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大后才懂,为何段誉与虚竹总能逢凶化吉,而萧峰却一定要被写死

 耳东话史 2022-09-20 发布于湖南

《神雕侠侣》中,尽管杨过是第一主角,但作为前作主角的郭靖也被捧到了五绝的位置,甚至都没有让杨过与郭靖真正地交手过,可以说金庸是一碗水端平,保全了两位主角的形象。

然而《天龙八部》的结局却让多数读者出乎意料,金庸赋予三位主角的结局截然不同,萧峰、虚竹、段誉这三兄弟中,唯有萧峰被写死,而且是在一切看似尘埃落定之后突然做出的自行了断之举,这般设定着实令人不解。

(萧峰剧照)

为何段誉和虚竹总能逢凶化吉,而萧峰则必须死?长大之后,重读原著才明白金庸的用心良苦。

一、“天龙二挂”的经历

段誉和虚竹为何被称为“天龙二挂”?还不是因为他们闯荡武林的经历过于离谱,甚至比如今的一些“爽文”中的主角还要离谱,无论走到哪,遇上什么人,那些人都难免沦为他们的“经验包”。

要不是主角,段誉一开始坠崖的时候便多半性命难保,结果他不仅没摔死,还将隐世门派逍遥派的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学了去,之后凭借那北冥神功几乎是见谁吸谁,到了西夏枯井中,就连被誉为“天龙四绝”之一的鸠摩智也被段誉吸走了一身内力,这家伙后来甚至还当了皇帝,身边佳人无数。

(段誉、虚竹剧照)

至于虚竹,身为一个平平无奇甚至长相十分丑陋的小和尚,他这一生本该是像是路人一般,甚至身处武侠世界中,像他这种角色怕是活不过三秒,然而他却先后得到了无崖子、天山童姥以及李秋水这“逍遥三老”的内力,还顺便学了逍遥派的各路神功,武功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他还与自己的“梦中情人”梦姑重逢,可谓人生赢家。

可以说金庸只差把“主角光环”这四个字刻在他们二人脸上了,相对于他们而言,他们的义兄萧峰则是一生坎坷。

二、萧峰悲壮的结局

段誉和虚竹的成长在书中是肉眼可见的,但金庸却略过了萧峰习武的过程,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学来一身神功的,而非各种机缘巧合,而正篇故事中,萧峰的人生只能用一个“苦”字来形容。

他为丐帮付出了太多心血,比如立下七大功劳,破解三大难题,可丐帮众人却因他契丹人的身份而将他过往付出的种种都抛诸脑后,反而要置他于死地,杏子林、聚贤庄、少室山三场大战,萧峰哪一次不是被逼入绝境,他是用自己的拳头拼出了一条血路。

而到了宋辽大战,他在逼迫辽帝退兵,原本故事可以在大团圆的氛围中结束,他却在此时选择拾起断箭插入心口,一代英雄就此落幕。

(耶律洪基剧照)

初读此段时,相信大部分人心中都只有三个字,“为什么”。

当然,冷静下来之后,还是能够为萧峰之死找到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的。

比如当初他为了寻找带头大哥而误信康敏的谗言,跑去找段正淳报仇,哪料段正淳之女阿朱假扮段正淳,以至于萧峰亲手打死了挚爱,当时萧峰就有求死之意。

后来萧峰在藏经阁大战中目睹了扫地僧将父亲点化,苦苦寻仇三十年的父亲也放下了仇恨,自己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寻仇?他的人生也瞬间失去了目标。

还有宋辽大战时的生擒辽帝之举,要知道辽帝待萧峰不薄,封他做了辽国南院大王,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真是把他当兄弟,他却做出以下犯上之举,的确是罪该万死,但萧峰也可以用“维护天下苍生”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

这些理由固然能够解释萧峰之死,但这其实都是从“萧峰是主角,不应该被写死”的角度来分析,其实如果你将萧峰视为一个普通人的话,他的死早在他童年时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三、万事皆有因果

俗话说“万事皆有因果”,如果萧峰真是一生无愧天地,那金庸怎么说也该保他一命,更不用说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将主角突然写死,这是不符合逻辑的。

而萧峰之所以被写死,其实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他儿时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

萧峰自幼被送到乔三槐夫妇家,那乔三槐夫妇虽然不富裕,却也待他如亲生骨肉,所以萧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然也同样会十分爱戴自己的父母,他孝敬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为了救母亲而杀了一个医生,却是不合理的。

(萧峰、阿朱剧照)

萧峰曾对阿朱提及过这段往事,原著道:“那孩子经过一家铁店门前,见摊子上放着几把杀猪杀牛的尖刀……孩子悄悄起身,从窗子里爬了出去,连夜赶到镇上,到了那大夫门外。那屋子前门后门都关得紧紧的,没法进去。孩子身子小,便从狗洞里钻进屋去,见一间房的窗纸上透出灯光,大夫还没睡,正在煎药。孩子推开了房门…………孩子一声不出,走近身去,拔出尖刀,一刀便戳了过去。他身子矮,这一刀戳在大夫的肚子上。那大夫只哼了几哼,便倒下了。”

当时的萧峰还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却已经敢做出杀人之举,着实是令人胆寒。

有人说那大夫该死,可当时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就是因为萧峰母亲病了,没钱,那大夫不愿意治,萧峰母亲在求那大夫的时候,把那大夫的衣裳扯破了,那大夫便踢了她母亲一脚。

(萧峰出招剧照)

这大夫毋庸置疑是个势利眼的小人,没有医者仁心,但也罪不至死,而且萧峰刺杀那大夫的时候,那大夫还在熬药,可能还在救另一个人的命,另一个人或许会因此而死,无论如何,萧峰此举都与“正义”无关。

正所谓“杀人偿命”,儿时读这段剧情时只觉得解气,但冷静下来却会发现这事是萧峰冲动了,而且那时候只觉得“萧峰是主角,他的决定肯定没错”,但金庸从来就没打算把萧峰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萧峰自然也会犯错,而他儿时犯下的错误是无法弥补的,金庸会在故事结尾时赐他一死也是合情合理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