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官正 | 世事沧桑,人情纸薄

 黄建新图书馆 2022-09-20 发布于上海

近期重读原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吴官正同志写的《闲来笔潭》,相较于辞藻华丽,我更加偏爱朴素真挚的文风。这本书就是如此,文字清新,文风朴实,充满感染力。

读书——生日的愿望

在吴官正十岁生日那天早上,母亲做了一碗面条,告诉吴官正吃面条会长寿;中午又煎了两个鸡蛋让孩子补充些营养。

母亲问吴官正:“你十岁了,说说今后怎么更懂事?”

吴官正回答道:“想读书。”

母亲听完后默不作声。我想,吴官正母亲有因孩子想读书而产生的欣慰,也有家中贫困无力负担孩子读书的无奈,诸多复杂的情感交织,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出口,便只能沉默。

等到多年后,吴官正才了解到,母亲的沉默,当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还猪——生活的苦难

在中国,农民除了种地之外,便会养殖一些鸡鸭鹅猪。吴官正于1938年出生在江西的一个贫穷家庭,有多贫穷呢?就连养的猪,都是向亲戚家赊的。

在吴官正十二三岁时,母亲向亲戚家赊了一头小猪来养。不到十天,亲戚过来收赊猪崽的钱,看到吴官正家中贫困的境况,还嘲讽了一番。当天晚上,吴官正父亲回家后得知此事,坚决要把赊来的小猪还给人家。作为一位男人,他宁可饿着,也不愿卑微屈膝、低三下四。

母亲也没办法,被父亲说了一顿“没骨气”之类的话,当天夜里便带着吴官正一起去还猪。秋风瑟瑟,细雨绵绵,还猪的路程也是绵延漫长。凌晨两三点走,还要翻山走山路,幼时的吴官正牵着小猪,母亲在后面吆喝着,雨越下雨大,不知不觉,母子二人身上的衣服都湿了。

路程漫长就罢了,途中还遇到其他情况。走到村西两棵大樟树旁时,幼时的吴官正想起了这里曾枪毙过恶霸和反革命,亲眼目睹过他们被行刑:血肉模糊、脑浆迸溢的场景历历在目;走在山路上时,忽然窜出一只不知是狼还是狗的动物吓得他心惊胆战;路过西北边山脚下有一大片坟墓,大大小小的坟堆在黑暗的黎明前更是让幼时的吴官正双腿发软。不过好在一路上有母亲的陪伴与安慰,天蒙蒙亮时,母子二人终于走到了亲戚家。还了猪,母亲谢绝了亲戚的早餐,带着又累又饿浑身疲乏的吴官正回家了。

回到家中,母亲让吴官正不要再读书了,十几岁的男孩子,去帮着父亲种种地,家里的粮食也能多打一些。吴官正没吭声,饿着肚子,哭着往学校跑,后来被母亲追了回来。

吃晚饭时,父亲问吴官正,读书能否有出息,之后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大概小学老师便是农村父母眼中比较出息的职业了。吴官正告诉父亲,只要还能读书,自己肯定会努力的。从结果来看,吴官正读书确实很争气,也很有出息。

吴官正在书中写道:

有人说:“求人比登天难,人情比纸还薄。”这虽不是生活的全部,却也道出了世态炎凉。童年经历的人间苦难,令我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感同身受,格外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我自认为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尤其懂得知恩图报。

求学——母亲变卖首饰

吴官正在书中写道:

初中时做梦,常于梦中哭起来,多因交不起伙食费,被勒令停学回家。

梦境,大概也是现实的一种反映,1954年,吴官正读初中,江西遭遇洪水,吴官正家中田地几乎被大水淹光。一家人住的房子也被水淹了,没有办法,只能拆了家里的木板,以天为被,露天睡在高处。屋漏偏逢连夜雨,露天睡觉蚊子又多,吴官正得了疟疾,好在后来痊愈,也算死里逃生。

家中本就贫困,再加上天灾,吴官正想读书,可惜家中没钱。母亲估计是想起了吴官正十岁生日时的愿望,咬了咬牙,把自己的耳环首饰加上女儿们头上的首饰都狠心变卖换钱给吴官正凑学费。

母亲拿着首饰到亲戚家去换钱。亲戚得知情况后仍然不同意,没办法,只能让父亲驾船到县城去。吴官正的心也如这洪水中的小舟一般纠结挣扎:很想去上学,但不知最终能否换到钱。

苦心人天不负。母亲和姐妹们的首饰在县银行卖了十元四角钱。凑足了十元钱的学费,吴官正才得以延续学业。

吴官正在书中写道:

在亲戚家抵押不成这件事,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世事沧桑,人情纸薄,一想起来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后记——读书改变命运

生活的苦难从未动摇过吴官正读书的信念。据吴官正夫人张锦棠女士的回忆文章《相伴五十年》中所写:高考填志愿,吴官正填报了清华大学,当时张锦棠怕他考不上,劝他报个一般的学校。但吴官正告诉她考清华是他的愿望,考不上就回家种地。

世事沧桑、人情纸薄。读书,改变了吴官正的命运,让他成为清华大学理工翘楚,后来成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位居政治局常委。

参考资料:

《闲来笔潭》,吴官正 ,人民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