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读书说•读书会第一期|周斯羽:《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如何正确看待历史

 青年读书说 2022-09-20 发布于陕西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读后感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

西安市铁一中滨河高级中学高二鸿博1班  周斯羽

【图片来源 作者 周斯羽】

在这本书里,钱穆先生就中国的汉、唐、宋、明、清五个时期的政治制度、选官方式等详细又通俗地讲解了一番,里面涉及的很多历史观念和看待问题的方式都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首先,单是钱穆先生的一番序言,都让我感触颇深。他说:“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以往的历史意见。”时代意见与历史意见,这是我在原来浅薄的历史学习中从未考虑过的内容。我只会凭着感觉去评判一件事或是一个东西,但却忽略了,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若单以现在的眼光看历史,就无法把握其内在的优缺。每一项制度,它都不会只有利而无弊,也不会只有弊而无利,因此,当我们在谈得失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历史意见,即指的是在那些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而若是我们单凭现在的需要和生活去理解历史的世界,就会有失偏颇。只有当时的时代意见,才能成为我们现在的历史意见。“我们此刻重视这些历史意见,其意正如我们之重视我们自己的时代意见般。”

其次,钱穆先生在书里透露出的流动性看历史也极有道理。在讲公私分税时,先生先是说刚开始的公私分税并而是皇帝出于私心才设立的,但由于战国的盐铁之利的膨胀,才导致山林的赋税一下子超过了田赋,使皇帝将大部分的国家收入纳入囊中,从而令公私分税就变成皇帝的自肥。因此,在看待历史事物时,一时的好坏并不能代表永久的好坏,就像古代的制度,每个制度在刚开始时会卓有成效,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制度的弊端与劣势逐渐暴露出来,一步步走向僵化,最后甚至是变法改革都无法挽回。因此,我们必须要用流动的眼光看历史,才能掌握每一个历史问题的内在适配和僵化根源。

最后,我们必须要用联系的眼光看历史。在学习每一个历史知识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通过一个看数个。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我们评历史上一切制度,都应该注意到每一个制度之背后的当时的人的观念和理论。”在钱穆先生讲某一个知识时,他总会将这一个内容与国外的或过去的某个与其相似的点拿来做比较,辉哥上课时也总秉持着这一观念。由此可见,联系性看历史是必要的,更有利于培养我的思辨性思维,并且能将各种零碎的知识点串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历史结构。

钱穆先生还根据历史指出了当下中国的不足之处——民众自发的意识和力量都比较缺乏。当然我还无法理解这些内在的意识,但若我也能掌握到钱穆先生看待历史的这些观点,深入挖掘历史,也可以获得一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活动预告|青年读书说第一期读书会开始啦,喊你一起来阅读

历史教学|精品连载·新教材·一轮复习·李王辉|第15讲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青年读书说·读书会第一期|刘子溪:时评中国,不平则鸣——读《时评中国—用温和的坚定抗拒冷漠》有感

德育分享|班主任期末工作总结·德育案例|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弹簧”作用 ——年轻班主任如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赞赏郑重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