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寡头们的缘起

 zweieiz 2022-09-21 发布于广东

一、斯莫伦斯基

斯莫伦斯基,犹太人。因为他的犹太人身份,斯莫伦斯基所受到的限制很多,比如仕途。虽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犹太人,但托洛斯基也是犹太人(慈父斯大林的死对头),反犹主义在这个国家有很深的传统和历史。

斯莫伦斯基本人雄心壮志,天生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现实的残酷和无情没有打倒他,反而激起了他的野心。

斯莫伦斯基早年在一家国有印刷厂上班,作为信奉无神论的苏联,在国内印刷《圣经》是不被允许的,但《圣经》在黑市中有很大的销路和利润。

斯莫伦斯基决定在下班后的黑夜里偷偷印刷,他敢如此置制度于不顾,可能早在苏联灭亡的前十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已经在他的心中划上了句号。

1981年,斯莫伦斯基的违法活动被人举报,他本人锒铛入狱,面对审判,他不服输的说道:“我到哪里都找不到工作,我没办法以诚实的方式挣钱,我也进不了体面的单位。那实际上等于把我所有的路都堵死了!我没法出国。我只想出国旅游。”

审判人员说:“不行,你不能去。”(同属于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行)

斯莫伦斯基说:“我有麻风病吗?”

审判人员回答:“你属于危险分子。”

当时斯莫伦斯基27岁。

吃过牢饭的经历反而更加激起了斯莫伦斯基的野心,在出狱后,他很快又发现了商机:盖房子。

莫斯科950万人口,有一半人口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居住面积(每人9平方米),斯莫伦斯基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戈尔巴乔夫改革,政策开始全面松动),他先来一帮工人,自己当上了包工头,专门在莫斯科给人盖房子,斯莫伦斯基的生意越做越大,手上的现金也越来越多,可他不敢去存钱,因为害怕克格勃的特工在那里等着他。

有人告诉他,有些业务必须由某家特殊的银行才能办理:工业建设银行。

在工业建设银行的办理过程,斯莫伦斯基回忆道:“她是个老太太,去那儿得带上一大袋巧克力、香肠、香水等。体制就是这样,你得拜访好几个柜台的人,每走一处,都要放几个信封。每个人你都得送东西。体制就那样,否则你别想办事。”

苏联末期整个国家逐渐失控,没人管也没人问,野蛮生长,既然别人的一个签字或者一句话就能让斯莫伦斯基所有的财富化为乌有,那干嘛不成立一家属于自己的银行呢,反正戈尔巴乔夫也允许私人拥有银行。

1989年,斯莫伦斯基成立了自己的银行:首都银行。

斯莫伦斯基迈出了他走向寡头之路的第一步。

二、霍多尔科夫斯基

共青团是入党前的准备,这个准备可能会长达十几年(十几岁开始就是团员)。曾几何时,如果没有苏联共青团员的身份,那么你可能就进不了好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

但时间的洪流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个时候的共青团已经日薄西山,首先收团费就很费劲,没有资金来源的共青团很难正常运营,前面几十年大家还趋之若鹜的共青团现在成了昨日黄花。戈尔巴乔夫当政前三年,共青团员的数量减少了400万,随着时间的推移,共青团员的数量还在进一步下降。(苏联共青团第一书记都没有办法说服自己的儿子加入共青团,情况的严重性可想而知)。

无奈之下,苏共中央允许共青团进行自救活动:经商。

一个名叫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年轻人脱颖而出。

霍多尔科夫斯基,犹太人。早年成绩优异、能力出众,但犹太人的身份使得他失去了那个时代最好的工作之一(军工厂),霍多尔科夫斯基对于社会早已心存不满。

1987年,大学毕业刚一年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被任命为门捷列夫大学团委副书记,别以为这个工作有多么的好,其实能把团费收上来都很费劲,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霍多尔科夫斯基不干也得干。

自负盈亏的政策下来后,上级领导找到了霍多尔科夫斯基,将经商赚钱这一“光荣”任务交给了他。

霍多尔科夫斯基当年只有24岁,他哪里懂领导的用意,在很多年以后他才反应过来为什么:“我与别人交谈的时候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跟我干同样的事情?你们为什么不走这条路?因为就量级而言,大学里的任何头头脑脑都比我有着更多选择。他们回答说,当时获批不久的自负盈亏政策,他们早在柯西金重振经济时期就已经有所见识。当时,大家干得再好也没法取得事业成功,干到最差却可能被投入大牢。他们都有把握,这一次将是故伎重演,所以他们都没有选这条路。”

苏维埃体制下有两种资金,一种是现金,另外一种是非现金信用。现金是稀缺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现金只能用在特定用途上,比如付给工人工资。对于工厂和企业来讲,并不稀缺的是虚拟的非现金信用。国家将它们作为对工厂的补贴存在工厂的账户上,它可以作为资金付给另外一家工厂,但是不能通过正规途径变为现金。

24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成立了一家名叫青年科技中心的公司,这家公司不生产任何东西,它的功能用中国话说就是倒爷。非现金和现金之间无法兑换的问题,霍多尔科夫斯基可以解决,其中内幕已经不得而知。由于现金的稀缺性,同等价值的现金和非现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可以高达1:10,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暴利让人看着眼馋。不过霍多尔科夫斯基非常慷慨,他让所有知道的朋友、同事还有领导都赚的盆满钵满。领导拍着小伙子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脸庞说:“你就是我们的实验资本家!”

很快在年底(1987年),12月28日,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向地方团组织新颁布了一系列财经制度,允许其自筹自支资金,并单独开设银行账户。这符合自负盈亏的精神。其中一项规定尤其重要:在一定条件下,团组织可以混合使用现金和非现金两种货币(简直为霍多尔科夫斯基量身打造,团组织可以同时拥有两种货币,这种无本万利的好生意比印钞机还厉害)。

霍多尔科夫斯基不仅仅兑换卢布,他还兑换美元。

三、别列佐夫斯基

别列佐夫斯基,犹太人。父亲是建筑工程师,母亲是护士,他是家中的独子。

别列佐夫斯基自小热衷于政治,可他是犹太人。他回忆道:“我不属于政治精英分子。我是个犹太人。局限性很多。我对此十分清楚。”

无奈之下,他选择了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工作和目标,别列佐夫斯基虽说默默无闻,但他的目标听来却是不可思议:他想获得诺贝尔奖。

面对不断恶化的社会危机和经济停滞,苏联政府想到了产研结合(其实这是一个好主意),为此政府也花了大量的金钱,但到了苏联晚期,大家都知道,所谓的结合就是个幌子,不过是在紧缺经济内部掠夺资源的一种手段而已。没有一项科研成果能够拯救苏联,但研究补贴源源不竭,研究人员仍旧声称,他们正让苏联工业变得越来越好。

别列佐夫斯基本人是整个研究所最早拿下汽车项目的人。在于汽车工厂打交道的过程中,这个年轻人看到了触目惊心的现实(犯罪分子偷一切可以偷的东西,甚至直接上流水线偷组装好的汽车,工厂经理们也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他们也加入这场盛宴之中),敏锐的别列佐夫斯基感觉到:国家可能撑不了多久了,他也要分一杯羹。

至于科学研究,见鬼去吧,别列佐夫斯基那颗贪心的心再也抑制不住。他倒卖软件、倒卖汽车……

贪婪的别列佐夫斯基无所不用其极,赚取了大量利润,他曾说:“一切生命的意义在于扩张。”

现在的他盯上了汽车厂(国有汽车厂的经理们早已被他用成堆的美元搞定)。

四、古辛斯基

1952年,古辛斯基出生于莫斯科,犹太人。

古辛斯基的家族历史以及他的早年经历都埋下了对苏联的仇恨。他的外公在大清洗运动时被斯大林诛杀、外婆被关进了可怕的古拉格集中营。

仇恨和被歧视的屈辱感一直萦绕在他幼小的心灵之上,古辛斯基回忆道:“我小的时候,我已经知道'Yid’(犹太佬)这个词是对人的侮辱。像所有的男孩子一样,我一开始也害怕打架。我经常想,如果我打了对手并伤害了他,他肯定会还手,把我伤得更厉害,所以我害怕打架。直到有一天,几个比我大的家伙把我赶到院子里的一个角落,开始纠缠侮辱我。我突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一种完全的自由感:我不在乎他们对我怎么样。”

那一次,古辛斯基还手了,他在心里恨恨的发誓,以后谁要敢惹他,一定要还击。
“我再也不怕打架,无论是街道对街道,还是院子对院子。”他回忆说。有一次,古辛斯基放学回到家,一帮人对着他吼叫道:“小犹太佬来了。”古辛斯基肺直接抓起一根铁管朝那帮人扔去,吓得他们匆忙逃窜,古辛斯基回忆说:“我满眼都是泪水,举着铁管满院子追他们,我流眼泪是因为气愤和屈辱,而不是因为恐惧。”

古辛斯基高中毕业一心想要报考莫斯科物理工程学院,这是一家专门培养军工人才的名校,但很多朋友告知古辛斯基,这所学校不收犹太人。

古辛斯基偏偏不信邪,非要报考,最后果断被刷。

古辛斯基的愤怒可想而知。最后他考上了一家戏剧学院。

毕业后的古辛斯基想在莫斯科演出,据他的朋友说:“年复一年,他到处向人磕头求情,他去过苏联文化部、俄罗斯共和国文化部和莫斯科市文化局。他还去过所有的剧院。他请求他们给他一个舞台。他请求过各位总导演和剧院主任,但没人答应。每一周他都抱有新的希望,因为有人许诺会帮他忙。他等呀,等呀,等。又过了六个月,还是没有任何消息。他又重新开始,又有人给他新的承诺,他又开始等。结果非常糟糕,他什么事都没做成。他的能量就像原子弹,却没有地方释放。”

虽然古辛斯基得偿所愿,实现了在莫斯科的演出,但很快因为得罪领导而彻底与戏剧无缘(在一次演出中,他说让领导滚)。

古辛斯基成了无业游民,他把自己的车冒充出租车在莫斯科开起了黑车。

有一天晚上,古辛斯基把车停在一个电车站旁,因为疲劳他下车抽支烟。当他的眼神瞄在电车站的变压器上,他的眼神就挪不开了(变压器里有很多很粗的铜线)。

古辛斯基把变压器的铜线偷回了家,通过一家已经倒闭的军工厂,古辛斯基花了点钱请回工人在这家关门的工厂里生产铜手镯(大家都要生活,有钱谁不干,反正没人管)。

很快,他就成为了苏联的铜手镯大王。俄罗斯著名的传媒大亨古辛斯基淘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