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铁血北朝42:从保姆到太后,一个女人缔造的传奇

 昵称TiFNlDv4 2022-09-21 发布于河南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太武帝的长孙拓跋濬出生于平城,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令太武帝非常疼爱,经常带在身边,称为“世嫡皇孙”。五岁时拓跋濬就跟随太武帝北巡,途中还自作主张释放了一个奴隶,太武帝不但不怪罪反而颇为欣赏皇孙的做法。
拓跋濬长大后,太武帝便允许他列席朝会,共议国事,开始有意培养他为接班人。
第一步就是将小皇孙交由保姆抚养,剥夺了生母的抚养权。同时也意味着皇孙生母的死期到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北魏的皇位传承制度有明确规定,要被立为太子的皇子先交由保姆抚养,然后赐死生母,最后册立太子。换句话说,想当太子必须拿母亲的命来换,这就是北魏历史上著名的“子贵母死”制度。
果不其然,拓跋濬的生母郁久闾氏不久就被赐死了,不过在具体死因、死亡时间上,史书中出现了三个版本的说法。

郁久闾氏是柔然可汗大檀亲属闾毗的妹妹,闾毗太武帝时期投奔北魏,封河东王,妹妹送入东宫,成为景穆太子拓跋晃的妃子,后来生下皇子拓跋濬。
太子拓跋晃死于正平元年(451年)六月,本来与皇位无缘的皇孙拓跋濬一下子被推到了皇位面前。太武帝经过考虑,决定立皇孙为储君,可还没来得及处死郁久闾氏,太武帝便突然死于宗爱之手。太武帝死后,北魏宫廷动荡不宁,宗爱大权独揽,拓跋濬这皇位眼看是要泡汤了,郁久闾氏是死是活已经不重要了。

不久,刘尼、陆丽等大臣发动宫变,诛杀宗爱、贾周一伙人,拥立皇孙拓跋濬为帝,赐死郁久闾氏便再次提上议事日程,没办法,祖宗家法不可违背。
拓跋濬已经登上皇位,把郁久闾氏尊为太后,共享富贵不好吗,为什么非要遵守野蛮的祖制赐死自己母亲呢?
你以为拓跋濬不想留母亲一条命吗?

拓跋濬即位时只有十三岁,还是一个孩子,上有保太后常氏,下有一帮如狼似虎的辅政大臣,只怕他也是身不由己。
《魏书·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传》称郁久闾氏死于太武帝末年;《魏书·高宗纪》则称郁久闾氏死于兴安元年(452年)十一月;《北史·后妃上·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传》称郁久闾氏死于生下拓跋濬后不久。

综合分析,《魏书·高宗纪》的记载最接近事实,太武帝末年,政局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皇孙都不一定能上位,谁还有心思去执行所谓的祖制,再说拓跋濬这会儿不还没贵呢。
种种原因导致郁久闾氏奇迹般活了下来,一直活到儿子顺利即位,可恰恰就在她儿子即位后三十九天,这位年轻的母亲便被突然赐死了。
问题来了,谁下的命令?


拓跋濬自己不可能赐死自己的母亲,那还有谁比皇帝更有权势逼死一位太后呢?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后宫中那位神秘的保姆,抚养拓跋濬长大的常氏,一个后宫保姆会有什么特殊之处吗?她能将太后置于死地吗?
这位保姆常氏,辽西人氏,早年入宫,后来被太武帝选中抚养皇孙拓跋濬。在常氏悉心照料下,拓跋濬逐渐长大成人。等他即位后便尊常氏为保太后,后又改为皇太后。这个常氏可不简单,从一个普通的乳母平步青云上升到古代社会妇女的最高地位太后,她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

首先是她牢牢控制了文成帝拓跋濬。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自古以来的权臣无一例外都是将皇帝死死抓在手心里,“挟天子以令诸侯”,屡试不爽。
其次,常氏在控制皇帝称霸后宫的同时,又将手伸向外朝,培植党羽外援,干预朝政。她一方面在后宫扶植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又在外朝培养常家外戚力量,这双管齐下的功夫那是相当的厉害。
常氏要唯我独尊,大权独揽,最大的威胁就是文成帝拓跋濬的生母郁久闾氏,而且这个女人被尊为皇太后的可能性极大,届时两宫太后并立,一个生母,一个保姆,请问谁更尊贵?

如此看来,就不难理解郁久闾氏为什么会在儿子登基39天后突然被赐死。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指向,但郁久闾氏之死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常氏。
那么,常氏一个保姆是如何除掉一位太后的呢?
其实很简单,她只需要搬出“子贵母死”的祖制,郁久闾氏就非死不可,就是文成帝拓跋濬自己也不能违背祖制。常氏利用这条祖制不费吹灰之力逼死了郁久闾氏,小试牛刀。四年后的太安二年(456年),她又如法炮制,故技重施逼死了拓跋濬的宠妃李氏。

李氏的儿子就是后来的献文帝拓跋弘,他被拓跋濬立为太子后,生母李氏便被常氏援引祖制赐死。赐死李氏的同时,她又将自己的嫡系骨干贵人冯氏推上了皇后宝座。至此,李、冯二贵人的争宠大战以冯氏胜出而告终。
当然,冯氏能成为皇后,常氏这位保太后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冯氏为何会得到常氏的重点栽培呢?这还要从冯家的家世说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