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一位天主教传教员,他的名字叫劳培

 慧言历史话古今 2022-09-20 发布于河北

劳培入教后在广州一带传教,后赴新加坡追随孙中山参加起义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广州起义战斗打响,劳培臂缠白巾,手执枪械,腰挂炸弹,冲锋在前

一,劳培出生在广东江门的开平

开平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角洲西南面,明始置县因县治在开平屯而得名。

原开平县老城门

原开平县三埠镇被潭江分割为长沙、新昌和荻海三个区域,与武汉三镇有相似之处,故有“小武汉”之称,开平是中国著名的侨乡。

三埠都沿潭江而建,每日旅客与货物往来频密,很快便成为潭江最重要的码头。

位于珠三角西部的潭江,在水路上沟通粤西与广西,三埠堪称咽喉要道。晚清与民国时期,广州、江门等地客商在此往来交流,三埠随之繁荣。

晚清时期许多开平人到南洋谋生。他们有了积蓄后回家购置产业,引起盗匪进入开平打家劫舍,加上政局动荡、兵祸不断,开平人便建起碉楼,防御匪患。

据《开平县志》:
公元1854年(清咸丰四年):红巾军起义,攻陷县城。9月,土客械斗开始。公元1866年(清同治五年):历时多年之土客战乱平息。

广东开平碉楼别具特色

广东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在功能上是集防卫、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风格上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

劳培于1886年生于多事之秋的开平沙塘镇,他自小很懂事,聪明好学有志气,幼年就有发愤图强振兴家帮的愿望,警长老师都喜欢他。

二,公教会在开平吸引年轻人

魏畅茂于1872年生于法国,早年入巴黎外方传教会,1896年晋铎后于1899年(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来华,追随天主教广东代牧区主教光若翰传教。


​魏畅茂后来成为广州教区主教

魏畅茂在任广州石室天主堂主任司铎的时候,接触到开平的教友,他们经常来找魏畅茂谈心,使魏畅茂了解了很多开平的故事,并热情邀请魏畅茂到开平传教。

魏畅茂他们来到开平考察,在赤坎龙口里看到一群年轻人打打杀杀,这是因为当地关族和司徒族两大家族积怨经常发生族群械斗事件。

他想帮当地人化解恩怨,便当即做决定要在这个打群架的地方建一所教堂,他想尽力教育这些陷入仇恨不能自拔的人。

上世纪初在广东的天主教传教

魏畅茂在做了调查后便决定到开平开拓新的教区,1891年(清光绪二十三年),魏畅茂来开平地方后首先与当时开平县知县郭占熊见面,与之洽谈要在开平传教建堂及兴建教学事由,当时开明的知县郭占熊非常友好“完其所请”。

于是,魏畅茂便在开平这块土地上,建起了第一所天主教堂,这所教堂位于赤坎龙口里,唤作圣若望教堂,应该是开平最早的天主教堂。

魏畅茂主教与华理柱主教

圣若望教堂盖好以后,魏畅茂带来几个神父修士在此开展工作,公教会如一缕清风吹进古老的碉楼古村,很多年轻人被神父所讲的新知识抱吸引,入教的人越来越多。

三,少年时代的劳培皈依教会,改变自己的一生

神父们对关族和司徒族人特别关照,魏畅茂经常在两族年轻人之间讲很多爱人爱仇故事以及仇恨的危害,年轻受感化两族慢慢融合,相互间仇恨逐渐化解,终于冰释前嫌转化为良性竞争。

教会除了进行传教,还开展送医送药,代人写信,开办英语学习班等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教会。

新昌天主教堂在开平县第一人民医院大院内,于一九O一年由美国人士霭德等创办。

神父的宣讲的天主教教义所体现的现代价值观潜入喜欢新生事物的开平年轻人的心里,得到接纳与尊重。

这些大事小情,开平的人们耳睹目染不可能不受影响,少年时代的劳培就皈依教会,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天主教和新教传人开平县后,在一些墟镇和居民较为集中的乡村建立教堂。

曾经的圣若望教堂,位于赤坎镇龙口里

这时附近天主教堂来了一位华籍神父刘音鉴,劳培特别喜欢听刘音鉴神父的宣讲,感觉获益匪浅。

四,劳培跟随神父成为传教先生

于是劳培的求知欲望被唤醒,他主动接近刘神父,向他请教教义和科学知识。而刘神父很喜欢这个追求新知识的少年,所以特别用心给予指导,使劳培知识面大大拓展。

赤坎镇龙口里遗址

刘神父与劳培两人情谊日深,对天主教会的教理学习也日渐深入,在经过父母同意后,劳培正式领洗加入了天主教。

劳培入教后常常跟随神父左右,成了一个热心的奉教少年,当时教会的习惯是一个神父身边都有传教先生和辅祭员,在两年过去教会调动刘神父往潮州、揭阳等地主持教务时,神父希望劳培跟他一起前往,做一个传教先生。

刘神父便去做劳培父母的工作,劳培的父母有点舍不得,但劳培认为跟随神父可以开阔眼界,便主动说服向父母,表明大丈夫不能总窝在家里鼠目寸光,自己愿意为教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奉献。

劳培随后就跟随刘神父先往广州,后到潮州、揭阳等地进行传教活动,大长见识,劳培便传教便学习,加上聪明上进,练就一手好字,写的一手好文章。


五,加入同盟会参加广州起义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他上世纪初的清朝统治已至末路风雨飘摇,人民贫困国家衰弱之际,广东各地救国救民、酝酿革命,教会同情劳苦大众,暗里支持孙中山革命。

晚清广州两广总督府

当年孙中山广州起义失败被通缉万分危机,在教会帮助下化妆成神父终于脱险,耳睹目染劳培知识广博,成为一个有抱负的青年,这为劳培后来追随孙中山打下了基础。

劳培20岁时欲献身报国往新加坡,先在新加坡天主教会落脚。随即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新办的《晨报》记者,笔锋犀利,可读性强,受到孙中山称赞。


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导人决定在广州起义,劳培积极要求成为“先锋队”队员。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战斗打响,劳培臂缠白巾,手执枪械,腰挂炸弹,冲锋在前,突围中劳培高呼“杀敌!一杀敌!”中弹牺牲壮烈成仁。

后收殓得有名有姓的烈士遗体七十二具,安葬于东门黄花岗,在死难烈士遗体中有劳培烈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