思,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为下文描写大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接着一句在“生死相许”之前加上“直教”二字,更加突出了“情”的力量之奇伟。再接着二句则称大雁为“双飞客”,赋予大雁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其中,“天南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从时间着墨,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下文的“殉情”作出铺垫。之后三句由殉情大雁而及人间的痴情男女,其中的“痴儿女”三字饱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结拍四句对大雁殉情前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词人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其中,“万里”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与“暮雪”状前景之艰难。
下片开头三句借对历史胜迹的追忆与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绘,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前一句暗含汉武帝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时的煊赫,后二句则写汉武帝巡幸处如今的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二句借《楚辞》之典反衬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之后二句写殉情大雁不会与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强调殉情大雁忠于爱情的精神不朽,反衬出大雁殉情的崇高价值,为下文的“来访雁丘”作出铺垫。最后四句从正面称赞殉情大雁,寄寓了词人对殉情大雁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词的历史跨度,使主题得以升华。其中,“狂歌痛饮”生动地写出了殉情大雁给人的感动之深。
全词围绕着开头的发问,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有大雁生前的欢乐,也有死后的凄苦,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前后照应,上下勾连,情节并不复杂,行文却腾挪多变,寓缠绵之情于蒙宕之中,寄人生哲理于情语之外,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情肠于一炉,柔婉之极而又沉雄之至。[3]
创作背景
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年轻的诗人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雁丘》辞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这首著名的《摸鱼儿·雁丘词》。[4]
作品评价
南宋张炎元遗山极称稼轩词,及观遗山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如双莲、雁邱等作,妙在模写情态,立意高远,初无稼轩豪迈之气。岂遗山欲表而出之,故云尔?(《词源·卷下·杂论》) [5]
清代许昂霄迈陂塘(元好问)遗山二阕,绵至之思,一往而深,读之令人低回欲绝。同时诸公和章,皆不能及。前云“天也妒”,此云'天已许’,真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矣。(《词综偶评·元词》) [6]
近代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吴梅:可谓一往情深,含有无限悲感者也。(《辽金元文学史》) [7]
近现代词人夏承焘、张璋等:纯是议论,词中别体。悲雁即所以悲人。通过雁之同死,为天下痴儿女一哭。“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就是本篇的主旨。可与其另一首同调之作《咏并蒂莲》对参。是对坚贞的爱情的颂歌。寓意深刻、所感甚大,不仅是工于用事和炼句而已。(《金元明清词选》) [8]
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兆汉:对于并蒂的荷花、殉情的孤雁,这样的郑重,写得如此缠绵,显然只有具有了深厚的思想感情的基础才能做到。而且,从《雁丘词》在多少年以后还加以改定看来,元好问这样优美的思想感情又是历久不衰,甚至是“老而弥笃”的。这两篇《摸鱼儿》从南宋以来,就赢得很高的评价。(《金元词史》) [9]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许宗元:它之别具一格,在于它是议论体,是爱情词中的别体。(《中国词史》) [10]
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子良:细玩其声情意态,颇与辛弃疾同调“置酒小山亭”一阕相似,实深得稼轩三昧者也。……此词既云后经改定,则非少时原作矣。前段感其真情殉节,后段吊其亡魂;直是一往情深,委婉回环,含有无限悲凉者也。此盖中年以后,迭经忧患,追怀往事,以寄身世之感。自非年甫十五六之幽并少年所能道出也。(《金元词述评》) [11]
近现代历史学家缪钺:开头两句横空而来,说明爱情“生死相许之坚贞可贵,隐含着对孤雁殉情之悯叹。然后叙述双雁,又联想到人间也常是如此,所以说:“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用笔空灵不滞。“君应有语”以下数句,是说孤雁无依,只好自尽了。过片处宕开,以怀古取远势。因为双雁是葬在汾水之上,于是联想到当年汉武帝泛舟汾河时所作的《秋风辞》。《秋风辞》说:“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汉武帝的时代久已消逝,一片荒凉,所以说“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台依旧平楚。”元好问用汉武帝《秋风辞》,不仅是由汾水的联想而怀古,还因为《秋风辞》中有:“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之句,可以暗中与雁相关。这种运用典故的不即不离、含蕴丰融之法,是古代诗人词人的长技。“招魂”二句运化《楚辞・招魂》及《九歌・山鬼》,衬托出悲怆之情与阴森之气。下面诸句是说,双雁埋在此处,将不与莺燕俱成黄土,而是可以留待骚人千秋凭吊。这是对双雁坚贞爱情的歌颂。(《冰茧庵剩稿》)[12]
基本介绍
1205年,金国一位16岁的少年赴并州赶考,途中碰到一个捕雁的人说,他今天捕杀了一只雁,另一只逃脱的雁悲鸣不止,然后投地而死。少年听后非常感动,从猎人手里买回了那只殉情的雁,把它葬在了汾河边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并即兴感怀写出一首传世之作《摸鱼儿》。
这少年名叫元好问,鲜卑拓跋氏后人,1190年生于山西秀容(今忻州市)韩岩村一个世代书香之家,别号遗山,是名冠金元两代的诗坛巨擘。他一生有44年生活在金末,有24年生活在元初,其间江山易主,风云动荡,遗山愤世吟诗、为官恤民、为士请愿、奔走存史,最终于1257年客死他乡。
这是一首咏物词。在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这就是说,大雁殉情的事强烈的震撼了他,所以在词的开篇,便陡发奇问,破空而来。作者本要咏雁,却从“世间”落笔,以人拟雁,赋予雁情以超越自然的意义,想象极为新奇。也为下文写雁的殉情预做张本;古人认为,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遥想双雁,“天南地北”冬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但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它们分开。而“网罗惊破双栖梦”后,爱侣已逝,安能独活!于是“脱网者”痛下决心追随于九泉之下,“自投地死”。
过片以后,作者又借助周围景物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在孤雁长眠之处,当年汉武帝渡汾河祀汾阴的时候,箫鼓喧闹,棹歌四起;而今平林漠漠,荒烟如织,箫鼓声绝,一派萧索。古与今,人与雁,更加感到鸿雁殉情的凄烈。但是死者不能复生,招魂无济于事,山鬼也枉自悲鸣,在这里,作者把写景与写情融为一体,更增加了悲剧气氛。
词的最后,是作者对殉情鸿雁的礼赞,他说鸿雁之死,其境界之高,上天也会嫉妒,虽不能说重于泰山,也不能跟莺儿燕子之死一样同归黄土了事。它的美名将“千秋万古”,被后来的骚人歌咏传颂。
全词行文并不复杂,而行文腾挪多变,用事实回答了什么是至情,寄人生哲理于淡悟之外。《神雕侠侣》中李莫愁的狂歌当哭,雌雄双雕的先后投水而死,更增加了本文的意境。[1]
作者简介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摸鱼儿·雁丘词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
[2] 敖丽芳、魏金强、方立群主编 . 大学语文 . 南京 : 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8-05 . 36 .
[3] (金)元好问 著,李正民 等解评 . 元好问集 . 太原 : 三晋出版社 ,2008-08 . 117-119 .
[4] 郭勇 . 版本对比与文本细读对词作研究的意义[J] : 三峡论坛 ,2018 . 61-65 .
[5] 张炎 著,夏承焘 校注;沈义父 著,蔡嵩云 笺释 . 词源注 乐府指迷笺释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09 . 32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