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铁偶遇"大姐"

 落到尘埃 2022-09-20 发布于江苏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高铁偶遇"大姐"

文/高家胜

人本来如此: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干哪一行的总抱怨哪一行,我认为:不好。

这个年月能大小有个事儿,总该满意了。

但是怎么过,算是过得好呢?我倒是有点模糊。

前几天从山西太原回来的路上,对这个问题有了痛彻的领悟。

中午和朋友一起吃了个牛肉拉面,便急急的上了车。进入晋豫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皆是荒山野岭。因为来往过几次,便懒得理会,也无兴趣。

高铁在山窝站要停留几分钟,借着时间,我下车抽了个烟。只见一群约四五十岁左右,陈衣旧衫的男人们,背着大包,手拉行李箱,拚命朝车上挤,显眼的是,一个大姐身上那个鼓鼓囊囊的大包妨碍着他们,他们并不理会,只是嘟囔着,"快点呀,找自个的位置。"

回到座位,恰好,大姐就坐在我的旁边,借着灯光,我看了一眼大姐,很瘦,头发有些花白,还好,梳得倒是蛮整齐。

我帮着她把箱子置于行李架上,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箱子很沉,不知道什么物件,然后她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捋了捋,露出菜色的脸,带着皱纹。长袖的花褂小棉袄,倒是帖身,只是袖口已经有破绽,裤子穿得是男式的秋款,沾有粉尘,有点大,显然是山里的一个节俭人家媳妇。

车上人不多,找好位置,车厢安静了好多,大姐偶尔看一下我,不好意思说话,一只手扶住扶手,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

"大姐,你去哪里呀?"我主动和她说话,而且称"大姐"时,拉得调子有点长,生怕她听不见似的。

"哦,去上海。"我侧着脸,看得清楚,她的脸上溢着笑容,而且有一种让人觉察不到的得意的笑意。她的旁边有一个透明塑料袋,里面装了一个快餐面,底下像是核桃。

打开塑料袋,大姐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好像是为了回报我刚刚的举手之劳。慢慢地大姐已经对我已不太拘谨了。这时,我认定大姐是个善良的人。我的称谓也一直认定叫她"大姐"。

从她那难懂的乡音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大姐今年四十六,家里有两个娃,大女娃在上海上大学,小男娃在县城上高中,学习成绩不错。家离刚才的山窝站有几十里,因为两个娃子上学都需要钱,趁着年轻,去上海的一个工地上赚点,刚好离女娃上大学的地方不远,有个照应。加上她老公,一年下来,手头宽裕一些。说着话,大姐指了一下,后头那个刚才吆喝着快点的壮年汉。

“出这么远门,不害怕吗?”我问。

“我们有伴儿,是乡里一起做的劳务输出,晚上十二点下车,工地上老板安排人过来接。"大姐很有信心地说。这时我已经知道大姐小我三岁,但她一直坚定我小她岁数,我也不点明。

“出门这么远,一年能赚多少钱?”

“刨除娃子的生活费,学费钱,我们两口子一年也能剩下三五万吧。”大姐,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赚这么多钱,就吃快餐面呀?”大姐泡好快餐面,临座的乘客马上插话说。

大姐并没有急着回答,吃了一会儿面,说:“娃子上学,不能亏着娃子,聚点钱,娃儿们长大也要用钱。”

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核桃怎么不吃?”

“哈哈,核桃在我们那旮旯不算稀奇货,吃够了,娃子的同学爱吃,带来一包给她们尝尝鲜。”大姐爽朗的笑着说。

我和那旅客闻之骇然。

朴素善良的语言,久久地弥漫在车厢里。

车在疾驰。

我忍不住问了大姐,“大姐,这高铁票价好贵的,你怎么舍得呀?”

她高兴地侧身看我,笑容也多了好些,"票是老板买的,本来准备迟一些时日过去,老板催得紧,说是工地赶工,我们就来了,老板还感谢我们呢。"大姐抿着嘴,使劲克制着自豪的语气。

我长年在外做事,没有几个不受委屈的。诗和远方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向往。

然而大姐的话,反复咀嚼之后,我陡然恍悟,真能走向远方的,都是平凡的人,她们实诚而现实,更没有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幻想,大姐实在仅算是这类中的一个了。

车还在奔驰着,那个小小的山站已经远远抛在后面,大姐已经有了睡意,这个瘦弱的身体,面容姣好的大姐,她的心地,她的那份心灵深处的善良与朴素一直与驰骋的高铁并驱齐驾在铁路线上……

作者简介:吴家胜,名:牧云,出生:1972年6月25日,1993年9月毕业于江苏大学冶金学院,一直从事钢铁工作。 喜欢文学与运动。散文、散文诗、诗词、歌赋,三百一十多篇原创作品发表于《中国诗歌网》、《美篇》、《今日头条》、《中国钢铁网》等诗词网平台,愿结识文学艺术之友交流赏析。

淮阴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过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