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的公园:淞南公园

 df7086 2022-09-20 发布于河北

梁东方

和上海其他的公园相比,淞南公园不过是一个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普通的公园。这种最初的印象大致上在其他公园里也会有:门口不宽大,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水泥框架的风格也让人熟视无睹。有当下的时代特色的是门口的三个保安和一个便装工作人员两两相对地坐在那里,查验每一个人刚刚对着贴在门外各处的场所码条形码扫描以后,所显示的随申码,看48小时之内的核酸阴性证明。至少北门和东门外还都有核酸监测点……

不管怎么说,像所有的公园一样,这里的门里门外也是两种状态,两个世界。门里首先看到的是高大的无患子树也就是圆皂角树,它被刚刚过去的台风吹落的果实的确是圆的,类似枣子,颜色碧绿。这种以北方人的眼光看来叶子很像是椿树的树,被种在公园一进门的小广场的中心位置上,将两排座位分隔开,将小广场也自然分出两部分,可见其在本地树种中的重要性。在异地的公园里发现了以前不大注意或者干脆是以前的生活环境里根本没有的植被品种,会让人有一种由衷的喜悦;在我看来,这些在本地人看来习以为常的树木花草所带来的新鲜感,是异地他乡的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的不同,表现在气候上,也表现在动植物种类上,它们是我们丰富的世界的多样化的缤纷色彩的细致元素,总是能让人饶有其趣。

公园里的人们自然地坐在这些在我看来不无新奇的树下,站在小广场上:在地面上写毛笔字者有之,含饴弄孙者有之,低头举着手机的人有之,汗湿了背心还在将眼睛努力凑近读报栏盯着那唯一的一份《解放日报》看的老者有之。各有所重,却完全没有门外的熙熙攘攘之状,有的只是城市其他区域里不大容易有的安然。

就周围的人口密度来说,这片貌似面积不是很大的绿地公园是很有必要的。它不过相当于周围众多小区中的一个,却有着周围那些以建筑物为主的小区里所没有的森林池塘和草地广场,理论上和现实中都是方圆多少里之内唯一一处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回归自然、不受车辆威胁地漫漫步、歇歇脚,安静地坐上一会儿的地方。

多少人口配多少公园,让人们就近可以拥有自己的公园,而不是一切以地皮贵贱为建设公园的标准,只把公园建在远离人群的低价洼地。这不过是一种通识,是理论上的城市规划标准之一,还要经常会受到实践中的价值考量的左右。

从地图上看,淞南公园的总面积不是很大,只是一片灰色的建筑之间范围有限的绿色条块而已,但是走进来以后从感觉上说却又很是不小。很有纵深感,地势起伏之间的遮蔽效果使人走着走着就换好了新天地的广阔感。

果实累累的灌木五倍子之侧有石桥转折的荷塘,粗壮高大的冬青林旁有地面铺了彩色塑胶的儿童乐园,奇石遍布的围岸之内有游船如织水榭楼台的传统荡舟水域。收费的钓鱼池周围均匀地分布着些长椅,长椅在柳树下,面对荡漾的湖水。高温已经过去,台风也已经停止,下午四点以后的爽利温润的风儿阵阵,长椅上的人们都默默地享受着时光的抚慰。

公园里是老人和孩子的世界,主体是他们,没有带孩子的其他年龄段的人,基本上都在看手机。在水秀树青的环境里坐下,在看手机里享受生活,已经是现代人的一种重要且简便的休闲方式。

可以清晰地听见伸入水中的凉亭里凑在一起的几个垂钓者嘻嘻哈哈地话语之声。一般来说,垂钓的人是不怎么说话的,可这几个人却像是自始至终都很兴奋,不管鱼上不上钩,都有说有笑。仔细看会发现一起说笑的更多的是没有钓鱼的闲人,他们时间太多无法打发,来这里和钓鱼的人配事,算是一种轻松愉快地度过生命的好方式。

临水而坐是非常舒服的,可作为外来之人还是愿意多走走多看看,在各种不同的角度里望见异地的公园场景,以为自己的观感和收获。高大的松树下的椭圆练功场就很让人惊喜,这么一大片高大粗壮的松树肯定是年头不短了,但也一定比它们长在北方的同属树种年头短很多,南方植被的巨大优势是一年之中的生长期很长。高坎上的亭子则可以俯瞰整个绿树荫荫的公园,在宝山这一带高层建筑还不是很多的情况下,淞南公园还没有成为井底之蛙式的深深的井底式的存在,还可以说即如所谓绿色的宝石抑或绿肺镶嵌其间,是这一带的人们共同的生活记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公园东门里的徐克强烈士墓的选址是有意味的,这个位置距离他的家乡,门外现在叫作淞南三村的地方很近。这位34岁就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安息在可以望见自己原来叫作宝山县殷行乡肇家浜村的南徐家湾的故里的地方,是后人所能给予的一点点微薄也诚恳的敬意。所有第一次到这公园里来的人都会在这个位置上久久驻足,这里是人们得以延续当下的和平生活的历史基础所在。人类所求者不过是平静安详的生活而已,其不可得和可得之间的鸿沟,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这样说来,所有能在公园里平静地走一走、坐一坐的时光,都是不折不扣的好时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