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少不识杜甫妙,中年方解其中味

 知易行难nev5ph 2022-09-20 发布于河南
它,就是由北大中文系教授陈贻焮撰写、被学术界公认为“当代杜诗学中的一座丰碑”的《杜甫评传》。

陈贻焮先生在北大朗润园家中,摄于1991年
1982到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上卷和中下卷,如今已成绝版。
200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再版,近20年过去,也早已售罄。很多人为了欣赏、收藏这套巨作,不惜以高价寻觅旧本。
为什么这套书能够如此雅俗共赏,既被读者追着读,又被学界奉为“教科书”?
首先,因为杜甫值得!
59年的人生,写下1500多首诗,闻一多评价杜甫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
鲁迅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年少风流,壮游齐鲁;青年壮志,偏困居长安。中年陷安史之乱,颠沛流离。年老只能倚着孤舟,漂泊江湖。他是掸不掉时代灰尘的小人物,却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执着地热爱它。

图 / Unsplash

他是那个听见“遥远哭声”的人,写下世人皆知的《三吏》《三别》,被后世封为“诗史”。
少年爱李白,老来识杜意。蒋勋说:“你不管从什么阶段开始读诗,从什么人开始喜欢诗,最后在那里等着你的,一定是杜甫。”
只有人到中年,经历人世变迁,才懂我们每个人一生必经的所有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最后都藏在了杜甫的诗里。
当中国人感到苦闷无法消遣,总会读读杜甫;当中国人感觉人生无意义,也总会想起杜甫这位老友。
他是诗圣,更是“情圣”。当自己还在挣扎于日常,却还用至情至性,同情并深情着世人。
杜甫身上的英雄主义,是每个中国人都爱他的理由。
一千多年过去,杜甫仍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
其次,因为版本难得。
自宋代至清代、民国乃至当今,千家注杜,万家评杜。脱胎于诗话,取意于章回的陈贻焮版《杜甫评传》却仍被众家列为首荐,数度绝版
全书以杜诗编年为经,以同时代历史记述、后代杜诗注解为纬。把杜甫作为主人公,全景书写大唐由盛转衰的壮阔“史诗”。

图 / Unsplash

洋洋百万字,读下来却像读小说般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不觉有读学术著作的压力。
正如一位网友在读完后评价说:
“章回”不仅是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的线性展开,更有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雄心,欲以一人歌哭再现唐代政治人事思想宗教风土礼俗的面目;所谓“诗话”,则以诗人之眼,用白话翻译串讲,折合古贤时人,并参己见。”
在《杜甫评传》出版40年之际,三联书店决定再版这套经典之作!
现在开通/续费「三联中读·知识年卡」,我们还将这套《杜甫评传》(布脊精装全3册)免费送给你!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图片
豆瓣9.4,无数人苦等的绝版之作
这次不要再错过了
陈贻焮作为北大中文系教授,中国诗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是难得的集小说家的文采、诗人的性灵、史学之严谨的杜诗学研究者

《杜甫评传》更是融入了他一生研究唐诗之经验,在他之后也难有超越者。
以评带传,像读小说般跌宕起伏
“其于杜甫,爱之既深,便倍感亲切,如话家常”,陈贻焮写杜甫,就像记录一位老友的一生,比如:
在东都初遇李白,杜甫对他一见倾心。他写《赠李白》:“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说自己见到隐逸求仙的偶像,内心归隐的志向更加强烈了。
图片

图 /  Unsplash

陈先生就像听见朋友说了“幼稚”的话似的,在后面补充说:(杜甫)这哪里算是什么'志’,这只不过是初出茅庐、稍受挫折的人一时冲动罢了”
瞬间就把这时还没见庙堂黑幕、宫闱秽闻,心中仍积极入仕的杜甫的“内心戏”点了出来!
图片
作者手稿
以评带传的形式,作者就像文物考古学家修复一个打碎了的古董花瓶般,千年前的杜甫被完整、细腻且活泼泼地考辨和呈现了出来。
读杜诗“十首以前较难入”。杜诗的文字深、典故多,读者常常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和人生境遇才能解悟。普通的杜诗译本,采用笺释,既索然无味,也容易把诗意弄得支离破碎。
陈贻焮先生《杜甫评传》便将注解、典故、赏析、翻译融为一体。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讲到杜甫十四、五岁便在洛阳文与名流交往,作者便博引《唐科名记》《唐会要》《全唐诗》,考证崔、魏二人的年纪、官职、与少年杜甫的交往经历等;
杜甫诗“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中的《猛虎词》、李白寻范居士诗“风流自簸荡,谑浪偏相宜”中的“谑浪”等等典故的出处,陈先生都做了详细的注释和解读。

作者手稿

白话翻译串讲的形式,从前读宋本、清本的古文注解觉得晦涩的地方,竟都恍然大悟!

相比普通的诗集译作,用杜甫的一生串联他1500多首诗,让从前读过的杜诗串点成线,除了能解诗中词、句之涵义,诗歌背后作者所遭逢的生活际遇和人世悲欢,所裹挟的时代背景,也变得豁然开朗。
除了能读到杜甫,我们还能看见李白、高适、王维等唐朝明星的身影。
李白交友干谒、隐逸求仙,竟是唐代文人们由隐入仕的“终南捷径”?
“开口咏凤凰”的杜甫和写出《大鹏赋》的李白,少年图腾是怎样预示了他们后来的“分手”?
小到一首诗的解释、创作背景,杜甫的生活际遇、性情面相,大到唐朝的盛衰兴亡,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以诗人之眼,让杜诗性灵闪闪发光
作为一位深得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真谛的诗人,陈贻焮也在《杜甫评传》中,表现出对杜诗极具眼光的品评。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两句诗正常的语序是:风折绿笋垂,雨肥红梅绽。陈先生则说,这样还原不仅平仄不调又出了韵,严重破坏了别致的艺术感。
“绿垂”“红绽”,笋和梅瞬息之间流动的美便乍现了出来,让人亲身感受到夏天里风雨到多变、笋折梅熟的生趣和季节感。
杜诗里的倒装句,有意无意间追求意境意趣的高超和平仄韵律的和谐之美,让掉进“倒装陷阱”里的人美得心醉。

陈贻焮先生自作词手迹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写:“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竹深”、“荷净”,让人仿佛身处万竹丛中,闻见莲香浮动,深远恬静,涤尽烦暑。写宫体诗却不同流俗,眼角里满是清新。
图 / Unsplash
在《杜甫评传》里,你还能看到作者评杜甫“七岁咏凤凰”,写得不如骆宾王的《咏鹅》好;同样写寻范十隐居,杜甫叙事的真实、细节的生动、语言的幽默却不及李白等少见于其他译本的有趣赏析。读完它,赏诗的眼光和品位大不同。
论著之博赡,前追古人,后无来者
陈贻焮版《杜甫评传》集前人杜诗研究之大成,引钱谦益《钱注杜诗》、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及仇兆鳌《杜诗详注》之精华,又结合了《唐书》等同时期历史记述。
对前人的注解,陈先生并不盲目引用,而是用今人眼光、多方考究,真实还原千年前杜甫的毛孔和血肉。
像杜甫在与李白相遇第二年写下的《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图 / Unsplash

《杜诗镜铨》里引蒋弱六的话说:“是白一生小像。公赠白诗最多,此诗最简,而足以尽之。”
但陈先生却觉评价过当:
“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确实画出了活生生的李白来,但对于促使李白加剧这种性格的内心痛苦和矛盾,杜甫却缺乏深情的体察和谅解。
杜甫眼中的李白,是于朝野间自由来去的潇洒派。但真实的李白,是历经三年供奉翰林,早已抛弃对朝廷幻想,带着情绪离开的李白。
如此集大成之作,难怪在茫茫的杜诗研究著作中,它仍被众家列为首荐,被无数读者追随长达四十年



这套由三联书店重版的《杜甫评传》(布脊精装全3册),气质温润雅致。
收藏传家,经得起一次次的翻阅和岁月变迁。赠送给身边的杜甫迷,更是眼光独到,别具心意。

已经熟悉三联中读的老朋友,肯定知道这样的力度意味着什么,可以直接下单购买,邀请亲朋好友共享新知;对我们还没有太多了解的新朋友,不妨继续看下去——知识年卡为什么值得入手?
【三联中读 知识年卡】
清泉流水,最抚人心

就拿【古诗词】【唐宋文化】来说吧,我们有《唐宋词的情感世界》《古文素养必修课》《我们为什么爱唐朝等知识课程,带你细读经典,沉浸古人的词情画卷。




我们领你进入古代文学、历史的廊谷。

从《中国文学经典100讲》谁塑造了我们,到〈诗经密码《详解〈金瓶梅》,原来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哲学思想中,藏满了对今人的启示。

▶300+原创好课,重启智识之门
在一个秋风正好的下午,点开一门新上线的课程,听来自各领域的大咖不疾不徐分享他们几十年的积累与见解,你能重新获得大学时期上备受欢迎的公开课的体验——过道里坐满了人,甚至走廊也都是拿着笔记本记录的同学,但没有一人不耐烦,每个人都迫切地汲取学术大家的智慧。有时可能老师分享的领域你不那么熟悉,但你惊喜地发现,自己能从中获得有关生活、有关人生的启迪。
邓小南、李零、许宏、韩昇、李山、康震、张大春、马未都、马伯庸……他们都和中读在一起
听一听心理学吧。来自北大、清华、港大、中科院的主讲人,与你一同站在古希腊的德尔菲神庙前,“认识你自己”了解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沿着自我探索的道路前行、思考;跟随卡伦·霍尼,从现代人的社会焦虑中寻找成为自己的主人的路径;走近乔·卡巴金,运用“正念减压疗法”意识到你当下的所在……

大师课《这就是心理学》

看一看社会学吧。周飞舟、渠敬东、王铭铭、田耕等专家学者,带你在社会学的视角下,看懂百年中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种渴望探索现代社会的生命意识被强烈地唤醒——社会学,就这样诞生于工业革命和商品社会到来的剧变之中。探索新的生活轨迹、重新组建人与周遭事物的联结,便是社会学天然的使命。

大师课《社会学看中国》

读一读《红楼梦》吧。如果你未曾深入了解过红楼人物、未曾从其中咀嚼过世事人情,一定是遗憾。宝黛爱情,为何惊心动魄?元妃省亲,从热闹中看衰亡的妙笔……听来自北大的专家讲红楼,从“满纸荒唐言”中,体会作者的“一把辛酸泪”。

大师课《永远的<红楼梦>》

准备了许久的山海经精品课,即将在近日上线。如果你也对中国人远古洪荒的想象颇感兴趣,相信这门课能满足你的需求。
历史文博、艺术美育、文学经典、音乐电影、社科哲思、亲子教育、自然博物……在中读,你能最大限度打开自己的五官五感,成为一个博学的“杂家”。对生活保持敏锐的机密,就在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