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洛访古】骑行郑洛线:关东古道上问兴衰

 昵称TiFNlDv4 2022-09-21 发布于河南

   六月的河洛大地骄阳似火,天干物燥,早已进入酷暑模式。这样的天气按说是不适宜进行户外长途骑行的,但因为工作原因要去郑州一趟,时间也不紧迫,也就很想利用这次机会走一趟心仪已久的郑洛线。

  所谓郑洛线就是洛阳到郑州之间的这段路,从洛阳出发后先沿洛河东行,随后走伊洛河谷进入黄河南岸向东到达虎牢关,再经过荥阳最终到达郑州。这段路虽然只有区区一百多公里,快的话一天就可以跑一来回,但由于这段路要穿越重重丘陵沟壑,对于新手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由于之前已经有了骑行京津冀的长途经验,所以对于郑洛线,我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唯一不确定的因素就是天气了。

    确定了计划后就开始准备行装,由于天气炎热很多不必要携带的东西能省都省了,尽可能减轻负重量,这也是夏天骑行必须注意的一点。

    转眼间便到了出发的日子,天刚亮我便开始收拾行李,吃过早饭再磨蹭半天,等到出门时已经八点了。

在家人的目送下我骑车踏上了东去的公路。

    穿过连霍高速的涵洞,很快便上了新改建的310国道,按说走310国道是大路直达郑州,但由于新310国道刚通车不久,两侧绿化还没到位,连棵遮阳树都没有,这种天气走新国道纯属自虐。最终还是选择了走小路,直奔平乐方向而去。

    平乐镇,归属孟津县,这里在古代曾经是汉魏洛阳故城的外郭城所在,因东汉明帝时在此地置飞廉铜马建平乐观而得名。曹魏陈思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宴席,与名人雅士开怀畅饮,尽情欢乐,留下了“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的诗句;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有诗写道:“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算起来平乐也是一个千年古镇了。

穿过平乐镇区后,迎面而来一座崭新的徽式牌楼,上书“翟泉村”。

对洛阳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想必对翟泉都不会陌生,翟泉本是汉魏洛阳故城北部的一处湖泊,长期被划入皇家禁苑上林苑,早在东周时期的史书中就频繁出现翟泉的名字,到汉魏时代,翟泉更是皇家专属娱乐场所。千百年后的今天,当年烟波浩渺的翟泉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无处可寻其踪迹,后人至此只能看到一个以翟泉为名的小村子。

经过考古勘测,当年的翟泉可能在今天的翟泉村东边一点,也就是说这个翟泉村并非是翟泉的原址,不过二者的距离其实并不远,也不算凑热度。

行至村中广场,一通“渊源周翟泉”的新碑赫然跃入眼帘。

行走在河洛大地上,可以说几乎随便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背后都有一段厚重的历史底蕴,这种奇特的人文景观没有几千年的积淀是很难看到的。

出了翟泉村就上了310国道,向东不到一百米路边出现了醒目的文保牌:“汉魏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路两侧的田野里一条长长的夯土城墙出现在视线里,这里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魏洛阳故城。

这座古老的城市始建于西周初年,从东汉起,历经曹魏、西晋、北魏四代一直都是王朝的首都,所谓京畿重地,天子脚下,一直使用到唐贞观初年才彻底废弃。今天的汉魏洛阳故城四周还残留着高耸的夯土城墙,城内已经找不到多少遗迹,一眼望去一望无际的农田,郁郁葱葱。

近年来文物部门在遗址区域树立了很多文保碑,走在国道上随处可见这些崭新的石碑,向后人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凄凉。

310国道由西向东从故城中间穿过,出了东城垣就到了偃师城郊,路边开始出现路灯,道路也明显宽阔了起来。

偃师是洛阳唯一的县级市,也是一个千年名城,其历史一点都不比洛阳逊色。网上很多人热炒邯郸是唯一的三千年未改名的城市,其实偃师是有话说的,偃师这个名字也是三千年来一直未改过,和邯郸不相上下。

偃师之名来源于商末周初武王伐纣时,当年武王伐灭殷纣回师渡过黄河后在此地“偃师戎兵”,以示天下大定不再用武。从此,偃师便成了这片土地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离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后,一路向东很快便进入偃师城区,路北侧一座高耸的冷却塔映入眼帘,这里是偃师城郊最大的发电厂——大唐首阳山电厂。

电厂建在首阳山南麓,这里自古以来古墓甚多,所谓无卧牛之地。当年修建电厂时平毁了大量古墓,据说今天的电厂大门就建在秦末义士田横墓遗址上。当年修建电厂时尚存田横墓碑一块,后来就没了下落。

田横是秦末齐国的没落贵族后裔,原本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故事,当年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创作了一幅大型历史画《田横五百士》,从此田横的故事家喻户晓。

秦朝灭亡后,坚持独立复国道路的田横兄弟卷入了刘邦、项羽两大阵营的争霸战,最终因穷途末路而投降了刘邦,但贵族出身的田横耻于向流氓出身的刘邦俯首称臣,在进京觐见刘邦前夕自刎于洛阳城外的尸乡沟(今天偃师城区西南尸乡沟),刘邦闻讯甚为惋惜,下诏以诸侯礼厚葬田横于首阳山下。

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有一座普通的电厂大门,那段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却随风飘散在历史的夜空中。

殷商中期曾迁都于偃师西南的西亳,今天的偃师城区还保留有一段殷商西亳城墙遗址,爬满了绿藤,一派勃勃生机。

到偃师城区后已经中午时分了,太阳开始发威,火辣辣的阳光热情地拥抱着行旅匆匆的人们,在这里开始告别310国道,向东沿伊洛河岸逶迤前行。洛河自洛阳市区流到偃师城南后和伊河汇合成伊洛河,继续向东北方向的巩义流去,最终在巩义河洛镇汇入黄河。而我选择的路线就是沿着伊洛河岸走,最后再沿着黄河南岸走,可以最大限度避开310国道的漫漫丘陵山路。

石家庄,是偃师和巩义交界处的一个小村子,这里也是洛阳市和郑州市的分界处,过了这里就正式进入郑州境内了(其实离郑州市区还甚远)。巩义原名巩县,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故乡,也是北宋皇陵的所在地,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迎面而来的第一个镇子就是康店镇,这里坐落着著名的豫西古民居代表——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是清代洛阳地区著名的大商人,也是豫商的典型代表,生意做得很大,据说一路做到南洋那边,因家大业大,富甲一方,人送外号“康百万”,他的宅院后来被称为康百万庄园。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自西安回銮北京路过洛阳时还曾在康家下榻过,这在当时可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康店镇向东过了河洛镇就到了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过了伊洛河大桥,路面开始出现起伏,不远处就是宽阔的黄河河道,这条路是新扩建的沿黄通道,从这里直达郑州,一边是绵长的丘陵,一边是浩荡的黄河水,骑行体验非常美的一条路。

在河洛镇以东的七里铺村附近的丘陵上分布着一座庞大的粮仓遗址,它就是著名的隋朝洛口仓(兴洛仓),当年这里地处黄河与洛河交汇处,通过漕运可以连通东都洛阳、西京长安,向南可以直达江南,向北直通河北幽州,向东到达山东,理清了这层关系就不难理解当年隋朝为什么要把这么大一座粮仓建在荒郊野外的黄河岸边。

过了七里铺村开始爬坡,爬到半坡看到了荥阳的界牌。

荥阳,在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一座传奇城市,尤其是秦汉时代,围绕着荥阳发生了不知多少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铁血杀伐,这里留下了刘邦和项羽两大枭雄的足迹,也见证了他们的荣耀与黯淡。

进入荥阳境内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名叫汜水镇的小镇,这个镇子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汜水镇旁边有一处古关隘,它的名字可能家喻户晓。

它叫虎牢关。

汜水镇紧邻虎牢关,在古代这里也曾叫过汜水关的名字,在虎牢关西南还曾有一座成皋关,不过今天已经无迹可寻了。由于虎牢关会在返程时拜访,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停留,直奔汜水镇吃饭去了,这里就暂时不多说了,继续赶路。

到达汜水镇时已经下午四点了,饥渴难耐,人困马乏,赶紧找了家饭店吃饭休息,先歇歇再赶路。在汜水镇上休整了半个小时才继续上路,很快便到达荥阳城区,在城区道路与310国道的交叉口矗立着一尊高大的三人塑像,称为“郑氏三公”。

查询资料得知,所谓郑氏三公是指春秋时期郑国的三位重要国君郑桓公、郑武公和郑庄公,此三人后来被郑氏后人尊称为太始祖、二世祖、三世祖,是郑氏的开基始祖。荥阳为什么要斥巨资修建这么一座巨大的塑像呢?

原来荥阳和郑氏的渊源非常深,荥阳是郑氏的发源地,而郑氏又源自郑国,郑国原是姬姓封国,后以国为姓,改姓郑,于是便有了后来那句名言:

天下郑氏出荥阳

郑国最初分封于陕西华县一带,后来犬戎攻灭西周,王室东迁洛阳,郑国也追随周平王东迁到荥阳落地生根,从此荥阳郑氏跻身中国古代顶级豪门大族行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荥阳郑氏人才辈出,灿若繁星,在魏晋北朝时期更是名列四大家族之一,引领着历史前进的风向标。

如此看来,荥阳大兴土木为郑氏三公歌功颂德也就理所当然了。至于刘邦与项羽的荥阳大战,除了黄河岸边的鸿沟遗址、汉霸二王城外,已经找不到多少痕迹了,毕竟历史已经过去二千多个春秋了。

出了荥阳城区已经能看到发往郑州市区的公交车,看来这里已经到了郑州西郊了。由于荥阳离郑州很近,两地几乎已经融为一体,同城化发展日新月异。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经过一天的辛苦跋涉,终于看到了郑州市区的璀璨夜景,坐标郑州西三环郑州大学附近。折磨了一天终于顺利到达,在郑大附近安顿好了住处,先休息一晚再说。

最后送上一张夜景下的毛驴照,和我风雨同行的毛驴,我最忠诚的小伙伴,期待下次回家再走郑洛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