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各省的管理范围合理吗?800年的遗留问题影响到现在

 北斗维斟 2022-08-22 发布于贵州

目前,中国的行政区划合理吗?这个问题实在太大,无从下手。其中有合理之处,也有不合理的地方。而本文只谈谈其中各省的管辖范围问题,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牵扯了800年的历史沿革。

一,山川形便与行政区划

什么样的行政区划才是合理的呢?理论上来说,行政区划应该尽量以山川地理作为依据,也就是尽量以山脉、河流和湖泊作为行政区划的边界。通常来说,一个地理单元内的文化具有相似性,经济具有密切的联系性。按照山川地理来划分行政区划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因此,宋朝的郑樵说“州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

禹贡九州地图

目前,中国的许多省区的管辖范围和地理单元高度重合,甚至达到了完美的状态,这样的省区有福建、江西、浙江、山西、新疆、海南、青海。而其他的省大体上也和地理单元重合,但是也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而这些不完美的地方却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在元朝之前,中国的行政区划主要以山川地理作为依据。在战国时期,天下尚未统一,但是人们已经设想了理想的区划——禹贡九州,而九州的边界线基本都是山脉和河流。

秦朝一匡天下,将郡县制推广全国,而郡县的边界基本以山川为依据。例如庐江郡东到武夷山,南到五岭,西到罗霄山脉、北到长江,基本奠定了今天江西省的范围。比如,巴蜀二郡,基本在四川盆地之地,奠定了今天四川和重庆的格局。

秦朝区划地图

到了汉代,州逐渐成为了一级的行政区。汉武帝在全国设置了13个州,当时北方人口密集,南方地广人稀,因而北方的州密集,南方的州管理范围大,但总体也是按照地理划分的。例如,凉州只管河西走廊、益州管理西南,交州管理岭南,荆州管理长江中游,扬州管理长江下游,徐州管理淮北等。

西汉十三州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天下大乱,行政区划变更无常、州郡数量剧增,混乱不堪,因而没有多少的参考价值。在南北朝末期,北方有了221个州、508个郡,南方有了107个州、586 个郡,甚至出现了许多州郡无县可辖的局面。隋朝统一后,于是废郡存州,让州直接管辖县,中国的区划进入了州县时代。

唐朝时期,仿照汉朝的刺史制度,在全国设置了一些道作为监察区,而道的设置是严格遵循山川形便的《新唐书·地理志》载:“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到了唐玄宗时期,全国划分为了十五个道。道的边界线基本以山脉和河流为界,一个道基本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

唐朝“开元十五道”

而宋朝又在唐朝的基础上,改道为路,总体上还是以山川地理为依据。“宋始分为十五路,继为十八路,后又析为二十三路,皆因山川形便设为藩服以分统天下”。

宋朝二十三路地图

我们仔细看唐宋时期的行政区划地图,发现我们今天的许多省区范围已经基本确定。最典型的就是福建省,从宋朝确立福建路之后,其边界线基本是千年未变。唐朝的陇右道、河北道、河东道、黔中道基本奠定了今天甘肃、河北、山西、贵州的版图。而宋朝的广南东路、广南西路、江西路、两浙路、河东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演变为了现在的广东、广西、江西、浙江、山西、湖北和湖南。

二,犬牙交错的出现

不过,中国以山川形便划分区划的传统在元朝被打破了。以山川形便划分区划,有利于地方的经济交流,便于管理,降低管理的成本。但是在冷兵器时代,山川又是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因而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又容易产生割据政权。

最典型的就是封闭的巴蜀地区,这里的北部是秦巴山脉,东部是巫山山脉和长江三峡,南部是云贵高原,西部是青藏高原,可谓“四塞之国”“天府之国”,一旦中原有乱,巴蜀的官员就阻断对外交通,自成一统。所谓“天下未乱蜀先乱 天下已治蜀未治”。

为了防范地方的割据,中国古代一些王朝又会故意在某些特殊的地方打破山川形便,造成“犬牙交错”的形势。例如,宋代的河东路和永兴军路的边界并未以黄河为界,而是不断在黄河周边穿插。北宋如此划分的目的就是防止二路凭借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据险自立。

不过,宋代之前,这种犬牙交错的方式并不明显。到了元朝,蒙古人横扫天下,以军事控制全国。为了形成“以北至南”局势,元朝彻底打破了山川地理形势,将所有省的北方要塞划给北边的邻居,让所有省的北方门户洞开,便于控制。例如,湖广行省控制整个广西、江西行省控制了广东,让岭南无法割据;秦巴山区划给了陕西,让四川没有了天险。

元朝行省地图

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唐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周振鹤

后来的明朝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在元朝十个行省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纠正。例如,广西、广西、福建、浙江、山西、河北、山东等省得到了设立,使得南北方的格局基本恢复唐宋以来的格局。清朝建立后,又在明朝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将江南省、湖广省、陕西省拆分;调整贵州的范围,将遵义化归贵州,并将南盘江以北的土地划给贵州,使得贵州相对完整。

明朝两京十三省

经过明清的调整,中国各省的范围已经基本和地理区域重合。但是,其中不足的地方依然存在,例如广西的沿海地区在明朝被划给了广东,导致广西没有出海口;汉中谷底依然划给陕西,而六盘山以东的部分土地却划给了甘肃;原本属于黔中之地的土地被四川、湖北、湖南分割,导致贵州的地理单元依然不完整。

而清朝在拆分江南省方面也是别有意味。清朝不是将之拆分为淮北、淮南二省,而是担心淮南经济太强,于是实行南北搭配,穷富搭配,也就出现了江苏安徽地跨南北的现象。这样的拆分也导致地区差距进一步加大,淮北逐渐被孤立,成为了经济洼地。近代有人提出要建立“淮海省”,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

三,现在行政区划的形成

清朝灭亡后,其行政区划并未发生多大的变化。仔细看地图,中国现在的区划和清朝相比,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明清时期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又延续到了现在。但是,新中国也对部分区划做了调整。

例如,新中国初期,将原本属于广西的北部湾一带划给了广西,让广西终于恢复了出海口。但是雷州半岛却依然在广东境内,并未划归广西,使得广西的北部湾不完整。1988年,海南单独建省,广东不再远远管理海南岛,这又是一个合理的调整。

195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宁夏再次成为了一个单独的省区。但是宁夏的面积只有6.6万平方公里,单独成立省区成本过大。我认为,宁夏可以停留在甘肃范围内,成为一个民族自治州,并成为甘肃的第二个中心城市。甘肃和宁夏实际上是一个地理单元,人文也相似。

1997年,重庆成为了直辖市,四川盆地似乎恢复了过去巴蜀并立的格局。但是,重庆管辖的范围比较小,并未深入嘉陵江流域,这使得重庆并未管辖多少巴文化区域。这个现象的确也影响了川渝的经济建设,例如川东地区距离成都太远,成为了落后地区,而重庆又因为行政上的障碍而无法带动川东。试想一下,如果将川东划给重庆,成立一个东川省,那么情况是不是更好呢?

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河北之中出现了北京和天津两座直辖市,将河北南北切开,导致河北找不到一个真正的中心城市。实际上,天津是可以呆在河北担任河北省会,如此河北则相对完整,经济发展也不会如此困难。

另外再说说康区的问题。在清朝之前,康区一直归属于青藏高原的政权或者政区。清朝平定康区的土司后,就将之划给了四川。雍正平定青海后,划分青海、四川、西藏边界,由于康区是内陆通往青藏的交通要道,雍正将康区划给了四川省管辖,如此形成了四川遥控西藏的态势。

曾经出现的西康地区

清朝末期,为了推动青藏高原的改土归流,清朝在康区和西藏推行了“新政”,并出现设置西康省的趋势,民国时期出现的川边特区就是西康盛的延续。西康省控制横断山区,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但新中国成立后,又将西康拆分,恢复到了清朝的形态。或许西康一带人口太少,单独设省只是提高管理成本。

民国时期,内蒙古被拆分为了绥远、察哈尔等区域,其主要原因是担心蒙古的独立造成了边疆不稳定,担心内蒙古也会出现如此现象。但是这些边区人口少数,管理成本大。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恢复了清朝内蒙古的版图。在中苏关系恶化时期,内蒙古的许多地区又分别被划给黑龙江、辽宁、吉林、宁夏,此后又恢复原样。

1978年的区划

现在看来,内蒙古的东西跨度的确太大,其核心的河套一带恐怕难以带动阿拉善和呼伦尔贝尔一带。如果将阿拉善划给甘肃或者宁夏,将辽西划给辽宁,将呼伦贝尔高原划给黑龙江,如此可能在管理上更加合理。

结语:行政区划,是一个大学问,牵扯到了地理、经济、军事、文化和民族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因此,在行政区划的变动上,应该要慎之又慎,历史上因为行政区变动太大而加速亡国的例子是有的,也就是王莽改革。本文在这里探讨行政区划改革,也属于“纸上谈兵”,相信同意的观点也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