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独有的绝美古建筑,台上余音绕梁,台下观者如织

 月是故乡明548 2022-09-20 发布于山东

最初对戏曲的入门,一定是和奶奶辈一起的。奶奶爱看戏,村里一有唱大戏的,就早早吃完晚饭,带着马扎、板凳赶着占好位置,仰着头、眼巴巴地等着好戏开锣。

好戏开场,台上一亮嗓,台下一片吆喝;台上锣鼓喧天,台下掌声如雷。台上有世间的悲欢离合,台下有百姓心中的酸甜苦辣,戏里还有说不完的历史故事和人情味儿。

戏曲是从古至今,上至朝廷官员下至广大百姓都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而展现戏曲的戏台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场合。

过去在皇宫内、王府内有戏台,在广大农村,更是“有村必有庙,有庙必有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村里建戏台的讲究,因为百姓们觉得戏台正对着庙或佛龛,唱大戏是唱给仙人和佛祖听的,凡人只有“蹭听”的份儿。

现在,保留至今的古戏台遍布中国各地。现能看到的最早的古戏台实物创建于金代,位于山西省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该戏台台基右下有石刻铭文:“时大定二十三年岁次癸卯秋”,即公元1183年,证实了这座古戏台的“年龄”。而且,据《中国戏曲文物志》粗略统计,全国现存可查的古戏台有两万余座,其中以山西为最。

山西省高平市王报村二郎庙的金代戏台

戏台,又叫戏楼,最早是单开间亭子的形式,可以四面观看。后来,戏台的后墙被堵上,由四面观变成了三面观,以利用墙面的反射,有效地扩大声音。这种形式在古戏台的演变中持续了很长时间。

大约到了明成化年间,三面观戏台又变为一面观,台面开间更复杂宽阔,一般为3间,大的有5间,戏台变大的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演员演出,也有利于化妆换装,同时鼓乐分开,前后场之别,观戏的效果也更好。同时,戏台的屋顶还出现了重檐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等形制。

另外还有“新”戏台式样——过路戏台:建在道路上,楼上为台面,楼下中间有路通过,演出时街道就成为了观看用的广场。山门戏台:戏台横跨庙宇的山门,人们进入庙门时要从戏台下穿过,行走演出互不影响,省地方,经济又实用。

安徽亳州大关帝庙内的花戏楼,

是康熙十五年(1676)建造,

与大关帝庙山门连为一体,戏台座南面北,

舞台前伸,形如“凸”状,檐下彩雕密集,

屋面琉璃铺饰,装点得十分绚丽。

另外还有一点,古代的戏台可没有现代的扩音设备,但古代工匠自有办法,各种的扩音设计智慧超出你的想象。工匠们以在戏台下放置瓮、缸,墙上设洞等方式使声音传播得更为洪亮雄浑,这些措施通称为台下空腔、台底空腔等。还有顶部的藻井设计,在戏台的设计中也能够将人声聚拢在上,又反射到各个方向,声音会变得更为圆润洪亮。一般,老式的戏台天花板上往往都有藻井。

台下空腔、台底空腔

戏台顶部的藻井设计

到清代,戏楼还讲究天井、地井相通,这样的布置不仅是一些特技剧情的需要。地井与地面形成的中空,还能够更好地使声音产生共鸣和共振。

而且,古戏台在多年的演变中也因地制宜,造型变化多样,出现了宫廷戏楼、私宅府邸戏楼、神庙戏台、宗祠戏楼、会馆戏楼等建筑风格。

在北京,宫廷戏台是独有的。故宫博物院内的畅音阁大戏楼是故宫戏楼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宁寿宫养性殿的东面,始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建成。现存建筑为嘉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

畅音阁由畅音阁(戏楼)、扮戏楼(后台)和阅是楼(观众席)三部分组成,风格高大壮观、金碧辉煌,符合皇家的规制。对面的阅是楼分为上下两层,是皇帝和后妃看戏的地方。东西北三面还都用两层圈楼围绕,宫女和大臣也可以在两侧楼的廊下看戏。

颐和园内的德和楼是专为慈禧六十大寿而建的一座精致的大戏楼,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内宫殿区中。德和楼主体共有上下三层,分别为“福台”“禄台”“寿台”,象征天、地、人。最下层的寿台下面有地下室,里面有一口水井,供表演“飞龙喷水”“水漫金山”等有水的场面时用。德和楼后面有座颐乐殿,是慈禧看戏的地方,殿内有供慈禧看戏的专座。

在上海,豫园内也有一处古戏台。豫园最初属于私人宅院,原主叫潘允端。这处宅院是他在几畦菜田上特地打造的,设计和施工指导是明期的造园名家张南阳。

豫园内的戏台创建于19世纪末期,整体走向是坐南朝北,被誉为江南第一古戏台,台面约有7米见方,左右都设有栏杆,台柱的高度有2米,在台子正面看到有雕刻的双龙戏珠、狮子等各类等图案。

在山西,晋祠的水镜台已有几百年历史,是现存较大的明清戏台。戏台分前后两部,从建筑形制来看,后台为明代建造;前台是清代补建。前后台之间设上下场门,中以木板隔开,上悬“水镜台”横匾。其上的“水镜台”三个字为清乾隆翰林、书画名家杨二酉所题。杨二酉是杨廷翰的侄儿。

据导游介绍,水镜台为了达到最美的音效,古代工巧匠们在台子的四个角,埋了四对扣在一起的大水翁,唱戏声和器乐声通过真空大水翁的混合,再传出,就有了立体声的效果。

在安徽,祁门馀庆堂古戏台。馀庆堂,建于清咸丰初年,是一座赵氏祠堂。祠堂戏台是神庙戏台的变体,出现较晚。

馀庆堂同其它宗祠一样,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分是戏台,坐南朝北,对面是祖堂,过去在家族的重要节日安排演戏,两厢是看戏的观戏楼,与主戏台连成一体,建筑工艺讲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在江西,乐平市内所保留大量古代戏台,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现存的数量有412余座。

乐平人民酷爱赣剧,村村建有戏台。逢年过节,各乡村竞相开台演戏,代代沿袭。而且古戏台在当地百姓看来,戏台可以镇邪,在乐平人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云南,沙溪古镇的魁阁戏台是沙溪的地标之一的古戏台,魁阁戏台坐落于兴教寺对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后焚毁,清光绪四年(1878年)重建。

戏台背倚魁阁,为三层楼魁星阁带戏台结构,前台后阁,结构独特,飞檐叠角,有14个飞角,结构独特,工艺精湛,檐下悬有“文光普照”横匾。

等等。

再过些日子又将迎来国庆,去各地旅游,古老的戏台,是不可错过的景致。它们出自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样式,更像是一座博物馆,历经千年风雨,演绎着着中国戏曲发展的兴衰沉浮。每当经过这里,仿佛还能听得到里面传出的悠扬戏曲,看到舞动的古典美,还有台下一代一代过往的听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