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遗事2: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农家孤儿的求生传奇

 昵称TiFNlDv4 2022-09-21 发布于河南

从合肥市区沿蚌合高速北行至长兴县吴山镇收费站下高速,沿吴王大道横穿吴山镇。在镇区的西北郊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庙,当地人称之为“吴王庙”,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小庙背后有一座千年吴王墓,号墓为山,称之曰“吴山”,吴山镇一名即来源于此。
   这位成就了吴山镇的神秘吴王究竟是何许人呢?他和吴山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经常将“淮右布衣”一词挂在嘴边,标榜自己来自于人民群众,是草根阶层逆袭成功的光辉典范。无独有偶,这位神秘的吴王也是一位典型的“淮右布衣”,而且比朱元璋还要早四百多年。
   更重要的是这俩人还是安徽老乡,老朱是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吴王是庐州(今安徽合肥)人,难道安徽的土特产就是皇帝?

   言归正传,这位神秘吴王姓杨,名行密,曾用名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县吴山镇)人氏,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
   杨行密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杨怤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折腾了一辈子,也仅仅勉强维持温饱,基本上就是常年在村里领取低保的那类人。老杨家往上倒几代人都找不出一个富贵之人,连读书识字的都没几个。
说到杨氏,可能很多人会想到弘农杨氏①。弘农杨氏曾是古代的顶级豪门大族,连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杨坚为了增加自己的含金量,都自称是弘农杨氏出身。那杨行密和弘农杨氏有没有关系呢?
很遗憾,弘农杨氏在陕西华阴,杨行密这支杨氏在安徽合肥,而且没有证据证明杨行密和弘农杨氏有关系,很难攀上亲戚。
多年后杨行密创业成功,割据江南建立了吴国,成功逆袭跻身十国风云人物榜之首,实现身份的华丽转变,成为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因此当后世的史书写到杨行密时就遇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

   如何把这位农民儿子美化成“天选之子”?

   清代吴任臣《十国春秋》称杨行密“世为农家”,②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翻遍家谱往上倒几代都找不到一个吃皇粮的。北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和欧阳修《新五代史》干脆只字不提,毕竟这二位都是北宋史官,不可能为杨行密的僭伪政权抬轿子吹喇叭,索性闭口不言。
   史书不写,如此一来开国皇帝标配的那些“祥瑞之兆”,什么夜梦天神、飞龙入腹、赤光满室、异香扑面……
   统统没有!这帮人都懒得给杨行密找一个显赫的祖宗。不过这样也好,至少杨母不用担心被痴汉神仙骚扰,不会被猥琐飞龙调戏,家里更不会莫名其妙“失火”,别一不留神把家里的三间茅草屋给真烧了。
   总而言之,杨行密就这样平平淡淡地降生了,杨老爹没有多少喜悦之色,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家里啥都缺,唯独不缺孩子。
  不过既然已经生下来了,那就签收吧,毕竟这种事儿你也没法拒签不是?
  
虽然史书都没有描述杨行密的神秘身世,不过有一点各种史书记载都出奇一致。那就是都重点强调杨行密这个人身强体壮、力大无比,能举起百斤重物,一天跑三百里,功夫甚是厉害。③这一点在乱世里非常非常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没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很难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隔壁的周世宗柴荣表示严重同意)。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家境不好就要靠知识改变命运,有人问兵荒马乱上不起学咋办?少年杨行密其实也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晚唐乾符年间天下大乱,江淮一带盗贼蜂起,啸聚山林,攻州掠府,昔日富饶的江淮大地处处残破、村村戴孝,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战火很快便烧到了杨行密的家乡庐州(今安徽合肥),小村庄三天两头被各路武装分子洗劫。村里能跑的人几乎都跑光了,迫于生计,走投无路的杨行密也不得不背上破旧的包袱加入到逃难的队伍中去。人要吃饭,这是个大问题,饥肠辘辘的杨行密第一次感到了一种深深地无助。
不久,杨行密偶遇一伙土匪在招匪,想吃饱饭的就来,欢迎有志青年投身山寨。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杨行密舔舔干裂的嘴唇,硬着头皮上前咨询。土匪头目见杨行密人高马大,又会一些功夫,便录取了他。



史书到这里就再没有提到杨行密的父母家人,很可能已经死于兵荒马乱之中,孑然一身的杨行密倒也没了后顾之忧。
落草为寇的杨行密还没吃几顿饱饭就跟着大部队打了人生中的第一场仗。抢劫事业迅猛发展,队伍急剧壮大,连新匪军训这种必修课都省了,一人发一把卷刃的破刀就领着上战场了。

杨行密也是点背,第一轮冲锋就被官军俘虏了(到底是新兵蛋子,跑慢了)。在当时被官军抓到的土匪都是验明正身后就地正法,这是老规矩。
话说朱元璋当年到濠州(今安徽凤阳)参军时也差点被郭子兴的士兵当成奸细一刀剁了,关键时刻巡营的郭子兴路过,朱元璋使出洪荒之力大吼一声:“为什么要杀这么好的一条壮汉!”成功吸引了郭子兴的注意,从而刀下留人救了他。
不知道刑场上的杨行密有没有也仰天大吼一嗓子?可以确定的是影视剧里“刀下留人”的经典桥段真出现了,就在刽子手举起鬼头刀时,监斩台上的一位官员突然喊停,下令给杨行密松绑,免了他的死罪。
此人名叫郑絮,是杨行密的父母官,现任庐州刺史。

大概是被杨行密的相貌和气质所吸引,郑絮上前询问道:“本官看你面相乃富贵之相,日后当有一番作为,奈何要自甘堕落当土匪呢?”
说罢下令释放了杨行密,这真是应了那句话“吉人自有天相”,历史上的草根奋斗者好像都有贵人相助,很神奇的感觉。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杨行密虚惊一场后开始反思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当土匪虽然来钱快,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你不敢保证下次跑慢了被俘还能遇到郑絮这样的贵人。思前想后,杨行密决定金盆洗手,向土匪老板递交辞职申请,重新开始找工作。


注释:
①弘农杨氏:古代以弘农郡为郡望的世家大族,杨氏起源于晋国公族羊舌氏叔向,弘农杨氏始祖为汉昭帝丞相,司马迁女婿杨敞。自西汉到唐代,弘农杨氏显赫一时,名人辈出,涌现出大批王侯将相。
②出自《十国春秋·吴一·太祖世家》
③见《十国春秋·吴一·太祖世家》:行愍为人长大有力,有力能手举百斤,日行三百里。
  见《册府元龟》:行密少孤贫,有膂力。
  见《五国故事》:行密力举百斤。
  见《旧五代史·僭伪列传一》:少孤贫,有膂力,日行三百里。
  见《新五代史·吴世家第一》为人长大有力,能手举百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