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文/孙为 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会上,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大地上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我国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无数仁人志士一心为党,顽强拼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谱写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勇前进的动人华章。在这百年光辉历程中,涌现出了无数先进人物、英雄榜样,他们心怀祖国,为了祖国繁荣富强、为了民族独立自由、为了人民幸福安康,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敢于牺牲、无私奉献,以自己的才华、青春、甚至生命积极投身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 这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为了让中国人不再挨饿,毕其一生钻研杂交水稻,成功解决了我国粮食短缺问题,是众多人心目中的时代榜样。对!您已经猜到了,他就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一粒粮食能够绊倒一个大国”,袁隆平曾如是说。作为我国饥荒的亲身经历者,袁隆平小时候曾亲眼见过路旁活活饿死的百姓,曾亲眼见过中华大地上颗粒无收,哀鸿遍野,这使他十分痛心。目睹了残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夜不能眠,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家作主人,却仍无法摆脱饥饿带来的威胁,作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袁隆平立志要解决我国粮食短缺问题,再也不让自己的祖国有老百姓挨饿。 1964年,袁隆平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他曾说过:“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靠着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和对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不断突破杂交水稻亩产的纪录,成功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更让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摆脱饥饿。 袁老作为我们时代的榜样,将对祖国、对人民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不计其数的中国青年在他的影响下立志学农兴农,我就是因为儿时曾阅读过《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这本书,深受袁老鼓舞才成为了一名农业院校的大学生,立志要学好农业知识,努力为我国农业发展奋斗。报考大学时,父母曾因为戴着对农业的有色眼镜劝我不要报考农业大学,身边的人也认为学农没有前途。但我没有被这些想法左右,正所谓“前者之所志,吾辈不能忘”,想起袁老为了让我国人民不再挨饿而学习农业,我坚信投身于农业有莫大的意义,于是毅然决然地将农业院校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逝世,享年九十一岁。这位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奉献一生的老人带着梦想的“种子”,飞向了天堂。社会各界都沉浸在失去袁老的悲痛之中,无数人民更是自发组织悼念袁老,为国为民付出牺牲的人民英雄,人民不会忘记。袁老的离去,使我悲痛不已,泣不成声,也使我更坚定了学习农业的决心,立志以袁老为榜样,投身于我国农业建设,为祖国发展努力奋斗! 榜样,是信念坚定的楷模,激发我们强大的力量;是无私奉献的火炬,照亮我们内心的光芒;是人生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新时代的青年朋友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让我们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奋发图强,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贡献自己的才华和青春! 作者简介: 孙为,南京农业大学大三在读学生。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复赛终评以阅读量,点赞数和赞赏为依据,所占比例为30%。作品质量为70%。 轻触品诗,点击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