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女王国葬上的仪式音乐

 阿里山图书馆 2022-09-2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文 | 唐若甫


9月19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敏寺)及温莎堡的圣乔治礼拜堂举行,规格为国葬。自十七世纪玛丽女王的葬礼以来,大不列颠君主的国葬就有着厚重的仪式感和神圣的音乐性。这些都在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行进中予以充分体现。


葬礼音乐


1694年12月28日,与夫君威廉共治英格兰与苏格兰的玛丽女王二世驾崩,但她的葬礼一直到次年3月5日才在西敏寺落定,按照习俗为葬礼创作音乐的重任也落在了西敏寺管风琴师(相当于宫廷乐队长)作曲家亨利·普赛尔头上。

普赛尔根据英国圣公会葬礼仪式中的规定悼词创作了一套乐曲。这套《玛丽女王葬礼音乐》由器乐和合唱组成,其中最为知名的可能就是进行曲和坎佐纳。普赛尔用短短不到两分钟的音乐,就把皇室的尊贵和葬礼的庄重刻画地栩栩如生,音乐的威严氛围让人肃然起敬,听来犹如一支送葬队伍由远及近浮现眼前,其后飘出的人声又让人如沐春风。

Music for the Funeral of Queen Mary: March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I Musici - Classical Music for Funerals

由近似于皇家礼器地位的管乐、打击乐和歌颂性质的人声组成的仪式音乐,是9月19日举行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国葬的主要音乐组成部分。其实早在君主辞世的片刻,音乐就已经融入到送葬的队伍和纪念仪式中。伊丽莎白二世在她位于苏格兰阿伯丁郡的巴尔莫勒城堡逝世后,灵柩从巴尔莫勒被灵车运送到爱丁堡的圣吉尔斯大教堂供人瞻仰,后从爱丁堡机场由军机运至伦敦议会大厦供人吊唁,一路上灵车、马车和人力接驳行进过程中无不伴随着管乐队的鼓瑟齐鸣。

纪念仪式的高潮便是周一的国葬。国葬按照程序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灵柩从议会大厦移动至国葬举办地西敏寺,第二部分是西敏寺的国葬,第三部分是灵柩从西敏寺移动至温莎堡,第四部分是在温莎堡圣乔治礼拜堂举行的落葬仪式,持续一整天。

日出时分,点缀着象征至高王权的帝国皇冠、权杖和主权之球的灵柩置于马车上,从议会大厦由皇家海军官兵徒步运送到西敏寺。军士长一声号令下,皇家卫队与国王查尔斯三世、公主及众王子踩着鼓点整齐划一迈出步伐,队伍一反之前铜管乐队行进和骑兵开道的常态,音乐以清一色的苏格兰风笛和鼓奏出。

08:17
苏格兰风笛

苏格兰是伊丽莎白二世的毕生所爱,高亢响亮的风笛声悠扬持续,带着“依依不舍,思念依旧”的情意,缓慢的鼓点伴随着小军鼓滚奏如机关枪般的颗粒感,加之教堂铜钟的轰鸣,营造出肃穆的压抑感。队伍行至西敏寺礼毕,教堂内的管风琴与唱诗班立即无缝接上,国葬进入正题。


委约首演

图片

国葬音乐唱片将由BBC出版
灵柩行进前,包括各国元首和王国政要等两千余名嘉宾在西敏寺就早已落座,西敏寺副管风琴师彼得·霍尔德和助理管风琴师马修·约茨为他们演奏了一组仪式前的葬礼音乐,由奥兰多·吉本斯、沃恩·威廉斯、前御前作曲家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哈罗德·达克、希利·威廉、赫伯特·霍伟尔、查尔斯·斯坦福、前御前作曲家马尔康姆·威廉森及爱德华·埃尔加创作的赞歌或挽歌。

伊丽莎白二世灵柩一进入西敏寺的拱门,圣咏响起。西敏寺管风琴师兼唱诗班指挥詹姆斯·欧当奈尔接过接力棒,由西敏寺唱诗班、圣詹姆斯宫皇家礼拜堂唱诗班联合组成的超强合唱阵容在约瑟夫·麦克哈迪和欧当奈尔的接力指挥下,以分秒不差的精准度跟随卫队的速度控制音乐的起伏,灵柩入灵位时音乐即刻消散。宗教及政治领袖们纷纷致以悼词的间隙,嘉宾们听到了圣克莱芒特、御前作曲家朱迪斯·维尔、前御前作曲家胡贝·帕里、沃恩·威廉斯、詹姆斯·麦克米兰和巴赫等人的音乐。

《每日电讯报》乐评人伊凡·休伊特把国葬的仪式音乐形容为“大致遵照祖规,也就是都铎王朝的封建礼数和温莎王朝的轻盈浪漫”,沿袭了自1737年乔治二世王后卡洛琳国葬以来由威廉·克罗夫特和普赛尔定下的国葬悼乐演唱程序。除此之外也有独到创新之处,带有女王个人喜好的一丝色彩,这在国葬中极为难得。两位英国顶尖作曲家接受委约,为国葬创了与之体格相称,风格相统的全新圣咏并于国葬首演。

03:08
朱迪斯·维尔创作的全新圣咏

主悼词后第二顺位出场音乐便由伊丽莎白二世最新任命的御前作曲家朱迪斯·维尔创作。2014年7月,伊丽莎白女王任命了父母是苏格兰人的朱迪斯·维尔为御前作曲家,维尔由此成为历史上首位女性御前作曲家。御前作曲家其实并不是一份工作,更像是一个名号。身为御前作曲家,没有固定“进贡”作品的义务,只需要在王室重要的节庆场合创作与场景相吻合的音乐,比如维尔的前任彼得·麦克斯韦尔·戴维斯就分别在威廉王子大婚和伊丽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钻禧时谱写过庆典音乐。

伊丽莎白二世对苏格兰的偏爱悄悄印在了国葬作曲家人选上。前后两任御前作曲家戴维斯与维尔都是苏格兰人,他们的音乐都被国葬选中。第二位接受委约为国葬创作的更是不折不扣的苏格兰当红作曲家兼指挥家,以圣咏风格著称的詹姆斯·麦克米兰。拥护罗马教廷的他此番被圣公会委以重任,为国葬谱写《国葬曲》,相当于仪式主题曲,演毕便是两分钟全国默哀,后接国歌《天佑吾王》,足见国葬曲分量之重。
03:11

詹姆斯·麦克米兰创作的《国葬曲》


国歌新唱


西敏寺的国葬程序最后,铜管齐鸣,管风琴响起,音色金碧辉煌,除了查尔斯三世以外所有人起立高歌一曲《天佑吾王》。虽然在英国这被认为是新版国歌,但其实算是国歌新唱。

03:11
《天佑吾王》

伊丽莎白二世在位七十年,国歌及唱词均为“天佑女王”。9月8日伊丽莎白二世辞世,按照君主制,女王长子也就是太子或储君查尔斯立即自动成为国王查尔斯三世,国歌及唱词随即改为“天佑国王”,在中文里大可统称“天佑吾王”。对于唱了七十年“女王”的几代人,朝夕之间要改口“国王”,无疑需要适应一阵子。

伊丽莎白女王辞世次日,查尔斯便返回行宫圣詹姆斯宫会面枢密院成员,签署文件维护国体与教会,随即国王卫队便第一次演唱了更改标题和唱词的国歌并把国王登基的消息用仿佛千年前的方式游街宣告大众。

嘹亮的小号和伟岸的管风琴交织在一起,巨大的音浪滚滚扑向站在灵柩一侧的查尔斯三世。伴随着新版歌词,西敏寺国葬最后环节的这曲国歌新唱一扫之前的哀悼雾霾,犹如云开日出。

王国迎来了换代不改朝的新篇章,音乐人也迎来了一位行家级国王。

如果说喜爱摇滚乐的伊丽莎白二世对古典音乐的浓情源于身为一国之君的使命感,那查尔斯对古典音乐就像对卡米拉一样真可谓一生挚爱了。国王定期出席交响音乐会和歌剧,和郎朗称兄道弟,委约作曲家创作,样样身体力行,最关键的是在杰奎琳·杜普蕾的感召下还拉的一手好大提琴,简直可以和拉中提琴的日本天皇德仁组个王之三重奏。这不禁让人对这位文艺范十足的不列颠国王的加冕典礼会有哪些音乐亮点充满好奇。

图片

查尔斯三世演奏大提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