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生耕耘泽业界 悟哲明理传薪火——记徐州医科大学终身教授曾因明

 BOSS_TZ 2022-09-20 发布于辽宁
文 / 李梅

来源:【科教创新】Education Innovation

Image

曾因明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他饱经风霜,在迎来科学春天时已近知天命之年,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他在曾经是淮海战场的徐州神话般的创建了我国麻醉医学界的12个第一:

1980年创刊我国第一本麻醉学专业杂志《国外医学资料》麻醉学与复苏(《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及《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前身);

1981年创建我国第一个经两厅(省卫生厅、教育厅)联合批准成立的“麻醉生理研究室”,经16年努力, 1997年获批为江苏省政府麻醉学重点实验室;

1987年创办我国第一个《麻醉学专业》(本科),徐州医学院成立麻醉学系及7个相关教研室;

1987年主持出版我国第一套《麻醉学专业》(本科)油印本教材(一套7册)。分别于1995、2000、2008、2011、2016年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列为国家统编教材;

1989年他的一篇论文《对我国麻醉学科发展模式的探讨》破天荒地同时被《中华麻醉学杂志》《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分册、《临床麻醉学杂志》三本期刊发表,为我国麻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方向与思路;

1992年由他主持组建成立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麻醉学教育研究会,任首届会长;

1997年《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麻醉学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人民大会堂颁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2001年由他主持组建我国第一个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麻醉专业委员会命题中心并出任中心主任。组建我国第一个执业资格考试题库(8000多道题),组织命题并完成第一份资格考试试卷;

2001年我国第一个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委员会成立,出任副主任委员,同时出任麻醉学专业主任委员;

2003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我国首个省级麻醉医学研究所,任命为所长;

2004年我国首次编辑出版高等医学院校供临床医学专业用《麻醉学》教材,任主编。分别于2008、2013、2018年再版,开创《麻醉学》学校基础教育的先河;

2014年当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特邀顾问;2019年获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终身成就专家称号;均是麻醉界的唯一。

深耕教育:“认一事,做一生”

“认一事,做一生。”曾因明是我国著名麻醉学家,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院名誉院长、终身教授,从事麻醉医学60余年,为我国麻醉学科建设和高等麻醉学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麻醉学科内涵建设当之无愧的设计者与实践者。

自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以来,曾因明在简陋的条件下,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基础上开展麻醉学的科研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便确立了“麻醉(药物与方法)对人体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方向。1981年,经江苏省卫生厅及高教局联合批准成立“麻醉生理研究室”,虽条件简陋,但却是麻醉学科学研究与实验室建设的重要起点。

Image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国门打开,曾因明发现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近半个世纪的差距,无法满足改革开放后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的需求。曾因明经调研认为:加强学科发展的关键举措在于迅速提高麻醉学专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和整体素质。因当时麻醉科的从业人员中大学本科学历不足10%,于是,他把国际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以其独有的战略眼光提出了我国麻醉科医师的培养在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必须分两步走的观点与思路。第一步是迅速提高我国麻醉专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与整体素质,加强学科建设;第二步是待国家及学科层面条件具备后适时过渡到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麻醉科医师。

Image

1984年,徐州医学院正式提出《在高等医学院校设置麻醉学专业(本科)的报告》;198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麻醉学专业(本科)在徐州医学院试招生;1987年,麻醉学专业正式列入《国家专业目录》,徐州医学院率先正式招生,创办了我国第一个麻醉学专业(本科)。在一无借鉴、二无经验的情况下,由他主导凝结了全国志士同仁的智慧与心血,不仅制定了系统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实习指导等一整套教学软件,而且组织开展了科学性较强的教材编纂工作。从1987年的油印本开始,编撰了我国第一套7册麻醉学专业(本科)教材,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麻醉学专业的运行体制与机制,至今仍为全国开办《麻醉学专业》(本科)的院校效仿,对规范全国各院校的办学行为起到重要的纲领性作用。

1990年,在麻醉学专业(本科)规范运行的基础上,曾因明适时提出“以本科为基础、研究生为重点、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为方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特别强调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就是“规模+质量”。他还以当时的社会需求为导向,首先对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与科学学位并轨而各有侧重的模式与内涵进行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1997年,由他主持的“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麻醉学专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项目在评审中脱颖而出等,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光明日报》专题报道《十年营造,硕果累累: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系办出特色》,《健康报》头版《攥紧拳头,办出特色,徐州医学院成为麻醉学人才摇篮》,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原教育部高教司王镭司长同时题词:“徐州医学院麻醉学系是我国麻醉学专业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中流砥柱”。迄今徐州医学院(现徐州医科大学)已毕业本科生5483名、硕士研究1182名、博士研究生56名,遍布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

Image

进入21世纪后,根据国家发展形势及国际成功经验,曾因明首先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麻醉学终身教育体系的奋斗目标,他特别强调“中国特色”是至理名言,并明示“中国特色”必须做到:掌握国际发展的前沿,努力汲取国际先进经验;准确研判国情与科情;将国际经验与国情相结合提出“中国方案”;将奋斗目标与近期计划相结合。“教育体系”是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以及继续医学教育三位一体,分阶段而又有机紧密联系。2001年,为加强麻醉学的学校基础教育,由曾因明主持在上海组织论证“麻醉学”在临床医学专业独立开课,会议纪要上报后,获得领导与外科学界前辈的支持,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麻醉学》列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开创了我国麻醉学学校基础教育的先河。

修身正心:“责人者弱责己者强”

曾因明教授致力于教书育人,不仅重于言教,而且知行合一、身体力行,除了传授业务技术外,他特别重视文化、精神、思维与能力教育。“责人者弱,责己者强”是曾因明的座右铭。这个理念源自他从无锡步行到苏州去赶(高)考的真实故事,以及他和一位研究生同学相处的思考。这位学生学历较低,但聪明、勤奋、刻苦,因而成绩优秀,研究生入学考名列前茅,因学历问题在录取时几经周折,在曾因明多方协调下,最终被录取了。在就读及毕业后工作期间,该学生一直存在矛盾心态,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学历较低,内心总有怕被别人看不起的心理负担;二是他自信自己不比别人差,甚至比别人强,心里又有一股傲气,因而总感到不得志,认为领导给他发挥才华的平台不够高,工作中情绪波动较大。鉴于这种情况,曾因明多次和学生谈心但收效甚微,最后,曾因明决定送给这位学生八个字共勉,就是:“责人者弱、责己者强”。岁月磨练人,十年之后,这位学生在自己的事业上获得了进步与成功,也终于在人生征途中领悟到这八个字的真谛,他回应老师:“曾老师,你说得对,怨天尤人没有用,关键还是靠自己”。

曾因明是这样解释“责人者弱、责己者强”的:首先,所谓责人指的不是狭义的“人”,而是环境,所谓环境不外乎天、地、人,对环境的责备、怨天尤人只能消极伤神、浪费精力,不仅于事无补,有时还会坏事。但从责人转变为责己,再从单纯的“责己”升华到“善于责己”是一种飞跃,是从思维方式到智慧的飞跃。凡想要做到“勿忘初心”,实现自己追求与志向的人都必须记住:责人者弱、责己者强,怨尤、消极、甚至一蹶不振者是弱者,善于责己,因势而谋,因势而动,与时俱进者是强者。善于责己的是一种智慧,是领军人才之必须。

在这八个字中,最重要的还是“善于责己”,这里说的“善于”不是遇到什么不顺之事、什么挫折、失败与干扰都一股脑地怪(责)自己。“善于”的本质是要直面问题,洞察、掌握事物的规律,不仅要认识客观,还要认识主观(自己),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思考处理方法或对策,因此,“善于”的深层次含义是:一要审视自己的追求或动机,要勿忘初心;二要探索如何与环境相处,重点是处人处事;三是要出思路、出对策。

曾因明提出,要不断地审视(责)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志向,即能否能真正做到“勿忘初心”,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因为追求是力量的源泉,没有追求就没有精神与力量,就没有为事业而奋斗的动力。

其次是你在具体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要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更好的生存,要认识环境,并思考与环境怎么相处,无论到哪里,必须适应环境、溶入环境,落地生根,毛主席领导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就是一部历史教材。

最后是因势而谋,要按环境的特点出理念、出思路、出方略,达到发展壮大的目的,必须要能做到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你的理念、思路与方法。上到国家兴亡,下到学科建设,出理念、出思路、出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做到在不断改变的环境中改变自己的理念、思路与方法,关键是要善于思考,即“行成于思”。

到如今,在“责己者强”这条路上,曾因明已风风雨雨走过了60多年,回首往事人生,他认为从“责人”到“责己”,从单纯的“责己”到“善于责己”是一种飞跃,是从思维方式到智慧的飞跃。现在,曾因明教授虽已86岁高龄,但仍奋战在科研教学第一线,他对学科的贡献、他的教育理念、他的人生智慧,已成为学子们改变人生轨迹及成才之道,在江苏教育界乃至全国是难得的灵魂导师,不失为时代之楷模。

做而论道:人生路上悟真谛

曾因明的微信名是“纯镜”,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据说他常思考、推敲“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名言,“贵”从何来?因为实际上人难有自知之明,因此,必须天天镜照自己,当然镜也会照别人。曾因明在奋斗的征程中做而论道,播下了发人深省的警句箴言,他说正是这些警言给他的漫漫人生以光明与引导,今日读来对我们的感受何尝不是如此。

“用心做人做事做学问”这是曾因明给麻醉学师生们写下的学训(图)。曾因明说,中华民族历来特别看重“道德文章”,即特别看重人的品德。他说对“道德文章”的理解原本认为是要在做学问、写文章中体现做人,后来才认识到“文章”的含义不仅是做学问,还有做事,“用心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灵魂是用心,根基是做人。“用心”指的是发自内心,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动机,这一点在心灵的贫穷远胜于物质贫穷的今天尤为重要。做人是根本,要在做事、做学问中体现做人,要在做事、做学问中历练做人。

Image

“要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

曾因明在一次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说“你毕业了吗?

真正的毕业是培养了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为培养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他的箴言是:“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要反思、联想与探索”。对做过的事必须反思,以能传承成功的经验,吸取挫折与失败的教训,人不能重复犯同样的挫折与失误,联想是要善于移植别人的经验与教训。探索是对未来或前人未做过的事的筹划与实践。要持之以恒,使之成为你的思维习惯,坚持下去是能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

“谋事之道理念思路方法也”

理念是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后,对未来提出的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的认知,理念是谋事之魂,因为理念决定目标,而目标决定发展的层次与格局;思路是实现目标的路径,思路是谋事之芯,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正确而又清晰的思路从何而来?要以目标为核心,以问题为抓手,以求实为原则,以渐进为方法;方法是谋事之矛,因为方法是实现思路的保证,你有理念、有思路,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与举措,就等于没有进攻之利器,目标就可能成为空谈。

“成事之道勤奋聚力恒心也”

业精于勤,勤奋是成事之必由之路,天道助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任何时候都不应怀疑勤奋的结果而萌生取巧的念头,或走急功近利的捷径。聚力是勤奋产生效率的法宝,要聚合力量而不是一盘散沙,只有聚力于攻坚克难常方可众志成城。恒心是要有不怕挫折,决不言弃的韧性,恒是成事之必需。

“名利是事业的影子”

曾因明认为名利与事业两者在现实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关键是两者的关系如何处理?他的警句是:“名利是事业的影子”,你的事业做得越大,伴随你的影子也就越大。在历史长河及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在名利与事业的问题上作出决择,那就是到底是追求名利,还是要追求事业,这两种追求有着天壤之别,不仅是道不同,路径不同,其结果也是不同的,一个人若成天想得到名利甚至追逐名利,把事业作为获取名利的投名状,其途径可能是急功近利、损人利已的,其结果也可能会是“身败名裂”。而另外一种人追求的是事业,视事业为生命的组成,为事业舍而不求得,随着事业的成功,社会、人们、同道给予他肯定与承认,与此相伴的也有名利,结果可能是“无心栽柳柳成荫”。曾因明说这两种追求的本质、过程、结果、特别是其中的品味完全是不会一样的。

“恩怨有溶”

曾因明的箴言还涉及养生之道,那就是16字真言:“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喜怒有度、恩怨有溶”,前面说的是生活要有规律,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饮食要有节制,勿暴饮暴食,偏饮偏食,常带三分饥和寒;忌大喜大悲,喜事临门不要欣喜若狂,遇到不幸与挫折不要过度悲伤,遇到不平与冤屈不必怒发冲冠,要寵辱不驚。最后一句是恩怨有“溶”,他把“有容乃大”的容改为溶。恩恩怨怨要有容,更要能“溶”,他认为“忍”“容”“溶”是人生修为的三个境界。 

Image

曾因明在人生奋斗道路上的哲理已成为学子改变人生轨迹的明灯,也是学生们的成才之道,在江苏教育界乃至全国被誉为是难得的灵魂导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